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彥輝 · 主播 | 紫陌 · 攝影 | 涼介介 · 編輯 | 一白
當生活始終千篇一律,在我們的世界里進行著日歷翻飛的模式,我們經常聽見許多關于生活無聊或者日子枯燥的嘆息;當生活總是節奏飛快,壓力重重不給人喘息的空間,我們也經常會聽見關于生活太苦心情太累的私語。
我常常想,若把這樣兩者置換一下生活方式,彼此會不會就過的心滿意足了呢?答案是:堅-決-不-會!
抱怨的人,出問題的不是生活的方式,而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內心對人對己的一種長期失望而又得不到或者不去排解的累積。他們周而復始生活在一種不滿卻又不做出決定和改變的惡性循環中,以至于看不見世界的美好。就像白紙上的一個黑點,他們只看見了那個黑點,卻忽略了黑點外面那個白色的背景!
有句古老的話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也對你笑;你對他哭,他也對你哭。
生活中,若能許一個溫暖的承諾,讓自己能夠朝著它前行,不管路途多么遙遠,一路上有多少的坎坷和阻擋,想想遠方那個溫暖的笑,溫暖的諾言,我們就可以咬著牙堅持走下去,走向遠方那個人,那道風景!
自古以來,就有無數的文人學者在顛沛流離和懷才不遇之時,給自己找尋著賴以生存的溫暖理由。有人寄托在山水之間,有人寄托在詩書之間,也有人在筆墨丹青間讓心靈得以安慰,也有人在田園鄉間獲得生活的幸福。
歐陽公能在山水之間與民同樂,讓自己的貶謫生活過的溫暖且詩意;東坡先生能在一路南謫中,用爽朗的豁達讓自己若一艘不系之舟,飄向生活中的溫暖之河;而盧照鄰在看遍了長安大道上的青牛白馬七香車的繁華之后,仍能無畏的自比著“寂寂寥寥揚子居”,希望自己“年年歲歲一床書”……
想起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他們經歷了也許我們一生也無法經歷的苦痛:國外求學的種種不適和沉重的課業負擔,回國后與大家庭相處中的各種矛盾和磕磕絆絆;文革時期遭遇的一系列變故;而晚年時又經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心酸……。
可是即使諸多這樣的困境,我們也總是能從文字上,看見一個充滿樂觀、豁達、幽默溫馨的家庭。他們彼此信任、彼此攙扶、彼此理解,對未來有自己的認知和安排:他們只想要一份平靜,一份其樂融融的三個人的世界,彼此靈魂相伴,彼此給對方一個理解和溫暖。
盡管,錢鐘書和楊絳先生身負盛名,但是,我們從未看見過他們為名所累,我們甚至只能看到錢鐘書的木訥呆板,楊絳的雍容溫婉。他們在半個世紀的攜手中,相知相惜,用讀書,寫作,給自己,給對方一份寧靜而祥和的生活,讓這樣的生活從此有了溫度。
知識是有重量的,讀書越多,越能沉淀下來,對待生活的態度就不急不緩,不火不燥。這樣一種溫暖的承諾,讓我們無不為之傾倒,仰望,追隨!
他們,都是給自己的生活許下了一個溫暖的承諾:不在眼前的失意中茍且,而是用自己愛、做的事去給自己和所愛的人一個溫暖的未來、詩意的遠方。
不管生活如何對我,我都以冷靜,以熱情去擁抱生活。發現生活中點滴的小確幸,給自己一個又一個溫暖的瞬間。然后,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日子,都是快樂而美好的!
-作者-
彥輝,教育碩士。一個喜歡讀書,寫文的北方女子。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簡單,純粹。微信號:yh15636373796
-主播-
紫陌,河南省鶴壁市朗誦協會副秘書長,教育工作者,朗誦愛好者,愿用深情溫暖的聲音帶您感悟人間真情!荔枝波段:FM1309882,微信公眾賬號:紫陌講故事
-攝影-
涼介介,世上好茶無數,豈能盡品口中,世間風景之多,容我慢慢拍。微信:54984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