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位粉絲在后臺留言說,感覺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成績明顯下滑,小學在班級里能排到前十的,但是現在只能排三四十名,成了中下游。
其實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小學所學的內容偏基礎,只要肯花功夫,哪怕死記硬背也能考出不錯的高分,但是進入初中后,邏輯性知識逐漸增多,就需要孩子真正動腦了。
孩子有些壞習慣,看著也許很小,所以很容易被父母不重視,但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修改了,所以我們要留意一下孩子在學習上有哪些壞習慣:
學習沒有求知欲
讓我們仔細想一下,自己孩子是否有這種情況?
回家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萬事大吉了。
遇見不會的題目想不出來就放棄,然后等著老師去講。
考完試就等著老師來講卷子,自己不會主動改正。
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注意了。
小學的時候老師都是把“知識喂到孩子嘴里”,會一步一步把所有的題目全都講一遍。
但是進入初中學習后,老師會選擇有針對性、對大多數孩子出錯的題目來講,有些“掉隊的孩子”,老師精力有限,就不會一一指導了。
初中所學的知識又多又難并且進度快,如果一步跟不上就很容易步步跟不上,那些孩子不會但是卻不主動問的題目,就會成為孩子成績的“攔路虎”。
解決方法:
我們要鼓勵孩子學會去問題,不要怕錯。同時在生活上、學習中,多對孩子進行肯定的鼓勵。
如果總是否認孩子的努力,孩子就會失去信心.
如果孩子在學習中,努力的過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勵的話,那孩子在面對困難的任務的時候,就更愿意去嘗試,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的孩子因為害羞、膽小,不敢去問老師問題,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硬性規定”。強迫孩子每天必須去找老師問三個問題,鍛煉孩子的膽量,讓孩子有求知欲,能夠主動去問問題、主動去思考。
沒有培養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即“閱讀爬坡期”。
中小學生的智力發展主要是通過閱讀、寫作和計算三種基本訓練反映出來的。閱讀訓練在發展智力方面的作用,并不亞于數學課的計算訓練。
因此,持續不斷的課外閱讀,對鍛煉思維和發展智力,無疑會起著巨大作用。
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一旦錯過這個時間點,孩子很難得到水平較高的發展。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在初中再培養就晚了!
解決方法:
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改變急功近利的觀念,不要覺得孩子看課外書就是浪費時間。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外閱讀多的孩子,語文成績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培養孩子有閱讀的愛好,可以適當給孩子制定閱讀的計劃(讀什么?了解什么?積累什么?哪個階段讀什么?放在什么時候讀?)
給孩子購買一些名著、名人傳記之類的書籍,陪孩子一起看書,共享親子閱讀時光,保持家庭閱讀氛圍,為孩子創造安靜的閱讀環境。
同時還要督促孩子養成邊讀邊思、邊讀邊摘記的習慣,鼓勵孩子將看到的好詞好句積累到摘抄本上。
每當孩子讀完一本書,我們要多問問孩子“這本書爸爸媽媽沒有看過,能不能給爸爸媽媽講一講?”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勢在必行。
沒有獨立作業的習慣
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出現成績下降的情況,原因很多出在我們當家長的身上。
因為!
想一想,當孩子寫作業不認真,總是磨蹭的時候,是不是我們要盯著,他們才會老實寫作業?
孩子寫完作業后,是不是我們都會替他檢查一遍?
孩子快到期末考試,不知道從哪科下手的時候,是不是連學習計劃都是我們替他們定的?
孩子學習沒有獨立性,絕不只是一個學習上的壞習慣,它也會慢慢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們是時候放手了,是時候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作業、自己檢查、自己規劃學習時間了。
解決方法:
孩子寫作業時,我們盡量不要在旁邊看著,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即使孩子不認真,我們也暫時不要管他,當他作業受到老師批評時,吃了苦頭,就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沒人能幫助他。
如果實在不放心,那就拿本書坐在遠處自己看,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氣氛。當孩子遇到難題時,自然會主動找你解決的。
要知道,即使老師要求家長檢查,我們也要讓孩子先檢查一遍,培養孩子獨立檢查的能力。
還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規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
并且讓孩子參與制定,他才會更愿意去遵守。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沒有誰一開始就擁有超人的能力,成功的秘訣在于生活的點滴,在于平時養成的習慣。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正視自己學習上的壞習慣,認真改正,從而有美好的將來和人生。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