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其實是腦卒中的俗稱,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腦血管破裂,導致腦部出血;另一種是腦血管閉塞,導致腦部部分區域供養不足而導致出現中風癥狀。具有高死亡率、高發病率、高致殘率以及高復發率的特點。中風的發病特點就是來勢急驟,但在發病前數分鐘至數天內,也是有各種先兆癥狀的。
發表在《中風》的學術期刊談到有關中風先兆的問題。一位東京大學的學者帶頭他們對1400名年齡67歲以上的人進行了研究,讓他們單腳站立,并用核磁共振(MRI)掃描這些研究對象的腦部,尤其是腦部細小血管。他們還設計了一套測試系統,用來檢測平衡能力,并來反映腦部血管的出血情況。
結果發現單腳站立無法持續20秒的老人,MRI發現其腦部有小的中風或者小血管的破裂出血。此外,這種平衡能力的缺陷與記憶和思維能力的下降有相關性。
1、運動障礙:身體出現無力或活動不靈;
2、感覺障礙: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鳴、聽力下降;
3、語言障礙:言語表達困難或理解困難;
4、平衡障礙:頭暈目眩、失去平衡摔倒,或步態不穩。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神經學》,對 20 余年來全球疾病進行分析,發現 90.2% 的中風負擔都由可調節風險因素造成。通過調節行為因素即飲食和日常習慣,我們能遠離大部分的腦中風。
1、定期檢查身體
中老年人要定期作血脂、血糖、血液流變學等化驗檢查,經常監測血壓。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更需注意,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藥,并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適度運動
和不運動的人相比,常運動的人,中風風險能降低 25%~30%。主要是因為堅持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能促進膽固醇分解從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緊張和疲勞。
3、戒煙限酒
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及加速動脈硬化。吸煙是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提倡戒煙。而酒精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包括升高血壓、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心律失常和降低腦血流量等導致卒中。勸導有飲酒習慣的人適度飲酒,可以減少卒中的發生。
4、注意心理預防
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都是中風的誘發因素,應盡量避免。建議: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5、飲食結構合理
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美國心臟病學會《中風》雜志發表了一項中國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每天食用 200 克水果(相當于兩個蘋果),可將中風風險減低 32%;同時如果每天食用 200 克蔬菜,中風風險可降低 11%。
1、每周至少一次魚
魚類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于減少血小板的粘性。因為中風有 80%是因血液凝塊引起的,所以防止血液凝固可以降低中風的危險。所以不妨把每天吃的肉換成魚,特別是中老年人群!
2、每天一顆蛋
《美國營養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稱,每天吃一個雞蛋,可以將罹患中風的風險降低約 12%!每天吃一個雞蛋,中風風險平均降低約 12%;男性中風風險下降 15%;女性中風風險下降 8%;而且,吃雞蛋對亞洲國家居民健康最有效!
3、喝水加綠茶
綠茶中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E、鞣酸等可以有效地增強血管壁的彈性。血管壁變薄變脆,是導致中風的病理因素之一。因此,平時喝茶時最好多飲用一些綠茶,不僅能夠降低中風風險,還有助于抗癌。
蒿稀毛尖是一種未經發酵的綠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鮮葉中的茶多酚、黃酮醇類、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而這些物質都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常飲蒿稀毛尖可有效降低腦中風的發生。
此外,蒿稀毛尖富含天然有機硒,是其他茶葉的5-6倍。相關研究已證實補硒有利于減少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能力。老年人通過日常飲用茶水,可以更好的吸收這種天然的有機硒,吸收率可達70%。
4、煮飯加一把雜糧
英國阿伯丁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每天吃3份全谷食品后,人們的血壓會下降,其收縮壓下降明顯。收縮壓的下降可使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分別降低至少 15%~25%。吃全谷物的習慣也不用特別的改,平時煮飯、煮粥的時候加一把就行啦,或者多吃一些雜糧面包也是可以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