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消渴病的病因、病機
* 病機:
下面請看原文,第2條。第一段,是三類條文,是用脈象來推論病機的,大家作為一般了解。第二段,是二類條文,作為熟悉條文。
《金匱要略》“2.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 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谷而大堅, (一作緊)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
論消渴病的病機,寸口脈主心、肺,因為它下面要跟趺陽脈來對舉,因此這就不是單指兩只手六脈,而是指的寸脈,主心、肺。
“寸口脈浮而遲” - 寸口脈浮,標志著陽虛氣浮,是胃氣的不足。
遲脈主寒,在這里面它要講血脈不充,要提示的是營氣的不足。
實際上,這個病因是屬于營衛的不足,營衛兩虛,那么病因病機則落實到營衛兩虛燥熱內生,故發生了消渴病。
關鍵在于落實到營衛兩虛、燥熱內生是本條要說明的問題。這是第一段。
“趺陽脈浮而數” - 趺陽脈候脾胃,浮則胃氣有余,數則胃熱亢盛,這兩個方面體現的是我們所說的“氣有余便是火”。
所以,水為火迫,偏滲于膀胱,就會出現尿多,小便頻數,這個“數”是原文所說的關于溲數的問題,就是指小便的頻數。
“數”- 為胃熱亢盛,火能消谷耗津,其結果就是大便堅硬,小便頻數,當然也有消谷善饑。這等于把病機拿出來了,同時也把它的一個主癥體現出來。
& 主癥有:
1.消渴是燥熱內盛所致,得有多飲癥。
2.對于下盛,偏滲膀胱的小便頻數,叫溲數,尿得多。
3.在中,由于胃熱消谷,而出現消谷善饑。
4.津液被傷,濁中之清從小便而出,濁中之濁的話,大便而堅。
& 消渴病,以“三多一少”為特征。
@ 消渴,渴飲無度為多飲;
@ 消谷善饑而多食;
@ 偏滲膀胱,或者叫做直趨下源而多尿;
@ 消耗肌肉而消瘦,
總體上是由于消灼津液,造成燥熱內生,陰虛火旺。
因此,“燥熱為標,陰虛為本”到目前,在病機認識上,基本上都體現在“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的這個認識水平上。
這是張仲景在《內經》的基礎上的發展,從病名上我把病因、病機概括出來了。
* 病因:
下面我再把病因給大家理順一下。從《內經》的認識到張仲景這里怎么認識的“燥熱為標,陰虛為本”。
這個消渴的命名,還是以癥狀命名,以它渴飲無度這種“多飲”為特征,伴隨著直趨下源,偏滲膀胱而多尿、消谷善饑為多食,消耗肌肉為瘦。
消灼津液導致津液被傷,燥熱內生,陰虛火旺,因此,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這樣一個病情特點。
不管它發生、發展,經歷了多么久,它仍然是陰虛為本,現在已經辯證上在包括1型、2型它確實也是氣陰兩虛型為多見,最終導致陰陽兩虛。
現在看,我覺得,消渴病的范圍比糖尿病要廣一些。
為什么呢?
消渴病不僅是指1型、2型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更為常見,因為它允許中藥治療,療效比較好。而1型糖尿病為胰島素依賴型,而且有的年齡偏輕,并發癥出現的較早,確實病情比較復雜。
再一類,就是屬于癥狀類似糖尿病,但是,是由于內分泌系統的腫瘤,垂體瘤,如腦垂體瘤造成的多飲、多尿、消瘦,這個需要鑒別。
還有一類,根本什么病也不是就是出現“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的這樣一些癥狀。按照本篇的一些方治,能夠取得臨床療效。
這個開篇就是把消渴病和消渴癥狀,進行鑒別了。
那麼,它提到病因是什么呢?
這是一種省文,因為《內經》里面,我現在看到的大約有六個篇章涉及到消渴病的病因,我現在點篇名,
& 《素問.奇病論》它當時也感覺到這種病挺奇怪,很特殊,
& 《素問.氣絕論》,
& 《素問.脈要精微論》
& 《素問.刺熱論》,
&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 《靈樞.五變篇》,
當時的認識已經落實到分出上、中、下三焦。
& 上消責之于肺,上消主肺,
& 中消主胃,而胃和肺是偏燥熱的。
& 而下消主腎,所以有人認為這個腎,就是《內經》所說的消癉。
有的人認為這個消癉,它消谷善饑,是中焦,但是作為《內經》的認識,就是這樣的,它叫病“消癉”。
現在我要給大家引證的就是《靈樞.五變篇》它提出來,人之“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這實際上講出了一個群體易感的病因。就是易感人群,為什么這個類型的人容易得消渴病。叫消癉,是強調燥熱的問題 ,“癉者,熱也”。
還有一個是《靈樞.本臟篇》記載的,“五臟脆則善病消癉”,這是從易感人群的病因上和體質因素,五臟脆弱與五臟柔弱相關。“臟腑精質論”實際上是早期的遺傳學認知,也就是現在西醫也認為的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有遺傳因素,這是一個體質因素。五臟脆,五臟柔弱。
還有一個是比較早的提出來關于“食甘美而多肥”,這是在《素問.奇病論》里面提出的在飲食結構上不合理,這就不引原文了,多食肥甘的問題,肥就是膏梁厚味,生熱。甘,甘令人生滿。在飲食上,飲食失宜、失節,結構不合理是一個誘發因素。
其中還涉及到情志問題,情志所傷。
目前我們看有一些糖尿病人,的確是當他被激怒的時候,或者憂郁的時候,病情進展,癥狀顯著,這在《內經》里面都有所描述,所以,對于我們認識,這個病的病因、病機有所幫助,對于充實這個條文內容,比單一從脈象上來論述,更可以加深理解。
我覺得這第2條盡管從脈象上,它歸結為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但是主癥拿出來了,是“消谷引食”,提到了伴有“大便堅”,“溲數”,當然伴有消瘦,因為精微物質從小便都排出去了當然得瘦。
我把關于消渴病,它所體現的那幾個方面,給大家作了簡要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