歐盟通過了一項研究計劃——極光基礎設施(ELI),支持科學家建造三臺可合起來使用的激光器,其中每臺激光器都會讓現有激光器相形見絀。這三臺激光器有望于2015年問世,該計劃的成功將會為建造更強的激光器(其能將“虛擬”粒子從時空空白處中拉出)奠定基礎。
這三臺新激光器將于2015年分別建在捷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每臺激光器將發出強度高達10拍瓦(petawatt,1拍瓦=1015瓦)的脈沖,其強度是現有激光脈沖的幾百倍。
這種激光脈沖的持續時長僅為1.5×10-14秒,比光通過發絲直徑的長度距離所需時間的十分之一還少。因為這種脈沖如此短暫,它們所包含的能量少于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的激光脈沖(其持續時長為2.0×10-8)所擁有的能量。但在這稍縱即逝的瞬間,ELI脈沖產生的能量卻是NIF的20倍。
《激光世界》雜志報道稱,每臺激光器的造價約為4億美元,由于設計細節各有不同,因而可用于進行不同的高能物理實驗,包括使用激光脈沖給粒子加速、研究原子核以及產生更短暫的脈沖來研究原子內部極快事件的動力學原理等。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第四臺激光器將“應運而生”。該項目協調人、法國超快光學研究所所長杰拉德·莫瑞希望,第四臺激光系統最終能達到的強度能使“虛擬”粒子出現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