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選錄一些國醫大師臨床常用的方子以饗讀者。這些國醫大師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其所用方劑臨床效果顯著。但由于每個人體質不同,選錄的國醫大師的方藥只可作為參考,生病之后還是要到醫院接受辨證治療。世上沒有萬靈丹,不可過分依賴一方一劑。
本版內容摘編自《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肝膽病 補脾養肝用方氏“和肝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首屆國醫大師 方和謙
【組成】當歸10克,白芍10克,黨參10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香附10克,白術10克,蘇梗6克,大棗4枚,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的應用范圍極廣,方老曾用于治療肝膽系統疾病、脾胃系統疾病、心臟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均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當然,這些病的病機必須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肝血不足、肝氣不柔、肝氣郁滯、疏泄不利、脾不健運、水濕內停或筋脈失養、經絡阻滯不暢,除此無效。
感冒 加味香蘇散適合老人和小孩
★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現代中醫方劑學創始人、首屆國醫大師 王綿之
【組成】紫蘇葉5克,陳皮、香附各4克,炙甘草2.5克,荊芥、秦艽、防風、蔓荊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發汗解表。
【主治】四時感冒。頭痛項強、鼻塞流涕、身體疼痛、發熱惡寒或惡風、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等癥。加味香蘇散所治的主要是四時感受了風寒之邪所導致的感冒。
本方對于一些身體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婦女經期的感冒比較好。
冠心病 鄧氏溫膽湯靈活用
★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屆國醫大師 鄧鐵濤
【組成】竹茹10克,枳殼6克,橘紅6克,法夏或膽南星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丹參12克,黨參15克(若口干,改黨參為太子參30克)。
【用法】水煎服。
此方除了用于治療冠心病外,還可用于治療心衰及各種內科雜癥。另外,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血淤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薟草或失笑散;氣虛甚者合用四君子湯或重用黃芪。血壓高加草決明、代赭石、鉤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葉、草決明、何首烏。
膽結石 兩個湯藥助排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院主任醫師,首屆國醫大師 吳咸中
吳咸中用下面兩劑方子治愈過不計其數的膽結石患者。
茵陳膽道湯
【組成】茵陳78克,梔子39克,黃芩39克,枳殼39克,木香39克,大黃39克,金錢草78克,柴胡3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熱、利膽、排石。
【主治】肝、膽管結石病。
膽道排石湯1號
【組成】柴胡、郁金各12克,金錢草30克,廣木香18克,枳殼12克,大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主治】氣滯型膽石病。
腎結石 消堅排石湯療效顯著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首屆國醫大師 張琪
【組成】金錢草50克,三棱15克,莪術15克,雞內金15克,丹參2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丹皮15克,瞿麥20克,扁蓄20克,滑石20克,車前子15克,桃仁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早晚溫服。
本方諸藥相伍,共奏溶石排石之效。但患病時間長了,會導致正氣虧虛,所以應扶正與驅邪兼顧,腎氣虛者可以加入熟地、枸杞子、山藥、菟絲子等;腎陽不足者,加入肉桂、附子、茴香等;兼有氣虛者,可以適當配合黨參、黃芪。
類風濕關節炎 益腎蠲痹湯益腎壯督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首屆國醫大師 朱良春
【組成】當歸10克,熟地黃15克,淫羊藿15克,川桂枝10克,烏梢蛇10克,鹿銜草30克,制川烏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風勝的患者加鉆地風30克;濕勝的患者加蒼、白術各10克,生、熟薏苡仁各15克;關節腫脹明顯的患者加白芥子10克、穿山甲10克、澤瀉30克、澤蘭30克;寒勝的患者加制川、草烏各10-20克,并加制附片10-15克;疼痛加劇的患者可加炙全蝎(研粉吞服)3克,或炙蜈蚣1-2條,刺痛患者加地鱉蟲10克,三七粉3克,延胡索30克;體虛的患者宜將淫羊藿加至20-30克,并加菟絲子30克。
此方在發病初期用效果很好。即使癥狀緩解后,還需繼續服藥6-12個月鞏固療效。
遺精 便宜小藥也能大補
★山東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屆國 醫大師 張燦玾
【組成】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
【做法】上藥共研細末為丸或為散。
【用法】每日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溫水送服。
【功效】寧心補腎,利水固澀。
服用此藥時應忌辛辣之物,相火旺者,可加知母、黃檗,虛甚者 ,再酌加補品。
繼發性痛經 中藥治愈率高
★浙江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屆國醫大師 何任
【組成】當歸9克,芍藥18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澤瀉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六味,杵為散。每服6克,溫酒送下,一日三次。
【加減】虛者加黃芪、川斷,實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寒者加木香、小茴、蘇梗,熱者加丹皮,白芍易赤芍,血淤者加蒲黃、五靈脂。
對于繼發性痛經(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中藥治愈率很高。
中風 清腦通絡湯將中風扼殺在萌芽
★陜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國醫大師 張學文
【組成】草決明30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山楂15克,丹參15克,磁石(先煎)30克,菊花12克,葛根15克,地龍10克,豨薟草30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腦降壓,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先兆 (小中風),癥見頭痛頭昏、眩暈、耳鳴、肢體麻木、手足逐漸不利、疲乏無力、舌質淡紫等。
肝腎病 治療肝腎病首先補補精
★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屆國醫大師 任繼學
對于由肝葉失養而形成的“肝葉硬”等肝病,須以補精為主,同時佐以理氣利水之品。任老有一劑補精藥膳方。
【材料】活鯉魚1尾(約重400克,去頭、鱗、內臟),白胡椒5克,紅茶葉15克,紫皮蒜2頭(去皮),砂仁15克,厚樸10克,真沉香10克,醋柴胡10克,澤瀉20克,白商陸10克。
【做法】將鯉魚放入藥內,加入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燉30分鐘,然后將魚取出,去掉藥渣及藥湯,單吃鯉魚,1天3次,飯前吃,1-2周為一個療程。
任老認為久患腎病的人須以補精為主,佐以瀉濁滲濕之品。他推薦以下藥膳方:
【材料】活鯉魚1尾(約重400克,去鱗、內臟、頭),白胡椒5克,綠茶葉15克,紫皮蒜2頭,大腹皮15克,地膚子20克,赤小豆25克,豬苓15克,紫豆蔻10克,威靈仙15克。
【做法】將魚放入藥內,加入適量水,用武火燒開后,再用文火燉30分鐘,取出魚,去掉藥渣和藥湯,吃魚,1天3次,飯前吃,用藥3~4天,水腫不見消退者,加白商陸10-15克。
哮喘 冷哮熱哮區別對待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首屆國醫大師 張鏡人
根據發作期的不同,可以將哮喘分為冷哮與熱哮兩大類,辨證施治須區別對待:
冷哮
一般是由寒痰留伏,肺失宣肅所致。主要癥狀為: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疼,鼻癢,時流清涕,咳嗽氣急,繼而胸膈煩悶,喘促加劇,喉中哮鳴有聲,咳吐;稀痰,不能平臥,俯伏方舒,面色蒼白或青灰,背冷。在治療上,張老常用小青龍湯加減。
【組成】麻黃5克,桂枝5克,細辛3克,蘇子9克,杏仁(去皮尖)9克,紫菀9克,半夏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溫服。
【加減】痰多稀薄色白者,加干姜3克;咳喘有汗者,加五味子3克;喉間痰鳴如水雞聲者,加射干5克。
熱哮
一般是由熱痰交阻,肺失宣肅所致。主要癥狀為:發熱有汗,頭痛,呼吸急促,喉間帶哮鳴音,胸高氣粗,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咳嗽陣作,痰黏色黃,不易咯出,面赤煩悶,口渴喜飲,舌質紅。在治療上,張老喜用定喘湯加減。
【組成】麻黃5克,杏仁(去皮尖)9克,蘇子9克,桑皮15克,款冬9克,半夏9克,黃芩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二汁,分上下午溫服。
【加減】喘劇加大地龍9克、葶藶子(包)9克;咳甚加象貝9克、前胡9克;痰多加魚腥草30克、冬瓜子30克;如痰熱壅盛阻塞氣道,喘息急促者,另用猴棗散,一日二次,每次0.3克,溫開水送服。
治療哮喘,在進服湯藥的同時,還可以配合針灸療法及白芥子涂法,效果會更佳:
針灸療法 實證宜針刺,常用穴位有大椎、身柱、風門、肺腧、豐隆、膻中、曲池、合谷、外關、商陽、魚際等。虛證宜灸,常用穴位有肺腧、璇璣、膻中、天突、復溜等(編輯插嘴:要找針灸醫生針灸)。
白芥子涂法 白芥子(研末)、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再加入麝香1.5克,研末杵勻,姜汁調涂肺腧、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百勞(在項部,當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線旁開1寸)等穴,十日一換,最好在夏月三伏天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