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時陳嶼攢下第1筆錢的時候,是想給他媽媽先買房子的,是我婆婆死活不干,才買了我和陳嶼住的這套房子。”
這是鐘曉芹媽媽得知鐘曉芹把掙稿費的100萬拿去給陳嶼媽媽買房子了,一肚子不高興,曉芹開導(dǎo)她媽媽說的一番話。
《三十而已》看到最后我越來越欣賞鐘曉芹了,她和她媽媽說的這段話,讓我們深思婆媳的相處之道。
作為婆婆,陳嶼媽是懂得付出的。
陳嶼攢的錢要給她買房,她沒有第一時間想到自己,而是想給陳嶼一個舒適的家,所以死活不肯自己買房,而是讓他在城市首付買了一套房子,這樣陳嶼結(jié)婚后就有安身的家了。
作為兒媳,鐘曉芹是懂得我感恩的。
她知道當(dāng)年陳嶼他們家把房子賣了還債,之后一直在租房子住。他媽把陳嶼陳旭兩個人拉扯長大,也攢不了什么錢,這一直是陳嶼的心病。
而且她想陳嶼媽媽肯定也不希望自己這么大歲數(shù)還沒有自己一個家。
所以當(dāng)她稿費賺了100多萬之后,她想到與其在自己身上花一些不實在的東西,不如給陳嶼媽媽把那套租的房子買下來。
這樣一來既了卻了陳嶼的心病,也了卻了陳嶼媽媽有自己一套房子住的愿望。
鐘曉芹之所以愿意用100萬給她婆婆買房,是因為她看到了婆婆的好。這讓我們明白:
婆媳之間的好是相互的,人心換人心,心比月亮真。
婆婆要明白,自己也是從兒媳走過來的。
婆婆有多為難兒媳,兒媳就有多不容易;婆婆如若在兒媳需要的時候幫助她,不管什么形式,等她老了,兒媳自然也不會虧待她的。
婆婆對兒媳多理解一點,多包容一點,她也不用擔(dān)心養(yǎng)老的問題。
兒媳也要明白,當(dāng)婆婆其實很難。
婆婆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等兒子長大獨立了,卻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另一個女人身上,大多數(shù)婆婆心里肯定過不了這個坎。
兒媳想想自己養(yǎng)孩子的辛苦,也就能明白婆婆的不容易。
兒媳對婆婆多尊重一點,多忍耐一點,婆婆開心了,心里的坎也就過了,自然也對你好了。
就像鐘曉芹說的:“你好的時候你拉拉我,我好的時候我拽拽你,這日子不就越過越好了嗎?”雖說的是夫妻相處之道,我覺得也適應(yīng)婆媳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