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論/第十一章,理氣劑/ 降氣/蘇子降氣湯(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紫蘇子 半夏湯洗七次,各二兩半(各75克) 川當歸去蘆,兩半(45克) 甘草爁,二兩(60克)前胡去蘆 厚樸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兩(各30克) 肉桂去皮,一兩半(45克)[一方有陳皮去白,一兩半(4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6克),水一盞半,入生姜二片,棗子一個,蘇葉五葉,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現代用法:加生姜兩片,棗子一個(2克),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咳喘痰多,胸膈滿悶,喘咳短氣,呼多吸少,或腰痛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筆記者摘自《方劑學》新世紀一版
注:爁làn
1. 焚燒:“將韓王殿忽然火~,藍橋驛平空水渰。”2. 烤)
蘇子降氣湯是《和劑局方》的方,一類方,是臨床治療上實下虛的常用方。
從蘇子降氣湯證的病機分析來看,可以把它化分為兩個部分:
* 一個上實,
* 一個下虛,
有的叫上盛下虛,是一回事,這是兩方面。
整個這個方反映了是在以上實為主的,也就是說這種咳喘的發作期。
很多反復發作的慢性的這種咳喘病證,在治療的時候,要根據它發作期和穩定期的不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作為蘇子降氣湯證是上盛,反映的是痰涎壅盛。
而對蘇子降氣湯證呢,引起這個證往往由于外邪誘發,所以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表證,但這個時候,應該說用這個方的時候,
* 表證很少或者已經不明顯了,
* 它是以上盛,肺氣失于肅降,咳喘短氣痰多。
痰阻氣機導致胸膈滿悶,所以咳喘痰多、胸膈滿悶歸納起來是上盛的基本特點。
那痰多,這個痰是哪里來的呢?
也是開始由外邪引動了,內外相應,導致肺失肅降,那就咳喘。
@ 痰往往是由于平時就有陽氣不足,不能溫陽化氣,痰濕積聚,平素往往就有一定的陽氣不足,溫陽化氣乏力,濕聚成痰。
@ 等到有誘因,特別是外邪引動那就反映咳喘加劇,痰多清稀。
當然這個方一般用于發作期上實為主。
* 下虛是考慮病人的一個體質,和他穩定期經常反映出來的,下虛反映是腎氣虛、腎陽虛。
@ 腎陽不足,可以不能溫化,水濕得不到溫化,既能變成痰濁,也可能水泛肌膚成浮腫,因為水濕內停,陽氣不足,一有外邪,外邪引動內飲,
# 除了痰多清稀,
# 也可以產生浮腫。
但是這個蘇子降氣湯證它是上實為主,下虛為輔,有可能出現浮腫,這不是必見癥。
@ 腎陽、腎氣不足,那反映了腎精也會不足,因為腎陽是內寓于腎精之中,而這個腎精不足化氣也就不足,腎精化為氣了。
# 腰痛腳弱反映出腎虛的一般見證,
# 腎氣不足就呼多吸少,
所以這個方的下虛,集中在呼多吸少、腰痛腳弱,這兩個癥狀是主要的。
從上實下虛比較起來,控制上實是當務之急,所以這個方說起來上下同病,上實下虛,治療是上下同治,標本兼顧。以治上為主,治標為主,這是對它證候的分析了。
* 當然作為辯證那個佐證,
@ 舌苔白滑、白膩、脈弦滑,這都反映了既有寒邪同時痰濕較重。
所以整個方治療方面的特點,
& 一個是降氣化痰相結合,
& 一個是上下同治,以治上為主的。
蘇子降氣湯
* 君藥是蘇子,
蘇子具有降氣止咳平喘,又能溫化寒痰,所以針對有這種性質屬于寒的,寒痰壅肺造成這種咳喘,這個方運用咳喘實際上往往以喘為主。
所以這個方里,蘇子是兩方面兼顧的,既能降氣平喘,又能化痰止咳,溫化寒痰止咳。
* 臣藥里這個方又用了半夏、厚樸、前胡。
@ 半夏、厚樸在這里出現痰氣兼顧,行氣化痰兼顧,行氣化痰治療包括胸膈滿悶,是寬胸的常用結構。
@ 前胡能夠降氣又能化痰,能夠增強蘇子的降氣化痰力量。
* 這個方里君臣藥之外,那都是佐藥了。
@ 肉桂和當歸是這個方,方義分析的重點,
# 肉桂在這里既能溫腎,針對下虛,溫腎能溫陽化氣,痰濕的形成和平素的陽氣不足,不能溫陽化氣,水濕停聚有關,同時肉桂還長于溫腎納氣,它呼多吸少,肉桂還能夠暢通血行。
肉桂和當歸相配合,體現了治氣要調血,這個方在這一點上很突出,也很受后世醫家的一個推崇,你不是說光是肺氣失降,象這種反復發作,有宿疾,本來有宿疾外寒引動的這類反復發作,都是氣郁、氣滯日久,氣滯日久很容易影響到由氣及血,就象現代醫學所講,你開始咳喘到后來逐漸就由肺氣郁滯,肺氣失降到心血郁阻,中醫說是氣病及血,一定程度上,我說是一定程度上和現代醫學認識由肺及心,很多肺源性心臟病那類,實際上在中醫是一種由氣及血的過程。
治氣降氣要調血活血,所以肉桂有一種溫心活血,溫經活血的作用,和當歸相配,當然作用這方面的相互協同,體現了整個方調氣又結合活血,治氣結合活血這個特點。
肉桂在這個方里三個作用:
第一個,溫陽化氣,有助于治療痰濕。
第二個,能夠溫腎納氣,針對呼多吸少以及腎陽不足。
第三個,體現有一定溫通血脈作用,和當歸合作體現了氣病治血。
所以蘇子降氣湯方義分析,
其它的藥,從中藥的知識來理解,來解釋比較容易。肉桂、當歸是比較特殊的,所以這類運用當中特殊的配伍意義,在這類方中學習和體會當中應該是重點。
# 當歸這個藥,《神農本草經》上,說它治咳逆上氣,說它能治咳嗽,當然我們現在很少,將當歸直接用于咳嗽,實際上這個方在長期咳嗽,時間較長的咳嗽病人,防止他氣病及血,配當歸這個思路是很好的。
加上當歸比較潤,這個方里半夏、厚樸,包括象蘇子、肉桂這類都偏于溫燥,用這個當歸既能氣病治血,又較潤,有一個潤燥作用。這是當歸、肉桂都是佐藥。
@ 生姜、蘇葉是服法里面,往往加來作藥引子。
生姜在這方里配蘇葉有散表作用,這類證候往往外寒引動內飲,用一定的生姜、蘇葉可以散表,
生姜還能制約半夏的烈性毒性,和半夏相配,這個方有反映了一些和胃降逆的特點,我們說過咳喘嚴重,肺氣上逆可以引起胃氣上逆,所以它降肺和和胃可以相結合。
生姜和大棗相配,內可以調氣血,外可以和營衛。
@ 用甘草來保護胃氣,和大棗相配,有補氣安中的作用,調和藥性,歷來蘇子降氣湯,方書里很多都收它。
@ 后世很多加陳皮,加陳皮體現了增加理氣化濕作用,現在一般蘇子降氣湯都用陳皮。
在宋代以后,有的方里用陳皮有的不用,很多方書都收這個方,直至《醫方集解》把它固定下來,它正式有陳皮,那后來出的很多書,基本上認為蘇子降氣湯都加陳皮,我記得陳皮這種舒展氣機、化濕,它的這種特點,曾經前面我們講過。
前面我們作了蘇子降氣湯主治證候分析和方義分析,歸納起來,
* 它是一個降氣平常和祛痰止咳功效為主的,治下虛是次要的。
這個方子是急則治標為主,雖然標本兼顧,是急則治標為主。
* 它治療下虛力量是不足的。
所以要知道它是治療一種痰飲由外寒引動以后發作期,而且自身又有腎陽不足的,腎氣不足這種體質特點。
臨床辯證要點,
* 咳嗽痰多稀白,還是偏于寒飲,
* 胸膈滿悶,呼多吸少,
* 苔白滑,脈滑,
這是治療上實下虛咳喘的一個常用方。
在臨床看來用這個方,咳喘,往往以喘為主的。
* 如果這個咳喘,痰多阻滯氣機嚴重,肺失肅降,導致了痰多喘甚,那增加瀉肺平喘的力量,加象桑白皮、葶藶子這類有瀉肺平喘的作用。
* 喘急比較嚴重,特別它有上實下虛,所以稍微動則氣喘,氣短難續,這個因素有兩個,一個咳喘較重,還一個腎不納氣。
所以這個方里應該加納氣平喘藥,體現了標本兼顧,增強治下虛,增強納氣的作用,胡桃肉擅長于溫腎,溫腎有納氣作用,沉香降氣,和方中肉桂相配,擅長于增加肉桂的納氣作用。訶子收斂,也有助于納氣歸腎。
* 腎陽虛的寒象突出,反映在四肢逆冷,增加附子、補骨脂這些溫陽。
* 如果說陽虛引起了水濕泛濫,有水腫、小便不利、那可以這個方里加利水藥。在溫腎陽基礎上,再加利水藥,所以方中比如加了附子,還可以加象豬苓、澤瀉一類的利水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