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葉種類七大茶系
綠茶
最早誕生的茶葉是綠茶,制作綠茶的基本工序是殺青、揉捻和干燥,如果其中某道工序出現偏差,例如殺青時間過長,或者殺青后未及時攤涼、揉捻,或者揉捻后未及時烘干或炒干,那么制作出來的茶葉色澤就會變黃,最初的黃茶可能就是因后未及時烘干或炒干,那么制作出來的茶葉色澤就會變黃,最初的黃茶可能就是因此而創制的。黃茶是繼綠茶之后出現較早的一個茶類,例如唐代李肇《唐國史補》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甚眾。……壽州有霍山之黃芽。”前蜀·毛文錫《茶譜》記載:“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黃茶……皆散茶之最上也,雅州百丈、名山二者尤佳。”
黑茶
黑茶的出現與黃茶頗為相似,如果在殺青時葉量多、火溫低,或者綠毛茶堆積后發酵,葉色就會變成近似黑色的深褐色,這就是黑茶最早的由來。黑茶大約創制于明代,《明史·茶法》:“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黑茶。《明會典》:“穆宗朱載慶五年……收買真細好茶,毋分黑黃正附,一例蒸曬,每篦重不過七斤。”
白茶
“白茶”的稱呼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文中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不過那時所說的“白茶”指的是用白葉茶樹的芽葉制作而成的茶,與后來的“白茶”概念并不相同。現代的白茶,從其只經過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的制作方法來看,大約創制于明代中后期或清代初期。最早的白茶是白毫銀針,后來又發展出了白牡丹、貢眉等品目,現代又出現了新工藝白茶。
紅茶
紅茶是僅次于綠茶的第二大茶類,《片刻余閑集》中記述:“山之第九曲盡處有星村鎮,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廣信等處所產之茶,黑色紅湯,土名江西烏,皆私售于星村各行。”這里所說的“江西烏”,就是紅茶中的正山小種。到了清代晚期,在正山小種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工夫紅茶,當今最為知名的祁門紅茶即創制于光緒元年(1875年)。
烏龍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創制于清初或更早的時期。清代陸廷燦在《續茶經》中引述王草堂的《茶說》:“獨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時,半青半紅,青者乃炒色,紅者乃焙色也。”這講的就是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的制法。
花茶
花茶是主要以綠茶為原料,用鮮花窨制而成的一類再加工茶。最早的花茶是茉莉花茶,在南宋時就已經出現。南宋施岳《步月·茉莉》的注解中有這樣的話:“茉莉嶺表所產……此花四月開,直至桂花時尚有玩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到了明代,用來制作花茶的花品已經很豐富,如《茶譜》中記載:“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惠、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