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拍、靠、蠶、插、根、棍、把、掰、苞、鳴、闖、匹”12個生字,會寫“拍、合、豆、谷、蠶、匹”6個生字。學習新部首“提手旁、人字頭、蟲字旁、三框兒”。
2.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
4.利用拍手歌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兒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
5.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以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點:
掌握生字,能讀準12個新字,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難點:
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運用生字組詞造句。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引入新課。
1.聽兒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兒歌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兒歌。請聽歌曲,一邊聽一邊想: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播放《幸福拍手歌》。
3.生回答:這首歌名叫《幸福拍手歌》。
4.師:你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拍手歌》這首兒歌。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讀文識字。
1.引導學生自由讀兒歌,不會讀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會認字和會寫字,然后反復拼讀。
師:同學們,老師已經布置你們圈出課文中會認和會寫的字,你們都做好了嗎?(出示課件:課文生字。)
師:請同學們合作讀生字,看看你們同桌都會讀了沒有?如果你的同桌讀不準或讀不對,請你幫他糾正,好嗎?
生:匯報讀字情況,教師糾正。
3.同桌之間互讀兒歌,互相正音。
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好,現在調皮的生字寶寶跑到兒歌里面去了,它們想考考大家是不是還認識它們呢。現在請同學們同桌一起讀兒歌,互相正音。
4.檢查讀文情況。
5.再次學習生字。
(1)兒歌中的生字寶寶又跑出來和我們見面了,大家還認識嗎?
(出示課件:帶拼音的會寫字。)
(2)學生齊讀帶拼音的生字。
(3)采用多種形式讀生字。
a.領讀。
b.小組讀。
c.開火車讀。
6.認清字形。
(1)請學生觀察字形,想辦法識記字形。
(2)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7.理解字義。
聯系兒歌、圖片和動作,理解“掰苞谷、闖進、把門閂”這幾個生字詞。
8.生字開花:看誰組的詞最多。
師:同學們真能干,會組很多詞!
9.開火車讀詞語。并能用所組的詞語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你喜歡的詞語來說一句話呢?
例:谷,稻谷:媽媽去田里收稻谷。三、指導書寫。
1.學生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生:我用加一加,例如:扌+白=拍;天+蟲=蠶。
生:我用順口溜,例如:一人一口便是“合”。
2.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師:請同學們注意字的起筆在田字格的位置。
3.指導書寫:重點指導:拍、蠶、匹。
(1)師:出示這幾個字的筆畫順序。
(2)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3)學生描紅,書寫。
4.展示學生作業并點評。
5.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課件(生字課件),學生齊讀。
2.齊讀兒歌一遍。
二、細讀課文。
1.引導學生接力讀課文。
(1)師生接力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來讀一讀,老師讀前一句,同學們讀后一句。
例如:老師讀:你拍一,我拍一,
學生讀:人靠大樹好休息。
(2)男生讀前一句,女生讀后一句。
(3)全班同學拍手齊讀。
2.小組比賽讀。
(1)指名2或3個小組讀兒歌,看哪一組讀得好。
(2)師生點評。
3.讀完了兒歌,聰明的你發現這些漢字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生字有一部分由偏旁和獨體字組合而成。
例:拍→扌+白=拍。
生:有些是由兩個獨體字組合而成。
例:蠶→天+蟲。
師:同學們真會觀察!添上“扌”后的字,它表達了什么意思?
拍:要用手,所以加上提手旁。
4.教師進行補充:利用字理教學學習“拍”“谷”字。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5.教師小結。
6.拓展說字。
師:你還認識哪些帶有“扌”旁的字?
7.玩“你來說,我來猜”的游戲。
例如:一生:上面是“合”,下面是“手”,這個字是……
另一生:我知道這個字是拿。
三、指導編兒歌。
1.齊讀兒歌。
2.學生小組交流編兒歌。
3.教師范讀新編兒歌。
4.學生匯報。
5.師生評議。
6.師小結。
四、學生談學習收獲。
五、板書設計。
識字4拍手歌
天+蟲=蠶
扌+白=拍
部編2017秋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識字3《拍手歌》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拍、靠”等12個生字,會寫“拍、合”等6個生字。
2.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讀出節奏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的過程中識記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圖片:一個人靠在大樹上。
2.出示“休”,引導理解:一個人靠著大樹,就是“休”。
3.那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漢字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拍手歌》,看看兒歌中有哪些有趣的漢字吧!(板書課題)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1.播放《拍手歌》樂曲,讓學生跟著歡快的音樂節奏朗讀兒歌。
2.邊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多讀幾遍。不會讀的請同學幫助或向老師請教。
3.同桌或四人一組互相認讀,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
5.做游戲:摘蘋果。鞏固識記。1.認一認,連一連。
蠶chā
插pǐ
苞chuǎnɡ
闖bāo
匹cán三、小組合作,整體感悟
1.師: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并且識記了課文中的生字,大家的表現都很棒。可是,這些生字寶寶有個小小的要求,它們想和大家一起讀一讀兒歌,你們愿意嗎?(愿意)
2.自由讀兒歌,同桌互讀。(一人一句)
3.指名讀。(加上動作表演)
4.全班齊讀。2.加一加,學生字。
天+蟲=
扌+白=
匚+兒=四、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并口頭擴詞。
2.師:課文讀熟了,生字會認了,我們還要——(引答)會寫。下面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些生字。
3.教師范寫,學生認真看,仔細觀察老師的書寫筆順。
4.學生自由書寫,教師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5.展評書寫,獎勵五角星。3.填一填。
“匹”用音序查字法應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組詞為( )。
教學反思:
《拍手歌》是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識字單元里的一篇課文。《拍手歌》是根據傳統歌謠改編的一首富有時代氣息的兒歌,通過喜聞樂見的拍手游戲,滲透愛護、保護動物的意識。
02
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展示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圖片,引出自然界中還有許多小動物,進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隨文識字,理解課文
(一)看天空――認識“鷹”和“雁”
1、出示“雄鷹翱翔在藍天”圖片,學生認讀“雄鷹”,提醒“鷹”讀后鼻音。
學生做動作表演“飛翔”,教師講解:“翔”字右邊的“羽”指的是鳥類翅膀上的羽毛,“翔”本意指的是展翅飛翔。繼而全班邊做動作邊讀“雄鷹飛翔彩云間”。
2、出示雁群排成“人”字飛翔的圖片。學生理解許多大雁在一起稱為“雁群”。通過回憶一年級課文《秋天》中的“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和展示大雁排成一字的圖片來理解“天空雁群會寫字”,指導讀。
(二)走進森林動物園――認識“孔”、“雀”、“錦”、“靈”
1、學習生字“雀”和“錦”
(1)出示孔雀和錦雞圖片,學生說名稱,相機出示“孔雀”“錦雞”,學生認讀,師提醒“錦”字為前鼻音,正音。為“錦”字找朋友,生組詞,師出示圖片和詞語“錦緞”、“錦旗”、“繁花似錦”,學生看圖讀。
(2)出示“雀、鷹、雁、雄”四個字,學生觀察發現相同之處。理解:這四個字都帶有“隹”。“隹”和鳥有關,古時候的這個字是模仿鳥的形狀來寫。課件展示“隹”字的演變過程。
2、學習生字“靈”
出示黃鸝、百靈圖片,再出示“黃鸝”、“百靈”,學生認讀,交流怎么記住“靈”這個字。師講解:黃鸝百靈都是森林的歌唱家,它們比賽唱歌,比了一天也沒有比出一個勝負來,它們還要不停地唱下去呢。引出:黃鸝百靈唱不休。學生朗讀。
3、學習生字“叢”
(1)出示熊貓竹林間嬉戲的圖片,學生觀察。朗讀“竹林熊貓在嬉戲”
(2)出示“森林猛虎”圖片,學生觀察。師提問: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出“叢林”,分享“叢”的識字方法。
(三)小組合作,集中識字
出示“世 界 深 猛”四個生字,采用坐莊法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師補充:界(上田下介,表示土地的界線)組詞:界限、地界、邊界
深(深—淺 反義詞識記)
猛(組詞識記 兇猛 猛士 猛火)
(四)復習鞏固詞語
1、出示所學詞語,學生自讀,開火車讀。
2、摘蘋果讀生字。
(五)學寫生字
1、出示“叢”“熊”兩個生字。
學生觀察,發現結構上的相似之處:上下結構,上大下小。
2、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書寫要點。師出示識記口訣:“叢”(左邊人小,右邊人大,一撇伸向左下方)
熊(四點底,四點底一向左,三向右。上合下開有要求,四點距離差不多。左右對稱不會錯)
3、師范寫,生仿寫,屏展反饋,學生修改。
三、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1、學生自讀,點名兩生合作讀。學生點評。再點名兩生合作讀。
2、師生拍手合作讀。
3、生生拍手合作讀。
四、理解感悟,升華情感
出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片,學生看圖片,說感受。升華主題: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03
一課時的時間只進行到學寫生字這個版塊。課后,通過跟指導老師交流,我發現了本課在教學設計上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歌”是本課需要會寫的生字。可以在板書課題時就引導學生觀察,并指導書寫,如此簡潔高效。
2、本課大部分生字我是通過結合圖片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識記。有一些詞語如“雄鷹、孔雀、百靈、黃鸝”這些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識記起來較為簡單,可以采用集中識字的方法進行識記。這說明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
3、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倡導隨文識字,而“隨文”也是有要求的,即要選擇對課文理解有幫助的字進行隨文識記。在學習“錦”這個字,請學生起來組詞時,有學生組“很緊”、“謹慎”。說明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在教學中出示錦雞圖片之后,師講解:錦雞的羽毛色彩繽紛,在陽光的照耀下可以發出閃亮的顏色,像錦緞一樣。接著出示“錦緞”的圖片。講解“錦”字: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配合著圖片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音,也理解了意。在后面的擴充詞語環節,學生理解“錦緞”“錦旗”“繁花似錦”時就更容易了。
4、集中識字中出示的“世 界 深 猛”四個字,其中“世界”可以在前面集中識字中處理。因為在學生分享識字方法時,大部分采用了“世界”組詞的方式來記憶。“深”、“猛”可以在“叢林深處有猛虎”這一句中學習,引領學生體會老虎的兇猛之后,進而擴充帶“猛”字的詞語理解起來更容易。
5、“語文課不要上成品德課”。課外拓展環節,我只關注到了滲透愛護動物這一方面,沒有對語文要素的培養進行深入的挖掘。房老師的做法值得借鑒:(1)擴充課外的一首有關動物的拍手歌,兒歌內容是其他動物生活的場景。(2)背誦描寫動物的詩詞。(3)設計保護動物的宣傳語。(4)講述《藏羚羊跪拜》的故事。這樣的設計將“保護動物”的意識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真正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縱然前方路途艱辛,我愿,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