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關節,平時名不見經傳,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當它出問題的時候,引起的疼痛能和知名腰痛殺手腰椎間盤突出旗鼓相當,讓人不容小覷,它就是——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藏匿在骨盆之中,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狀關節面相對而成,左右各一。對于有腰窩的小伙伴,腰窩之下就是骶髂關節的位置。
(腰窩,骶髂關節在它的下方)
骶髂關節關節囊緊張,且韌帶繁多,因而它的活動度極小,只有2°到3°。只有在懷孕要分娩時,激素讓關節松弛,也讓它達到了活動度的巔峰,但活動依然微小。
骶髂關節的活動度雖小,但作用卻不小。骶髂關節需要支撐體重,并把力往下傳導,活動度的存在加強了力的傳遞效率,也讓它變成一個更好的減震器,降低了骨盆和脊柱受到的力的沖擊。
骶髂關節紊亂的危害
正常情況下,骨盆將重力均勻的分配到下肢。但如果一邊骶髂關節出現紊亂,髂骨發生不當的前后旋,就會導致受力不均,如同汽車的輪胎在一邊泄了氣,另一邊必然吃緊。
而且髂骨相對位置一變,導致髖關節關節窩的位置發生改變,直接造成了下肢功能性長短腿,下肢受力更加不均。
骨盆作為“承上啟下”的存在,出現問題,向上造成腰部失穩,向下則造成膝關節和足踝出現問題,不容忽視。
骶髂關節紊亂造成的疼痛
話雖如此,不疼不癢誰也不會注意。但壞就壞在骶髂關節紊亂,還會伴隨不適與疼痛。
首先出現疼痛的會是與之最為接近的腰部和臀部,后期疼痛可以向髖部、腹股溝以及大腿放射;下肢也許會因此感到乏力發麻。
腰臀部往下坐疼痛,往下躺也疼,起身也疼,走路也疼,上下樓梯也疼,如影隨行,可以持續不適,也可以時不時來兩下子。
有時候有統計資料顯示,由骶髂關節問題導致的下腰痛在下腰痛患者中占5%~10%。有時候,它也會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最后治了半天沒啥效果,所以知道骶髂關節可能會導致腰痛還是挺重要的。
骶髂關節活動為什么會紊亂
01 外力作用
骶髂關節被撞錯位又回不去,例如車禍、摔跤。
02 性別因素
女性在經期、懷孕時,體內激素發生改變,造成骶髂關節周圍的韌帶變得松弛,造成骶髂關節不穩。
03 年齡因素
年齡大了,恢復能力差,更容易出現慢性勞損,韌帶變得松弛,還可能發生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都造成骶髂關節活動的異常。
04 生活習慣
長期久坐不動的辦公室人員,或者坐姿不當的人群。他們的骨盆可能前傾、后傾或者歪斜,使腰椎產生不良的應力,導致骶髂關節錯位。
如今久坐導致的骶髂關節紊亂最為常見,可見靜坐少動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必須要杜絕啊!!
骶髂關節紊亂如何康復
首先我們要放松周邊部分肌肉,改善骶髂關節所受到的應力,之后我們需要嘗試活動骶髂關節,幫助它回歸正常的活動。
放松周邊肌肉
◆腘繩肌牽伸
將腿搭在墻上,感受到大腿后側肌肉有抻拉感,保持15~30s,一天3次。
◆股四頭肌牽拉
抓住疼痛側腳踝,將其往臀部方向拉,使大腿前側有牽拉感,保持15~30s,一天3次。
◆內收肌牽拉
如圖所示,感到大腿內側肌肉受到牽拉,保持15~30s,一天3次。
嘗試活動骶髂關節
◆內收肌靜力收縮
大腿向內夾住一個東西,用力保持夾住不讓其掉下來,保持10s,一組10~15次。
◆臀肌收縮
臀部發力,用力夾緊,維持10s,一組10~15個。
◆下軀干旋轉
雙腿夾住,向左向右活動,帶動下軀干旋轉,動作一共重復進行3min。
◆單腿向上
抱住單膝,將它努力向上貼胸,保持30s,一天3次。
◆雙腿向上
抱住雙膝,將它努力向上貼胸,帶動骶髂關節活動,一次15s~30s,一組10次。
沒有評估就談不上針對性,這些動作只是一些簡單的調整,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如果骶髂關節部位的疼痛遲遲得不到緩解而且還有加重的趨勢,一定要及時尋求醫生或專業治療師的幫助,切忌諱疾忌醫將炎癥拖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好啦,今天關于骶髂關節的小課堂就到這里啦,咱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