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來一推小車帶孩子的女子,為治產后即起,遷延年余的左半身麻木疼痛病癥,此百姓言之謂“月子病”的“產后風”。
由此想起2003年治夫人大嫂的六妹產后半身麻木治案?! ?/span>
此小妹素身體孱弱多病,2003年3月生二胎子后,身體一直不得復原,行動氣少,面白無華。4月初小感后,漸覺左半身不適,臉、上肢、身子、下肢均覺得麻木冰冷,于12日初診。
述時有寒熱汗出,頭疼偏左,左面麻木,左臂酸楚麻木疼痛不得上揚,于左上臂處似乎有一“風洞”,寒涼之極。舌淡苔白,脈之浮,為疏方:
荊芥穗15克,桂枝尖10克,杭白芍10克,全當歸10克,川芎片10克,炙甘草10克,嫩桑枝15克,白僵蠶10克,制南星6克,白附子6克,片姜黃10克,姜棗為引,四劑。
另在“風洞”處外貼“千里香”膏藥一張?! ?/span>
16日復診,些許小效,寒熱已去,頭疼也減,面已不麻。脈之濡,變上方為:
綿黃芪30克,桂枝尖15克,桑枝尖15克,杭白芍15克,威靈仙15克,全當歸10克,川芎片10克,白僵蠶10克,片姜黃10克,五劑,
另自己加生姜雞蛋大一塊拍碎,大棗12枚掰開。
22日再診,言已覺無多大問題,上方續進五劑,停藥觀察?! ?/span>
5月15日又來,言藥后一直還好,前幾日洗衣受涼,又覺不適,面部微麻,左臂至四指端麻木,拇指感覺尚好。予:
綿黃芪30克,桂枝尖15克,桑枝尖15克,杭白芍15克,威靈仙15克,全當歸10克,川芎片10克,白僵蠶10克,雞血藤30克,制二烏(各)10克,五劑,姜棗如上量。
此證為“血痹”,俗謂“月子病”不好治,有“月子病,月子治”之說,但見證多如“血痹”之黃芪五物湯證,治療也并非難題。這個問題是現代醫學所難解決的問題,雖有風濕病的主觀表現,醫學檢查卻無風濕病的客觀指征,不知現代醫學謂此病為何?有待高明?! ?/span>
《金匱·婦人產后病脈證治》曰:“產后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干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桂枝湯、或為桂枝湯增桂加附子)”。此“產后風”病名之所由來。
《醫學心悟·蓐勞》謂:“產后氣血空虛,真元未復,有所勞作,則寒熱,食少,頭目,四肢脹痛,名曰蓐勞,最難調治?!?/span>
《婦科玉尺》言:“或血氣既虧,為風冷所搏,則不能溫于肌膚,使人虛羸憔悴,飲食不消;又或風邪兩感于肺,肺受微寒,喘嗽口干頭昏,百節痛;又或風邪侵于營衛,流于臟腑,寒熱如瘧,盜汗,背膊煩悶,四肢沉重,名曰蓐勞,俗總謂之產后癆?!?/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