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一個充斥著內亂、戰爭、陰謀、血腥的黑暗時代,對西晉王朝來說,它是一場災難,對中國歷史來說,它也是一場浩劫。參與八王之亂的人,不止西晉王朝的八位王爺,而是整個司馬家族,還有眾多世家大族,也有少數民族,八王之亂把當時所有人卷進來,給所有人帶來短暫的成功,以及最終的失敗,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權力游戲。
那么,誰是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呢?有人說是司馬懿,有人說是司馬炎,還有人說是賈南風。其實,八王之亂是各種勢力在利益面前不妥協,堅持斗爭到底的產物,而起主導作用的勢力無疑是以八王為代表的西晉宗室。
西晉宗室之所以擁有實力制造這場大動亂,是晉武帝分封宗室時賦予宗室在地方事務上擁有便宜行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目的是鞏固皇權。按晉武帝的路線發展下去,宗室諸侯做大后,必定會對抗中央,造成類似西漢時期“七國之亂”那樣的惡性事件,不過這種惡性事件何時爆發是未知數,而讓八王之亂提前到來的人不是大家熟知的賈南風,而是很多人陌生的楊駿。
▲八王關系圖
楊駿,一個家道沒落的政治暴發戶。
何為家道沒落?楊駿出身于弘農楊氏,東漢時期,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齊名,都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名門望族?;蛟S是受楊修站隊曹植反對曹丕的影響,弘農楊氏在三國時期遠離曹魏的政治中心,淪為一個對政局沒有影響力的家族。
何為政治暴發戶?楊駿的崛起受益于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的一場政治紛爭。
司馬炎和弟弟司馬攸的關系有點怪,因為他們既是親兄弟,又是堂兄弟。話說司馬師沒有兒子,司馬昭于是把司馬攸過繼給哥哥當兒子。司馬昭念念不忘司馬師臨死前把權力交給自己的大恩大德,便把報恩之心寄托在了司馬攸身上。司馬昭對司馬攸特殊關照,甚至想繞開司馬炎,立司馬攸為繼承人,這令司馬炎十分煩惱。由于司馬昭手下的大多數人支持司馬炎,司馬炎這才得以成為繼承人,在266年建立晉朝,封司馬攸為齊王。
晉武帝對司馬攸心存芥蒂,加之太子司馬衷的地位需要鞏固,于是在282年力排眾議,把司馬攸趕出洛陽,強行遣返藩國齊國,消除了司馬攸繼承皇位的潛在可能性。在晉武帝遣返司馬攸歸國的問題上,楊駿和自己的兩位兄弟楊珧、楊濟是全力支持晉武帝的,于是,楊駿兄弟抓住這次時機改變自己的命運,一飛沖天,成為晉武帝的寵臣。
楊駿兄弟如此力挺晉武帝,也是因為很多人眼中的“傻太子”司馬衷是自家外孫。晉武帝有兩位皇后,都出身弘農楊氏,前一個叫楊艷,是司馬衷的生母;后一個叫楊芷,是楊艷的堂妹,其父親正是楊駿。所以,楊駿幫女婿晉武帝對付司馬攸,就是在幫外孫司馬衷繼承帝業,也是在幫自己飛黃騰達,走上人生巔峰。
▲晉武帝的影視劇形象
和大部分政治暴發戶一樣,楊駿是個“三無政治家”——沒有遠大的政治格局、沒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沒有高尚的政治道德,心中只有“三個如何思想”——如何擴張自己的權力、如何鞏固自己的權力、如何防范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力。楊駿在“三個如何思想”的指導下專業制造矛盾,得罪了一批又一批同僚,這些人逮著機會就向晉武帝吐槽楊駿,而晉武帝總是一臉和氣,“朕知道了”。晉武帝對楊駿的所作所為不是不知道,然而楊駿是滿朝文武中少見的堅決支持自己和太子司馬衷的人,自己百年之后,只有把“傻太子”交給楊駿才放心。
晉武帝在280年滅吳后,便沉浸在后宮一萬佳麗的溫柔鄉中不愿自拔,于是好好的身體被逐漸掏空,289年才54歲就預感到大限將至。這時,晉武帝為防止楊駿一家獨大,開始采取措施制衡楊駿,在地方,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掌握軍權,如讓秦王司馬柬做關中都督、楚王司馬瑋做荊州都督、淮南王司馬允做揚州都督。在中央,晉武帝也想好了人,只是還沒有下定決心要不要讓這個人做另一位輔政大臣。這個令晉武帝感到猶豫的人是晉武帝的叔叔汝南王司馬亮,司馬亮除了輩分高、資歷老外,什么長處也沒有,司馬亮才能平庸,對政治也沒有野心,讓司馬亮輔佐“傻太子”,晉武帝既放心老叔不會威脅“傻太子”,又擔心老叔牽制不了楊駿。
290年,晉武帝病入膏肓,口不能言,身子不能動,腦子也不好使,昏迷的時間多,清醒的時間少。楊駿像親爹一樣,和女兒楊芷楊皇后每天照顧女婿,在心里不斷念叨著:“輔政大臣只能有一個,那就是我!”于是楊駿利用晉武帝的名義,緊鑼密鼓地安插自己的黨羽到重要崗位上,為自己在晉武帝駕崩后順利執政鋪路。
有一天,晉武帝突然回光返照,讓中書省下詔,任命老叔汝南王司馬亮為顧命大臣,和楊駿一起輔政,并讓老叔進宮來見自己。晉武帝這番操作讓楊駿一下子炸毛了,他向中書省的官員借走詔書后就不還了,隨后,楊駿利用晉武帝的名義,任命自己為輔政大臣,并催促司馬亮離開洛陽,到許昌擔任豫州都督。
不久,晉武帝再次回光返照,聲音顫抖地問楊駿:“汝南王來沒有?”楊駿心里咯噔一下,好家伙,女婿你還惦記著那個糟老頭子?。铗E正發愁怎么回答晉武帝,卻見晉武帝沒了動靜,很快徹底沒了動靜,于是,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駕崩,享年55歲。這下,楊駿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寶貝外孫司馬衷登基為帝,是為晉惠帝,晉惠帝讓外公楊駿做輔政大臣,尊姨媽楊芷為皇太后,封媳婦賈南風為皇后,一個新時代到來了。
▲“何不食肉糜”是晉惠帝的經典名言
楊駿給晉武帝舉行風光大葬,然而沒有親自帶隊到女婿的陵墓,送女婿最后一程。楊駿得罪人太多,他生怕仇家乘亂報復自己,因此不離開太極殿半步,并讓一百個禁軍專門保護自己。
喪禮結束后,楊駿開始為國事忙起來,而他的第一個措施是給官員發福利,已經有爵位的晉升,沒爵位的封關中侯,以此來籠絡人心,消減大家對自己長久以來的敵視。好家伙,楊駿這是把“國喪”變成了“國慶”,搞得好像皇帝駕崩是好事一樣,不得不驚嘆楊駿的腦回路,貴圈真會玩??!
之前,楊駿用“三個如何思想”爭權奪利,現在,楊駿又用“三個如何思想”治理天下,把司馬家的天下當成了老楊家的天下,帶著一幫親戚守著“江山社稷牌”大鍋,天天吃肉啃骨頭,讓其他人只喝稀湯。有人勸楊駿執政時像周公那樣謙恭謹慎,居安思危,別和司馬家鬧得太僵了,畢竟這口“江山社稷牌”大鍋是司馬家打造的,你身為外戚,不讓宗室吃肉啃骨怎么行?楊駿聽完別人的話,滿臉不樂意,宗室再強大也是臣,也得聽皇帝的,當今皇帝是我外孫,我大晉以孝治天下,連皇帝都得孝順我,對我言聽計從,我還用在乎宗室的意見?
楊駿改變了晉武帝臨死前設想的由外戚和宗室共同輔佐晉惠帝的政治格局,把自己凌駕于皇帝之上,讓弘農楊氏一家獨大。楊駿不擔心晉惠帝會算利自己,因為就外孫那不靈光的腦袋瓜,能不能想到這點都成問題。而對于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楊駿就不敢掉以輕心了,他編制了一個嚴密的權力網絡,絕不給賈南風過問朝政的機會。
賈南風是一個丑女人,也是一個有權利欲的聰明人,在爭權奪利方面是有兩把刷子的,晉武帝活著的時候,賈南風是晉惠帝鞏固太子之位方面的賢內助,為晉惠帝順利即位立下了功勞。其實,賈南風幫晉惠帝,如同楊駿幫晉惠帝一樣,都是在為自己在晉惠帝時代掌權制造條件。賈南風好不容易熬到晉武帝去世,以為自己有機會實現夢想了,卻發現楊駿捷足先登,死死攔著自己,讓她忍一天沒問題,要是忍太長時間,她接受不了。那么,弱勢的賈南風會用什么辦法改變局面,取代強勢的楊駿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