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評熱病論》(陰陽交的癥狀、病機預后)【臨證指要】
【臨證指要】
本段經文對后世溫病學派有很大啟發。溫病學派一致認為汗出病減為佳兆,反之則證兇險。
確實是這樣,看溫病的危重證候,不外乎高熱的反復,陰耗液枯,動風動血,熱擾神明,等等幾個方面。所以在本篇陽熱之邪須賴陰精以制勝的觀點啟發下,溫病學派結合臨床,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相應的治療措施,把“保津液”列為溫病治療之首務。
@ 提出來“熱病以救陰為先”,
@ 提出來“救陰以泄熱為要”。
也就是說,在治療溫病過程當中,既要泄熱,又要救陰,單純泄熱是不對的。
就是扶正祛邪兼治為基本方法,使溫病類似于陰陽交的危重證候的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也就是《內經》說的必死(的病證),后世(在臨床治療上)有了相當的進步。
當然我說了,《內經》說死證也不見得就是真死。無非是說它危重,難治而已。
所以臨床治療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這是說陰陽交,選擇適宜的方藥,比如:
@ 熱入陰營,可以用清營湯。
(《溫病條辯》清營湯方: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銀花、連翹、元參、黃連、竹葉心、丹參、麥冬。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主治: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目常喜開或喜閉,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脈細數,舌絳而干。
筆記者摘自《百度百科》)
@ 熱陷心包,可以用清宮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者至寶丹、紫雪丹。
(《溫病條辯》清宮湯方:元參心、蓮子心、竹葉卷心、連翹心、犀角[水牛角代]、連心麥冬
功用:清心解毒,養陰生津。
主治:發熱,神昏譫語。
筆記者摘自《百度百科》)
@ 熱閉心包兼腑實的,可用牛黃承氣湯。
(《溫病條辯》牛黃承氣湯方:安宮牛黃丸、 大黃末等
功用:通腑開竅
主治: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兼有腑實者。
筆記者摘自《百度百科》)
@ 熱盛動風的,可用羚羊鉤藤湯。
(《通俗傷寒論》羚羊鉤藤湯方:羚羊角(先煎)、鉤藤(后下)、霜桑葉、川貝母、鮮竹茹、生地黃、菊花、白芍、茯神木、生甘草。
功用:平肝熄風、清熱止痙。
主治:肝經熱盛,熱極動風所致的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甚至神昏,發為痙厥、舌絳而干,脈弦而數。溫病熱極生風,痙攣抽搐。
筆記者摘自《百度百科》)
@ 后期熱病,熱灼真陰的,可以用黃連阿膠湯,或者加減復脈湯等方法。
(《傷寒論》黃連阿膠湯方:黃連、阿膠、黃芩、芍藥、雞子黃
功用:扶陰散熱。
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邪火內攻,熱傷陰血,下利膿血。
筆記者摘自《百度百科》)
其總的治療精神,是以清熱滋陰為主,這也就是“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的意義所在。所以治療這類的熱病要注意,既要清熱,又要生津,這是關于第一個病,陰陽交病。
補充說明,陰陽交這個病【原文】的第一句話,咱們教材出錯了,第一句話,“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 ...”有病溫者,教材印成了“有溫病者”,這兩個字應該顛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