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一書中,魯智深和武松都是先投靠二龍山,又從二龍山入伙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最后幾乎同時遠離了紅塵。但相比較而言,感覺魯智深為人明顯強于武松。
魯智深沒有武松心眼多
在火燒瓦罐寺一事中,魯智深沒有完全了解情況之前,先對破落老和尚的話深信不疑,于是去找飛天夜叉丘小乙盤問,丘小乙一伙為自己辯解了一番,魯智深又信了他們的話,又反過來詰問那幾個老和尚實情,然后又第二次找丘小乙等人理論,可見魯智深為人耿直,即使對陌生人的話也會深信不疑。
武松則恰恰是很少完全相信別人的。在十字坡菜園子張青的酒店時就對母夜叉孫二娘連番產(chǎn)生懷疑,先是問孫二娘“酒家,這饅頭是人肉的?是狗肉的?”“我見這饅頭餡內(nèi)有幾根毛,一像人小便處的毛一般,以此疑忌。”后又假裝被麻了,最終反把孫二娘擒住了。從此事,武松的謹慎或者說多疑可見一斑。
武松的殺心比魯智深重
在梁山泊眾好漢中,魯智深算是俠肝義膽、古道熱腸的一位。在五臺山文殊院和東京大相國寺當了幾年和尚、穿了一段時間的僧衣之后,雖然依然沒有改掉喝酒吃肉、動輒打人的毛病,但佛心多少還是有一些的,起碼從不濫殺無辜,雖然多次動手,但殺的大都是大奸大惡之徒。
武松在大部分時間也是很能克制的,比如為武大郎報仇殺死西門慶、潘金蓮后,好歹還留下了王婆去送官;為金眼彪施恩出頭搶奪快活林時,也只是痛打了蔣門神一伙,并未傷及性命。但在受冤入獄后,險些在飛云浦喪命后,他壓抑已久的殺心完全爆發(fā)。
血濺鴛鴦樓那一刻,武松就徹底殺紅了眼。“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殺死張督監(jiān)、張團練和蔣門神這些該死之人以后,又接連殺死了使女、仆人等,后來還“尋著兩三個婦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出手之重以致連刀都砍缺了。
不過好在武松的殺心此后逐漸收斂,待生擒方臘損失一臂后,終于徹底大徹大悟,出家為僧,也算了結今生孽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