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涔汐
今天張韶涵上了微博熱搜,主要原因是她在《吐槽大會》上,把吐槽大會變成了金句大會。
“別人說我給自己貼上勵志標簽,我不是刻意勵志,我是天生麗質(zhì)。”
關(guān)于朋友少的原因,她的回答讓我真是不能再認同了。
“很多人說我在圈內(nèi)的朋友特別少,不是我朋友少,是我對朋友的定義不一樣,雖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給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
回顧張韶涵這么多年在娛樂圈名利場上,歷經(jīng)常人無法承受的人生低谷,很多人以為她就此糊了退出視野,用她的話來說:我不隨波逐流,我要逆流而上。
她確實做到了逆流而上。
經(jīng)歷人生的低谷,她才徹徹底底看清身邊的親朋好友,孰是孰非,誰是藏在身邊的“敵人”。
只有徹徹底底失敗一次,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友情”,何謂朋友在質(zhì)不在量。
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A,一個姑娘大學畢業(yè)開始創(chuàng)業(yè),一年的時間事業(yè)發(fā)展的風生水起,年收入幾十萬。
每個年輕的人,剛進入社會總是義薄云天,光知道多交朋友,因為腦海里都有一個概念:朋友越多越好,朋友多了路好走,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能成為自己的摯交,為未來鋪路。
我的這位友人也不例外,一年的時間在酒肉朋友吃喝上開銷十幾萬,幾年后卻發(fā)現(xiàn)當初在他們身上花費金錢和精力的朋友們,到現(xiàn)在沒有一個有交集,關(guān)鍵時刻別人壓根不幫忙,之前投入的金錢,時間成本全部付諸東流了。
友人總結(jié)一句:我現(xiàn)在很少交朋友了,因為特別重視我的社交成本,我的時間、我的精力、我的感情,還有付出的金錢。
其實,她的經(jīng)歷剛好印證了中國的老話:酒肉朋友靠不住。
酒桌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你交出一個真心,以為就此能成為摯交,說不定別人背后罵你大傻叉呢。
所以,今天我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擇友觀”。
把每一個人當成朋友的人,等于沒有朋友,朋友也分“三六九等”,學會設(shè)立交友門檻。
正如張韶涵所說:不是我的朋友少,是我對朋友的定義不一樣。
或許能走進她內(nèi)心的人才能成為她的朋友,其他的人只不過是過客罷了。
之前我提到過我的一個大學學長,那真是萬花筒大忙人,你有事兒很難找到他的人,今天這個飯局,明天那個飯局,不過都是他請客。
學長人不錯,逢熟人見面,就說有事兒找他,他認識的朋友多,可以幫忙搞定。有一次,我剛好遇到一件小事兒,想著讓他來處理,那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件小事兒被他折騰來,折騰去,沒人搭理沒人幫忙,最后事情還是我處理了。期末考試這個學長掛科了,不過這點沒有出我所料,因為我一直在思考,花這么多時間精力放在社交上,能學好專業(yè)嗎?
期末考試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了。
我用這個事例想說明什么?
我們的生命是由時間組成的,有限的時間,已經(jīng)決定了生命的有限。你把時間花費在大量無用的人身上,最后讓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在本職的事情上下功夫。
而那些不能給你內(nèi)在帶來成長,不能給你情感帶來溫暖,關(guān)鍵時刻又不能給予你幫助,你在這些人身上花費的精力簡稱為——無用社交。
我為什么說:朋友在質(zhì)不在量?
第一、每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甚至是經(jīng)濟收入(土豪請飄過)都是有限的。
你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那么勢必會減少精力在更值得讓你珍惜的朋友身上。
另外,就像我的那位學長的反面例子,把無用社交花在本職工作上,該學習的學習,該工作的時候好好工作,該健身的時候好好健身,這樣的時間花得才更有價值。
第二、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有些人以為自己的朋友多就可以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卻忽略了一個問題——三觀。這就涉及到"交友質(zhì)量"。很多你以為廣交的朋友們,或許只是點頭之交罷了。
為什么很多高層次的人,你看他們喜歡獨處,朋友不多,看誰都很友善,但總是很難成為他們的朋友?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交友原則和標準,只是很多人不符合他們擇友的標準罷了。
怎么避免無用社交?
給自己的交友設(shè)定標準和原則,這樣可以避免不需要的人走進你的生命,耗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并且讓你的生命和時間填充在更值得人和事上。
面對友情這件事兒,擁有一群看熱鬧所謂的“朋友們”,不如有一兩個知己在你人生低谷時候,他們抱著嚎啕大哭的你,聽你訴說著委屈,然后拍拍你的肩膀說:沒事兒,你掉下來我們幫你接著!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fā)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guān)注@我是涔汐,公號(id:zhangcenxi99)讓你增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