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繪)
不少人有過這種經歷:半夜翻個身或者伸一下腿,就會抽筋,疼痛難忍,要抱著腿緩一陣才好些。有的人說,抽筋說明你缺鈣了,得多喝牛奶多補鈣!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小腿抽筋的發病原因除了缺鈣,還有很多,最好先查明原因,先別急著補鈣。下面這些問題,都可能是腿抽筋的罪魁禍首。
孕婦、孩子、更年期女性最易缺鈣
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雷紅介紹,與大多數人的認知一致,缺鈣是腿抽筋的重要原因之一。“鈣離子在肌肉收縮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以下三類人群如果出現腿抽筋,要警惕,很可能是缺鈣引起的。
青少年生長發育迅速,很容易缺鈣,發生晚上腿部抽筋的情況。很多家長說,自己一直在給孩子補鈣,為什么還缺鈣?“因為服用普通鈣,需要每天陽光照射20分鐘左右,鈣才能被吸收。如果孩子和老人沒有機會曬太陽,可以吃一些活性鈣,這些鈣不需要陽光照射可以直接被吸收,比如骨化三醇、維生素D2等。”雷紅解釋。
孕婦也容易腿抽筋,尤其是在懷孕3-5個月時,出現腿抽筋的幾率較高,通常是由缺鈣引起的。
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出現體重增加脂肪重新分布,更重要的是雌激素參與骨代謝,會引起骨量流失,嚴重時會骨質疏松。所以,不正規補鈣的更年期女性易因缺鈣而出現腿抽筋。
寒冷、疲勞易引發抽筋或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導致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果發現一到天冷就容易抽筋,多數還是由于保暖不夠引起的。“小腿肌肉受寒易出現痙攣。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晚上,尤其在氣溫下降、穿衣不足時。在寒冷的環境中鍛煉,準備活動不充分,或者夏天游泳水溫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雷紅稱。
當長途旅行、爬山、登高時,小腿肌肉最容易發生疲勞,當它疲勞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痙攣。
如果是老人腿抽筋,那就需要格外注意了,有相當一部分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導致。
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或存在血栓時,血液循環受阻不暢,無法及時帶走代謝的“廢物”,容易導致抽筋疼痛。此外,老年人體弱,肌肉力量本身就較差,機體代謝功能減退,也更容易抽筋。
因此,如果中老年人是因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腿抽筋,應及時就診治療。
可能是出汗過多、睡姿不對
如果你晚上習慣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于絕對放松狀態,易引起肌肉“被動攣縮”,也就是抽筋。
“有一些人因為長時間的運動,而且運動量大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導致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代謝廢物堆積,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環不好,也容易發生痙攣。”雷紅稱。 (劉威)
■提醒
腿抽筋的緊急處理方式
1.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發作時使勁把腳大拇指往上翹,并且把腿往直伸。
2.牽拉:馬上坐起來,伸直發生抽筋的小腿,軀干前屈,用雙手扳住前腳掌,緩慢、持續向軀干側牽拉,直至痙攣緩解。
3.局部按摩:用雙手快速搓擦小腿,或用手按揉或輕扣小腿肌肉,可幫助緩解肌肉痙攣。
4.熱敷:如果上述方法未能完全解除癥狀,可改用熱毛巾、熱水袋敷于腿肚處,能有效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緩解痙攣。(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