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橫突部明顯壓痛為特征的慢性腰痛。由于第三腰椎居全腰椎之中心,活動度大,其橫突較長,抗應力大,勞損機會多,故易產生腰痛和臀部痛。本病多見于青壯年,尤以體力勞動者最為多見。
腰三橫突綜合征病因病機
腰椎橫突位于腰椎兩側,無骨性組織保護,其中以第三腰椎橫突最長。當腰、腹肌部肌肉強力收縮時,該處所承受的抗應力最大,容易發生牽拉損傷,引起局部組織的炎性腫脹、充血、液體滲出等病理變化,繼而發生滑膜、纖維組織、纖維軟骨等增生,鄰近腰脊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受到刺激,日久神經纖維可發生變性,產生腰痛和臀部痛。
腰椎橫突是腰背筋膜前層的附著處,各橫突間有橫突間肌及橫突間韌帶。橫突是腰方肌和橫突棘肌的起止點,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通過腱膜也起于此,對腰背部運動和穩定起著重要作用。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的中心,活動度最大。其兩側橫突較長,橫突上有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起點亦有腹橫肌、背闊肌的深部筋膜附著于其上。還有一些小的肌肉附著,腰部和腹部肌肉強力收縮時,此處受力最大,易致附著的肌肉撕裂損傷,因損傷后激發的無菌性炎癥,使鄰近神經發生纖維變性,引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長期慢性勞損和腰部風寒濕邪侵襲也可引起腰背肌緊張或痙攣,使腰三橫突部受牽拉而損傷。
第1、2腰椎后部厚度大于前面;第4、5腰椎與之相反,而第3腰椎的椎體前后厚度相等。肌肉的牽拉杠桿力最強,尤其是橫突左右不對稱或橫突向后偏斜時。當腰椎左右側彎及扭屈活動時更甚。附著在橫突上的有腰背筋膜之深層及腰方肌。當這些肌肉單側收縮時,可使腰部向同側前方彎曲,使橫突與肌肉筋膜附著處受傷。同時也可因肌肉收縮牽涉而使腰神經感覺支受牽拉而產生疼痛。
第1~3腰神經的后支穿過起于橫突的肌筋膜行于橫突背側,當附著于橫突的肌纖維組織因損傷產生粘連及瘢痕時,神經可受到嵌壓產生疼痛。
此病尤以青壯年多見,大多數患者都有損傷史,與腰部活動范圍廣、負重多有關,特別是經常彎腰或突然扭轉;動作不協調時則更易發生。
急性損傷者,可有腫脹、皮下淤血,觸痛明顯,甚至有棘間過寬或棘突裂隙,病理機制多由于棘上韌帶受牽拉產生多次小損傷,局部有出血、滲液,修復后可有瘢痕及組織增生。鏡下可見淋巴細胞浸潤,小血管壁增厚,軟組織內神經變性及鈣鹽沉著等。
腰三橫突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好發在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壯年,男性多發,病人常有腰部扭傷史,腰部兩側疼痛較多; 疼痛程度及性質不一。彎腰時加重,疼痛多呈持續性。部分患者主訴疼痛向同側棘突旁甚至臀部及下肢放射,重者不能仰臥,翻身走路困難,但咳嗽、噴嚏等對疼痛無影響。(可與其他神經根壓痛如梨狀肌綜合征相區別)少數病人有間歇性跛行。
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第3腰椎(或第2、4腰椎)橫突尖端處有局限性壓痛。于第三腰椎橫突尖端有明顯的局壓痛,定位固定,是本綜合征的特點。并可反射性痛。有長期隨訪的病人可觀察到在早期臀部、腰部稍顯豐滿,晚期則可顯示臀肌萎縮,對比所見有診斷意義。
有些病人于第三腰椎橫突尖端處可觸及活動的肌肉痙攣結節,于臀中肌的后緣及臀大肌的前緣相互交接處可觸及隆起的索條狀物,并有明顯觸壓痛,曾有人認為此索條狀物為臀上皮神經,而實際是緊張痙攣的臀中肌。
直腿抬高試驗可為陽性,但加強試驗為陰性,股內收肌明顯緊張。
股內收肌肌緊張癥狀在部分病人十分明顯,這是由于股內收肌是由腰2~4發出的閉孔神經所支配,當腰1、2、3發出的脊神經后支遭受刺激時,能反射性地引起股內收肌肌緊張性痙攣的緣故。
診斷及鑒別診斷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1.有突然彎腰扭傷、長期慢性勞損或腰部受涼史。
2.一側慢性腰痛、早起或彎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難,有時可向下放射至膝部。
3.第三腰椎橫突處壓痛明顯,并可觸及條索狀硬結。
4.X線可示有第三腰椎橫突過長或左右不對稱。
5.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標均無異常。
這里重點說一下腰三橫突綜合征和腰突的區別,因為好多的病號和徒弟都會弄混的這里著重說一下。
臨床上腰三橫突綜合征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并不少見。腰三橫突綜合征在出現腰腿部疼痛、活動受限等方面時與腰突癥狀相似。但是,腰三橫突綜合征多為雙側第3腰椎橫突部有明顯壓痛點,疼痛沿大腿向下反射至膝平面以上,彎腰及旋轉時腰部疼痛加重,腰部活動受限尤以前屈、后伸明顯。并且可在腰三橫突頂端有固定壓痛并可能觸及到活動結節和條索狀物,或有肌纖鈣化后的剝離感,側臥屈髖試驗陽性,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陰性。腰椎X線片可顯示第三腰椎橫突肥大。一般瘦長體型的人多發。
腰三橫突綜合征的發病與其解剖學特點密切相關。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性前凸頂點處,是腰椎活動的中心,因此兩側橫突所受牽拉應力最大,故在生長發育時,其發育最長,橫突間有橫突韌帶,橫突末端有腹橫機、腰背筋膜、腰大肌和腰方肌等附著,當腰腹部肌肉強力收縮時,橫突末端韌帶、肌肉、筋膜、腹膜附著處承受拉力及杠桿作用力大,因此,末端組織損傷的機會最多。
另外,腰部脊神經出椎間孔分為前后二支,前支較粗構成腰骶神經叢,后支較細,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內側支分布于肌肉,外側支為神經。這種解剖特點造成末端易受損傷,當腰部用力不均,引起第三腰椎橫突周圍組織急性損傷或反復微小損傷,造成橫突、筋膜、韌帶附著處撕裂、出血、血腫和粘連、瘢痕,導致肌緊張和肌痙攣。長期反復損傷導致L3橫突尖端周圍出現纖維化,形成瘢痕粘連、筋膜增厚和肌腱膜攣縮等一系列變化。
腰三橫突綜合征的治療
1.微波治療
將微波輻射對準第三腰椎橫突處,有效距離不超過3厘米,輸出功率50~150單位,7天為療程,每次30分鐘,根據病人情況確定療程,一般1~2個療程,每天一次。
2.針灸治療
取穴阿是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華佗夾脊穴,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3個療程觀察聯系。
3.推拿治療
(1)腰背肌放松法:病人俯臥,首先沿脊椎兩側骶棘肌用掌根或大魚際揉法治療數遍,接著用四指推法,推拿腰肌兩側肌肉,尤其是第三腰椎處,使腰背肌肉放松。
(2)彈撥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或指腹在腰三橫突處做與條索狀硬塊垂直方向的彈撥手法,由淺到深,由輕到重,同時配合按揉手法,彈拔時要以病人能忍受為度,不可使用暴力。
(3)點穴斜扳:點按腎俞、大腸俞、環跳等穴位,然后做兩側后伸斜扳。
(4)滾揉手法:用滾法、揉法治療兩側腰背肌,再順骶棘肌纖維方向用輕擦手法治療,至皮膚發熱為度。
3.采用隔藥灸氣海穴
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囑患者精神放松,醫者選定氣海穴,75%乙醇棉球消毒,取面圈,使面圈正中直對氣海穴,取藥粉均勻撒于面圈孔內,將準備好的艾炷放于面圈正中,點燃艾炷尖端,連續施灸3壯,約1 h,力求令溫熱感向腰部傳導。施灸完畢,移去艾灰和面圈,用敷貼固封氣海穴,一周治療2次,間隔2~3 d,治療結束后評定效果。
4.刺血療法治療
找到疼痛部位,找到疼痛點梅花針點刺出血拔罐,注意消毒處理,一定要注意。
注意事項
初起臥床休息,并用腰圍固定,癥狀緩解后,加強功能鍛煉,局部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