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恢復高考算起,我國教育綜合改革近45年了。目前的高中,全國已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中考)——在注重考查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已經將學生思想品德、體質健康、藝術修養和勞動實踐納入了綜合素質評價,換句話說,高考的指揮范圍更廣了,已經在引導義務教育學校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作為新時代的家長或者是老師,如何引導孩子去為他的未來準備?
可能有人會說,不用刻意準備,該來的總會來,目前全國推行素質教育新發展,我看就挺好的,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多參加“素質”教育……我說,素質教育是誰發明出來的概念,我怎么無法找到它的準確定義,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因為我找不到它的基本定義,所以理解不了,也就總覺得它在騙人,天天講素質教育的人也在忽悠人。(個人想法,別信我)
數學是素質教育嗎?
如果不是素質教育,那么學習數學對個人成長就沒啥好處,我們就不該學數學,畢竟“素質”教育才重要嘛。
如果是素質教育,那么它怎么又成了學科教育?學科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區別是什么?
可能我比較愚鈍,想不明白。有人說有些問題不是靠想辦法解決的,而是靠遺忘,好吧!我暫且信了。
咱先來看一組數據,這是來自教育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摘選):
【學前教育】
2021年全國幼兒園29.5萬所,其中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1.7萬所,公辦幼兒園12.8萬所。在園幼兒4805.2萬人(毛入園率88.1%)。
【義務教育】
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20.7萬所,小學15.4萬所(另有教學點8.4萬個),初中5.6萬所。特殊學校0.2288萬所。在校生1.58億人,小學1.08億人,初中0.5018億人,義務教育階段教職工1090.8萬人(專職老師1057.2萬人),相比2012年,小學老師減少0.15萬人,初中老師減少1.4萬人。特殊在校生92萬人。特殊專職老師6.94萬人。
【普通高中】
2021年全國普通高中1.46萬所,在校生2605.03萬人。普通高中專任老師202.83萬人,生師比由2012年16:1優化到目前的13:1(數據采取了進一法)。
【職業教育】
2021年全國職業學校8812所,中職(含技工)7294所,高職1486所,本科32所。職業本專科招生556.72萬人(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55.60%),職業在校生1603.03萬人(占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45.85%),專任老師126.56萬人,中職69.54萬人(師生比18.86:1),高職57.02萬人(師生比1985:1)。
【高等教育】
2021年在校生超過4430萬人(毛入學率57.8%已達到普及化),全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2.4億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近14(13.8)年。
2022年6月17日,教育部發布《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13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59所,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職(專科)院校1489所;成人高等學校254所。本名單未包含港澳臺地區高等學校。
【碩博教育】
2021年全國碩博學位授予單位779個,其中博士451個,碩士328個。在學研究生超過333萬人,導師55.7萬人。10年來,已有超過10萬人的博士和650萬人的碩士走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
看完數據,我居然不知道怎么說話了?孩子的教育是一生的不假,素質教育需要做起來也是事實。但是單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碩博教育的數據上看,學校在遞減,人數也在遞減,說明高精尖人才還是稀少?!
真正的素質教育,需要脫掉有色眼鏡,一視同仁地“全學科”“全素質”發展才行啊。
我們普通大眾要盡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力量與經濟社會發展力量相融合,同頻共振,才能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智識,讓自己為民族事業的復興做出極大貢獻。
我想,得有個“安排”才行,況且古人說了“凡事預則立”呢。理念(觀念)是行為的指南針,就像我平時和家長說的“心中有個錨,才知往哪跑”,目標感和價值感在義務教育階段,甚至是高中階段都很重要。
可這兩階段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成長期,家長的觀念對于孩子的成長發展來說,顯得十分關鍵,畢竟中小學您引導的方向和高中階段給出的成長建議,無不都在影響著孩子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實踐。教育(培養)孩子,你的觀念是什么呢?
我暫時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