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萬億GDP城市分布圖(2011-2021)—十年新增17座萬億GDP城市
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指標很多,包括經濟、教育、交通、醫療等。GDP總量無疑是這些指標中最重要的一個,萬億GDP更是一個城市身份的象征。過去十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催生了一批萬億GDP城市。這些城市不僅在經濟上成為領頭羊,在綜合實力上也名列前茅,成為其他城市的榜樣。
2011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7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其中上海19195.69億元,接近兩萬億,重慶10011.13億元,險過萬億。
2012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7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其中上海過兩萬億,成為第一個GDP超過兩萬億的城市。
2013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7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其中上海過兩萬億,北京19500.60萬億,接近兩萬億。
2014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9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武漢、成都。其中武漢和成都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北京超過兩萬億,成為第二個GDP超過兩萬億的城市。
2015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10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其中杭州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
2016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12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其中南京和青島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
2017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14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其中長沙和無錫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經濟總量已全部進入2萬億時代,深圳首次超過廣州排名第三。
2018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16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鄭州。其中寧波和鄭州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重慶首次過兩萬億,成為第五個GDP超過兩萬億的城市。
2019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17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南京、長沙、寧波、無錫、青島、鄭州、佛山。其中佛山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天津從第6名下滑到第10名。
2020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達23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佛山、泉州、濟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其中泉州、濟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蘇州首次過兩萬億,成為第六個GDP超過兩萬億的城市。
2021年全國城市中,GDP超過萬億的城市有24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佛山、泉州、濟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其中東莞是最新躋身萬億GDP的城市;上海和北京GDP超過4萬億元,成為前兩個GDP超過4萬億的城市。
從所屬省份來看,江蘇省和廣東省都擁有4座萬億GDP城市,江蘇省的4座城市分別為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廣東省的4座城市分別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從地域分布來看,18座位于南方,6座位于北方;全部24座城市都位于胡煥庸線以東。這些城市絕大部分是綜合實力排名較高的城市,政治地位較高,經濟、教育、文化、交通相對比較發達,對人口的吸引力較強。在相當長時間內,東部城市和南部城市領跑中國經濟的格局不會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