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職場充斥著各種壁壘,它們無處不在,我們具有捍衛自己堡壘的天性,因此會在職場中產生沖突。
而職場沖突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于這些壁壘的存在,而在于我們以錯誤的思維模式面對沖突。
兩種選擇思維對沖突的回應都是“對抗或逃避”,如果你選擇逃避,就會屈服并且滿足對方的需求;
如果你選擇對抗,你會發現,無論你多么想“就事論事”,你都無法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協同型的回應則是歡迎、喜悅、接觸和發現。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工作中陷入沖突,你一定不能下意識地進入防御性思維模式,這至關重要,但也是高度違背直覺,成熟的人應該采取第3選擇。
當個人恩怨出現的時候,最好的辦好,就是找一個較為私密的地方,和他坐在一起,告訴他:
“你看問題與眾不同,我需要聽聽你的想法”,并且說到做到。
最后你會發現,人人都能贏,人人都受到鼓勵,你可能都記不起最初的沖突因何而起。
如果你擁有第3選擇思維模式,那么價值創造之路永遠不會有盡頭,它改變了這個世界。
人們會發生轉變,在情感和思想上更加開放,他們傾聽并學習,他們以新鮮新穎更開闊的視角看待事物,你會發現第3選擇令一切發生神奇的轉變。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女上司是如何運用第3選擇處理員工要求加薪這個難題的。
當一位入職不久的員工因為收入遠低于期望值并且家庭生活明顯拮據的員工跑來要求他的女上司給他加薪時,女上司并沒有馬上拒絕或者同意。
她具有自我意識--已經內心深處認識到我的動機、懷疑與偏見,已經檢驗過我自己的設想,我已經準備好與你真誠相對。
所以她對這位員工說“多告訴我一些關于你的事。”
她愿意花時間傾聽這位員工的訴說,她想了解這位員工所面臨的問題以及他的情緒。
表面上是她想知道他為何對薪酬不滿,但在更深層面上,她是想了解他的全部想法,以及他能為公司所有員工而不僅僅是他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回報。
當這位員工講了自己的家庭情況、談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對客戶的分析后,她覺得很有道理。
于是她不斷地邀請員工來她的辦公室,不斷地發掘他的想法并且讓其他有想法的員工也參與進來。
她幫助員工對客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員工負責更多的客戶。
幾次和女上司的傾談后,員工感受到了領導對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他很興奮。
最終,女上司和員工達成協同,員工的工作范圍擴大了,薪酬更高了,承擔起了向重要客戶提供更重要服務的職責。
公司也開發了新的服務、新的產品以及滿足重要客戶需求的新方法,此外還開發了客戶的新需求。
這一切源于這位女上司的第3選擇思維,她把員工當做人,而不是對手。她愿意傾聽,員工才愿意協同。
雙方充分溝通才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我們再來講一個商業咨詢管理公司兩個同事之間的故事。這回我們用第一人稱講這個故事。
我在這家公司做商業顧問多年,因能力得到認可,職位也相應升遷。
有個叫希德的同事對我升職之事耿耿于懷,處處對我冷嘲熱諷,我最后跟他鬧翻了,從此我倆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來兩年多。
有一天,總部派我們兩個到華盛頓為一個客戶服務。
這可是非常尷尬的時刻,飛機將飛行4個小時,我們兩個將坐在一起大眼瞪小眼,手足無措。
終于,我決定打破這份尷尬氣氛,跟他說:“希德,我們好久沒說話了,你先說說自己吧。”
漸漸地,他開始談論起自己來。
從他的談話中,我才得知他確實是個牛人,對自己做商業顧問有一套獨特的東西,而且信奉“根本原因分析法”,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我還了解到他的童年異常艱辛,婚姻也不幸,但即使這樣,他還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兼具商業和文化修養的人。
我認真傾聽著 ,也敞開了心扉,就這樣我們交流了很久,直到飛機落地。
三四個小時的暢聊讓我徹底改變了以前所有的看法,不僅對希德個人,還包括對商業顧問工作的看法。
我從他那里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改變了我的工作方式,讓我在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隨后的幾年,我們兩個人聯手設計出了一系列針對各種棘手客戶的創新解決方案。
這一切源于我愿意坐下來傾聽希德的故事,我和希德之間令人畏懼的高墻就此傾塌,我和他找到了協同,最終實現雙贏。
那么,職場中的我們如何修煉第3選擇思維?
第一,你要放下自己總是正確的想法。無論如何你掌握的現實總是局部的。
如果你堅持一貫正確的理念,那么就無法實現情感上的突破,也無法獲得創造性解決方案。
第二,給自己一些時間,安靜地去全面思考具有創造性的第3選擇,去解除你面對的挑戰。
第三,合理地運用你的雙耳和嘴巴,盡可能多地用同理心去傾聽對方的心聲,這期間盡少地張開你的嘴巴說話。
第四,學會用時間、真心、寬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在需要時用智慧和慷慨去分享你的這些資源,大方地原諒他人的過失與不足,盡可能去展望未來。
第五,秉著無盡的熱情去為他人發現和創造偉大的勝利,勝利會使他們獲得和平、幸福和更多榮耀,
第六,永遠不要忽視第3選擇的可能性。
祝愿每一個在職場打拼的朋友,學會第3選擇,工作得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