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們說到,愛因斯坦發現,光速在任意坐標系下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不管你是在葛優躺,還是在超音速飛機上,或者是在接近光速的飛船上看一束光,不管從哪個角度,什么方向上看,光速永遠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對這句話還不覺得太震撼,我再換個說法,如果你是在高速地運動,為了“使”你看到光速是一樣的,你的時間會變慢。你感受不到任何的不同,但是你的時間和別人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了。再換句話說,以前神話里說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可以確有其事的。
這是怎么回事,太違反我們的日常直覺了。這種想法,是怎么產生的呢,這一講,我們來準本溯源,看看物理學家們是如何一步步發現這些結論的。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放下愛因斯坦,講講另一個物理學界的大牛,英國物理學家,抱歉不是牛頓,是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這個人,我感覺,在普通人里知名度一般般,物理學課里面講到過,但是遠沒有牛頓,愛因斯坦有名,甚至不如近代的霍金,楊振寧。但要論在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地位,麥克斯韋絕對是總統山級別的人物。甚至用原本就是物理學家的萬維鋼的話說,只是介紹一下他的這項工作,就能感到莫大的榮幸。
這項工作,就是大名鼎鼎的麥克斯韋方程組。這個方程組到底說了什么呢?這就要說到一點點電磁學的知識了。我保證,下列內容一點也不難懂,甚至感覺有點太小兒科了。
先來理解“電”的概念。電是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電荷就包括帶負電的電子,帶正電的離子等等。正電荷和負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磁”則是來源于電。電荷的運動產生磁。一段導體中有電流,他周圍就有磁性。平時看到的磁鐵,也就是里面的原子整齊地排列,然后周圍電子的運動帶來的磁力。
在電和磁中間,還有個過渡產物,叫做“場”。電荷之間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并不是隔空感受到的,他有個中間的橋梁,那就是場。每個電荷周圍都會產生“電場”,電荷并不直接和電荷發生相互作用,而是和電場相互作用。
同理,磁力也是通過磁場為媒介產生的。而所有的電場和磁場重疊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總的電磁場,每個帶電的物質,就根據自己和電磁場的關系,決定自己的運動方式。
總結完畢,就是這些了。
然后,大神麥克斯韋出場了。他大筆一揮,把*所有的*電磁現象用四個式子就完全描述了。他們無非就是——
這是什么鬼畫符,別急,我用人話翻譯一下。
第一條說的是,電荷產生電場。第二條說的是,沒有磁荷。第三條說的是變化的磁場能產生電場。第四條右邊第一項也很簡單:電流產生磁場。重點是后面的第二項。
麥克斯韋考慮到電和磁應該是有某種對偶關系的,也就是說,變化的磁場能產生電場,那變化的電場也應該能產生磁場。同時為了讓式子兩邊的電荷數能守恒,就有了第四條右邊第二項了。
后來,人們不斷地用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于是,你可以看到,電和磁某種程度上是一回事,電可以產生磁,磁也可以產生電。于是我們可以弄一個線圈弄出一個周期震蕩的電流,然后就可以電生磁,磁生電一直往下傳播下去,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電磁波”。
然后,利用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直接計算電磁波[TM1] 的速度,發現和光速是一樣的。于是,他大膽地宣稱,光,就是電磁波。后來人們也確實證實了這個結論,光果然就是電磁波。
至此,一切都很完美,麥克斯韋也通過這個方程組一舉成名,可是這和相對論有什么關系呢?關系就在剛剛說的計算出來的光速問題,上一講我們說到,脫離參照系,談論速度,那是在耍流氓。你要說速度,一定要有一個參照系,你說的是相對于誰的速度。而這里,你麥克斯韋算出來的光速,是*相對于*誰的呢?
物理學家,一開始對這個問題,并沒有覺得很棘手。他一定是相對于一個東西的嘛。雖然還不知道是個啥,但是,既然一定是存在的,我們先命個名吧,就叫做“以太”好了。于是之前那個問題解決了,光速是相對于以太的。
既然名字都起了,那總得研究一下,這個以太到底是個什么玩意了。而隨著研究的深入,物理學家發現問題有點不太對勁,越研究臉越黑,我們來簡要看看這個過程。
首先,以太肯定要是一個非常稀疏的物質,因為我們完全感覺不到嘛。但是,同時又必須非常堅硬。因為這時候,科學家已經知道,波的傳播介質越堅硬,速度就越快。
又很稀疏,又很堅硬,這是什么鬼。
再然后,如果以太真的存在,那上一講說的,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沒有區別,可就不對了。我們完全可以說,相對于以太的靜止,就是絕對的靜止。
再然后,回到上一講的游輪思想實驗,我們當時說,根據伽利略的相對論,你無法通過任何“力學”實驗,判斷自己是在運動還是靜止。但是,如果以太存在,那你就可以通過一個“電磁學”實驗,測量一下,光在不同方向上的速度。只要找到一個光速變慢的方向,那不就證明船是在運動的么。
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一艘游輪,如果以太真的存在,而我們地球又是在不停公轉,不可能是靜止的。那么,一定可以找到一個方向,讓光速稍微變大或者稍微變小。
而物理學家通過一系列精妙地設計,做出來實驗的結果是:*地球上的光速,在所有方向上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你們科學家自己yy出來的這個什么以太,是,不存在的!
于是,之前那個問題又回來了,那光速到底是相對于誰的?
科學家證明以太不存在的實驗,是1887年完成的。這一年,所有的物理學家都陷入了困惑,而解決這一問題的人,這一年只有8歲。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長輩說,我們要學會適應這個世界,然而這個八歲的孩子,不是來適應世界的,他是來改變世界的。
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假如你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下角的“在看”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