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應昌,廣東省名中醫,主任中醫師,陽江市人民醫院原副院長,從事中醫臨床近40年,臨床經驗豐富,辨證精確,用藥穩妥,擅長外感熱病、咳嗽、不孕不育癥、頸椎病、腰腿痛、中風、高血壓病、冠心病及慢性胃炎的治療。主持省級科研立項3項,參與4項,主持市級科研立項5項,參與4項。發表國家級論文15篇,省級論文8篇,并參與1部專著的編寫。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基本資料】
患者月經紊亂3年余,在外院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2020年8月3日前來就診。刻診癥見:患者體型肥胖,平素汗多,怕冷怕風,月經周期紊亂,提前或推遲不固定,量少,顏色淡,無痛經,無血塊,睡眠欠佳,容易心慌,胃納可,大小便正常。末次月經2020年7月19日。處方:桂枝湯加味。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棗15g、附子10g、黃芪30g、當歸6g、牡蠣30g、龍骨30g、茯苓20g,7劑,水煎內服。患者訴汗多和怕風稍有好轉,但雙踝關節和足部出現輕度腫脹,故在上方基礎上加木瓜30g和薏苡仁30g,繼續治療7天。處方: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棗15g、附子10g、黃芪30g、當歸6g、牡蠣30g、龍骨30g、茯苓20g、木瓜30g、薏苡仁30g。患者第二次服藥完畢后月經來潮,月經量增多,顏色較前好轉,月經期自行停藥。現經行完畢前來復診,訴汗多好轉,怕風怕冷改善,心慌減少。現考慮患者有懷孕需求,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上補腎促排卵中藥仙茅10g、熟地黃20g、巴戟天10g,繼續治療7天。處方: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棗15g、附子10g、黃芪30g、當歸6g、牡蠣30g、龍骨30g、仙茅10g、熟地黃20g、巴戟天10g。患者訴服藥調理期間飲食運動習慣未見明顯變化的前提下,體重下降約2kg,近兩天自覺乳房和小腹脹滿,余未見明顯不適。考慮患者可能為月經周期前一周,在首診用藥的基礎上加柴胡10g、香附10g。繼續治療7天。2020年9月22日電話隨診,患者正處月經第二天,月經量基本正常,顏色鮮紅,腹部稍有脹滿,余無不適。【按語】
桂枝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臨床多用來治療表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但除此之外,桂枝湯還有溫陽補虛,斂陰止汗的作用,在其基礎上加減可以用于陽氣虛弱導致的多種臨床雜癥。
在該醫案中,患者汗多、怕風怕冷,月經量少色淡,結合舌脈,辨證為營衛不和,脾腎陽虛證。治療在桂枝湯調和營衛的基礎上,加入附子溫陽,黃芪補氣,當歸補血,患者容易心慌,加入龍骨、牡蠣、茯苓安神。在治療過程中,結合患者的懷孕需求和月經周期,加入仙茅、熟地黃、巴戟天補腎促排卵。在新的月經周期前,加入柴胡、香附疏肝,緩解患者乳房和小腹不適。
(本案編者:范慧婕)
鄭重申明: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陽江市人民醫院,指導專家:傅應昌 主任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