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村李姓得姓始祖為李利貞
馬澗鎮山峰行政村由原來的應村與殿里兩行政村合并而成。
應村自然村,村以始居應姓,故名應村,現以李姓居多。
門坑塢自然村,村中有一坑一壟,坑、壟匯合出口如門,村居塢中,故名門坑塢。
黃烏山自然村,村以山形如鳥窠得名。
黃烏山腳自然村,村處黃烏山腳而得名。
殿里自然村,村民委員會駐地。村內有廟,廟中有石砌井,土名石井殿,建于清光緒年間。建村后,即名石井殿里,后簡稱殿里。村中世居胡、方兩姓。
紅巖腳自然村,村在紅巖下,故名紅巖腳。村中世居方姓。
李姓得姓始祖為李利貞。
李利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上古帝王顓頊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靈,封為中吳伯,在殷紂王時任理官,因執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紂王的旨意,招來殺身之禍。家族面臨株連危險。妻契和氏攜幼子利貞出逃,到伊侯之墟,饑渴交侵,摘路旁樹上果子充饑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為改姓避難,所以理利貞改姓李利貞,后遷徙定居隴西。從此李氏延續萬代,繁衍發達而成中華第1大姓。
走在蘭溪市馬澗鎮殿里村的通村公路上,就聽見潺潺的溪水擊打鵝卵石的聲音,深深地吸一口大山里的空氣,竟然感覺有點甜甜的味道。
殿里村位于蘭溪市馬澗鎮東部,蜿蜒900多米長的東源垅溪,流經整個村莊。從殿里再往里走一公里路的紅巖腳,是一處深藏閨中待人識的“神秘”風景。
紅巖腳依山而建,靜臥在金華山北麓。穿行在紅巖腳,流水淙淙,空氣格外清新。“即使是在冬天枯水季節,水量也非常大。”方其訓帶著我們走進紅巖腳,一窺其“廬山真面目”。紅巖石佛是當地的一處勝景,位于紅巖腳村紅巖山頂上。資料顯示,石佛共有兩尊,相距約100米,用山巔的巖石鑿成。東側的是一尊彌勒佛,座高2.5米,身寬2米,左手握佛塵;西側的石佛形象模糊,巖石高3.3米。據當地人介紹,這兩尊石佛傳說為明代所鑿。
東源垅溪穿村而過,村民居住在溪的南北兩側。現在,全村都裝上了路燈,建了兩個面積分別為900平方米和8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還配套安裝了各類健身器材,村民休閑有了好去處。溪水潺潺、天然氧吧,就是殿里村打響美麗鄉村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