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書協顧問何應輝題字
開幕:2019年4月26日(周五)
上午10時
展期:2019年4月26日至5月20日
地址: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展覽廳2
主辦單位:四川省詩書畫院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媒體支持: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
《書法報》
中國書法網
鳳凰書畫網
四川書法家網
1970年生于湖南祁東,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碩士學位。現為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書法家、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國際重大書法展覽并有獲獎。著有《四川漢代磚文研究》《四川東漢崖墓題記研究》《巴蜀書畫傳承與創新工程——冷柏青書法作品集》等10余種。
四月江南,紫藤花開時節,“嘯——冷柏青書法展”即將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
當代書法發展的格局,書法在社會文化中的定位,與百年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年近五十的冷柏青,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書家,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書法展覽、出版、教育、交流給當代書壇帶來的深刻影響。
傳承與創新是藝術發展的永恒主題。每一位藝術家都在探索個性化的創新之路,然創新的靈感往往來自不同知識背景、文化傳統、地域資源、審美趣味的交流碰撞。清代大書家何紹基曾于咸豐年間出任四川學政,期間完成了書法風格的定型。冷柏青由湘入川之后,對這位鄉賢在四川的活動進行了考察,從中獲得不少啟發。古語云“少不入川”,大意是說四川生活太舒適,會讓人不思進取。可是,冷柏青到四川工作后,游歷各地,廣交朋友,創作依然勤奮。尤為可貴的是,他對散布于四川各地的東漢刻石產生了興趣,寫出著作《四川東漢崖墓題記研究》《四川漢代磚文研究》。
冷柏青作品 《嘯》
冷柏青的學術思考與書法創作是緊密結合的。他喜歡早期藝術、民間藝術,這類作品大多不以技巧雕琢取勝,而勝在道德上的純真與質樸,為現代社會的人們提供了新鮮的跨越歷史的審美體驗。如漢代磚文和崖墓題記,都是民間書手所為,過去一直為漢隸名碑的光芒所掩。但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看,它們具有漢隸的時代特征,豐富了我們對漢代隸書的認知,其藝術性也遠高于后世俗手的隸書。子曰“禮失而求諸野”,是說鄉野與廟堂的文化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冷柏青身上有一種來自鄉野的氣質,在作品中也毫不掩飾他的天真爛漫和狂放不羈。唐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疏野》云:“惟性所宅,真取不羈。控物自富,與率為期。”冷柏青所堅持的“野”,既來自于他的性情,又具有文化人的自覺,是其作品中一以貫之的精神內核。
即便拋開風格因素,冷柏青作品中的技術性也令人稱道。書法的技巧,主要體現在對線條和結構的控制能力,而不在于"相貌"的端莊與否。冷柏青的書法線條雄健,提按自如,在縱情揮灑中不失精準,其實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他在字形結構上有造險、破險的意識,險中求正,奇趣橫生,能夠吸引觀者去一件件品讀他的作品,這與那種千篇一律的乏味之作簡直有天壤之別。
韓天衡美術館因韓天衡先生化私為公、捐獻千余件藝術精品而設立,作為上海重要的公立美術館之一,秉承海納百川之宗旨,努力推出優秀的展覽以奉獻觀眾。四川、湖南與上海共飲一江水,然巴蜀文化、湖湘文化與海派文化各有特點。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類似的藝術交流展和學術活動,加強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推動文化藝術在當代的創新與繁榮。
顧工
(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館長、
藝術學博士)
2019年4月15日
冷柏青作品
0 1
冷柏青作品
0 2
冷柏青作品
0 3
冷柏青作品
04
冷柏青作品
0 5
冷柏青作品
0 6
冷柏青作品
0 7
冷柏青作品
0 8
冷柏青作品
0 9
地址:嘉定區博樂路70號
公共交通:軌交11號線至嘉定西站轉公交嘉定11路至博樂路金沙路站下。也可乘坐公交嘉定6路、嘉定4路至博樂路金沙路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