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篇/小結
我們現在給太陽病篇作一個小結,
一、 從太陽本證來看,涉及到太陽表證。
太陽表證是邪氣侵襲了人體肌表的陽氣,由于太陽的陽氣敷布于肌表,它有溫養肌膚的作用,還有管理汗孔開合調節體溫的作用,它也有防御外邪的作用,當體表的陽氣被所傷之后,它首先就出現了惡寒,因為陽氣被傷,溫煦失司,所以太陽表證都有惡寒的這種表現。
太陽表證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調節汗孔開合的功能失調后,只能開不能合,這就出現了有汗,這就是《傷寒論》所說的太陽中風證,后世把它叫做太陽中風表虛證,因為它汗出以后就傷了營陰,營陰不足,相對來說這就是表虛,但這個表虛和玉屏風散證的那個表氣虛完全是兩碼事,這仍然是因為有邪氣所造成的。
另一類,如果汗孔只關不開,這就是寒邪閉表,《傷寒論》就把它叫做太陽傷寒證,后世醫家就把它叫做太陽傷寒表實證,它的病機是寒邪閉表,衛閉營郁。
治療,表虛的用桂枝湯,表實的用麻黃湯。
* 隨后《傷寒論》又引出了桂枝湯的其他適應證,桂枝湯的使用禁忌證,桂枝湯的加減應用舉例。
* 麻黃湯是治療太陽傷寒表實證的主方,隨后又引出了麻黃湯的其它適應證,麻黃湯的使用禁忌證,和麻黃湯的加減應用舉例。
這樣的話,由太陽表證就擴展到了很大的一個范圍,這是我們太陽表證部分談的主要內容。
對于太陽表證這兩大類證候,有汗的用桂枝湯而不能用麻黃湯,無汗的用麻黃湯而不能用桂枝湯,既“有汗不可用麻黃,無汗不可用桂枝”。這在我們前面講課的過程中,都談到了為什么。
可是我們自臨床上呢,就可能遇到另外一種情況,有寒邪閉表,但是寒邪很輕,病程已經長了,營衛之氣已經有所不足,你說他無汗吧,又不能夠勝任麻黃湯的這種峻汗;你說用桂枝湯吧,它有不能夠發越在表的閉郁小寒,這在治療上真是進退兩難。
? 在這種情況下,仲景想出了一個新的方法,就把桂枝湯和麻黃湯這兩個方子和起來,但是要減少它的藥物劑量,合起來以后,用小劑量的麻黃湯,來發散在表的小寒邪的閉郁,而用小劑量的桂枝湯,來調和營衛,來保護營衛之氣,這樣形成的一組方子,就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也包括桂枝二越婢一湯,我們把它們叫做小汗方。
這種兩方相組合的方法,我們就叫做合方,這種合方應用的思路,是我們今天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不僅經方可以和后世的合用,經方可以和經方合用,而且多個經方,或者說多個經方和多個后世的時方合用,這我們在臨床上,應用起來就靈活得多了。
當太陽表邪不解,邪氣循經入里就可能出現膀胱的腑證,膀胱的腑證分了氣分的證候和血分的證候。
* 氣分的證候,是膀胱氣化不利,氣化不利排出廢水的功能發生了障礙,就出現了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夠化生,津液不能夠疏布上承,就出現了口渴、消渴、渴欲飲水。
? 下焦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出現水邪逆于胃脘,出現胃脘脹滿,也就是兼見心下痞,如果水邪上逆而造成胃氣上逆的話,那就是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張仲景把這個證候叫做水逆證。
? 太陽蓄水證,水蓄在下焦,膀胱氣化不利,在下焦出現了少腹苦里急的這一個局部的自覺癥狀,就是因少腹部拘急不舒服,而感到痛苦,這個證候是由太陽表證發展而來的,所以它還應當伴有脈浮或者脈浮數,身微熱這樣的表證。治療用五苓散外疏內利,表里兩解。
* 血分證候,當太陽表邪循經入里化熱,和血結于下焦的時候,這就形成了太陽蓄血證,這是太陽腑證的血分證候。
1. 如果熱和血剛剛開始凝結,熱勢重而且急的話,瘀血剛剛開始形成,這個時候我們在治療上,就應當以瀉熱為主,瀉熱為主的方子是桃核承氣湯。
2. 如果瘀熱互結,熱邪已經收斂,熱勢不是那么急,而有形的瘀血已經成形,而瘀血的病勢已經很急的話,這個時候我們就用低檔湯來破血逐瘀,所以低檔湯不是以瀉熱為主的,而是以破血逐瘀為主的。
3. 如果瘀熱互結,熱雖然有但是熱勢非常輕微,瘀血已經成形,但是瘀血的病勢非常和緩,正象《傷寒論》原文中所說的“有熱少腹滿”治療用低檔丸,化瘀緩消,我們在《傷寒論》中的消法就應當是低檔丸為代表了。
以上我們復習的太陽表證,太陽的腑證。
對于太陽表證來說,后世醫家也有人把它叫做太陽經證,這個經的概念不是專指經絡,它包括經絡,也包括淺表,所以這個經的概念是比較寬泛的。
二、當太陽病失治或者誤治以后,使臨床癥狀發生了變化,新變化的證候,又不屬于六經病證,或者說不能夠用六經正名來命名的,我們統統的把它叫做變證。
在變證之中,如果是用了錯綜復雜的錯誤的治療方法所造成的這種變證,張仲景又把它叫做壞病。
壞病也罷,變證也罷,或寒或熱、或虛或實、或寒熱錯雜、或在臟或在腑可以說變化多端,錯綜復雜,張仲景治療 變證或壞病,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叫12字方針,它的意思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已經提到了,我們說《傷寒論》它體現了辯證論治的中醫的診療原則,但是辯證論治這四個字在《傷寒論》中從頭到尾,從來沒有出現過,最能夠體現辯證論治精神的,用文字表現出來的,就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12個字,所以我請大家把這12個字背下來。
三、隨后,在太陽病篇,又舉了具體的寒、熱、虛、實這些辯證的例子,以及它們的治療,以舉例示范的方式,來說明怎么樣隨證治之,在變證里我們
舉了,熱擾胸膈的梔子豉湯,
舉了,心陽虛的證候,
舉了,水氣病的例子,
舉了,脾氣虛的例子,
舉了,脾陽虛的例子,
舉了,腎陽虛的例子,
舉了,陰陽兩虛的例子,
舉了,結胸病、臟結病,和心下痞病等等。
這些都屬于太陽變證,其實呢,其中有許多病它屬于雜病。
? 比方說,
1. 我們舉脾虛的例子的時候,曾經談到,“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這顯然是一個雜病的脾虛,運化失司,痰濕阻滯,氣機不暢,它屬于一個雜病的虛中夾實的腹滿。
2. 小建中湯所治療的那個“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那是一個氣血兩虛,心臟失養,那也應當是一個雜病的范疇,平常就氣血兩虛,得了外感以后,正氣抗邪于表,里氣就更加虛衰,心臟失養,心神失養的癥狀就突出的表現出來了,所以應當也屬于雜病的范疇。
3. 象我們提到的那個腎陽虛的真武湯證,在臨床的雜病中經常能夠見得到。
4. 象我們所講到的“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那個炙甘草湯證,今天來看,那實際上就是一個心臟病的心率失常。
所以治療太陽變證的這些方子,在今天臨床上,廣泛的用于治療雜病。
5.這個結胸病,它應當屬于外感病的范疇,結胸證分大結胸、小結胸和寒實結胸。
大結胸證,它是有熱,所以又把它叫做熱實結胸。
小結胸證,它也有熱,它也屬于熱實結胸的范疇。
5.1 大結胸證是水熱結于胸膈脘腹的證候,病位比較廣泛,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給大家作了詳細分析,病位偏高的,用大陷胸丸,病位偏中的和病位偏下的,用大陷胸湯。
5.2 對于小結胸證來說,外感病也可以見到,更多的是見于雜病。
5.3 而對于寒實結胸來說,外感病可以見到,更多的也是見于雜病。
6. 至于心下痞證,那純粹是一個雜病的范疇,我們在講完心下痞證以后,又談到了和心下痞相鑒別的下利的證候,上熱下寒的證候等等。
在太陽變證中,結胸、臟結、心下痞是有病名的,而其它的那些變證,只是有證候的名稱,或者方證的名稱,沒有特別的病名,這就是太陽病篇變證的主要內容。
至于太陽病的類證,是因為在它的病程中有某些癥狀類似于太陽病,而放到了太陽病篇,以便于和太陽病相鑒別,而太陽類證的內容我們這節課剛剛談過,有:十棗湯證和瓜蒂散證。
這樣的話,我們大體就把太陽病篇的主要內容作了一個梗概的復習,可以說歷歷在目,如數家珍,我想大家都能記得住,太陽病篇的內容我們就全部講完了,下次課我們講陽明病篇。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