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洞庭湖出現大量“魚坑”,野生魚群擱淺
userphoto

2022.08.27 河南

關注

長江流域是中國最大的水網系統,兩大淡水湖泊倚江而生。鄱陽湖、洞庭湖是我國僅存的兩個通江大湖,在調節江水、生態涵養、改善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強大的蓄洪能力也多次使長江中下游化險為夷,減輕了江漢平原的過洪壓力。

長江流域

2022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出現歷史罕見的高溫,洞庭湖在一個月內水量銳減66%,水面瘦成“一道閃電”。水位快速消退導致灘涂裸露,草進水退,也導致洞庭湖的魚兒陷入了危機!

資料圖

據報道,洞庭湖淺灘出現了很多“魚坑”,大量的野生魚被擱淺在零星的水塘、水坑中。隨著高溫的持續,這些魚群似乎注定難逃一劫。但很多網友不理解,“魚坑”中的魚卻只能看、不能撈,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洞庭湖為何會出現“魚坑”?資源損失有多大?

洞庭湖是全國第二大淡水湖,北側、西側與南側分別接入了多條江河,包括湘、資、沅、澧“四水”,在水源補給上有“四水三口二河,九水歸一”的說法。但從湖盆結構來看,洞庭湖的蓄水能力卻受到了限制。

資料圖

洞庭湖的湖體形狀近似于“U”形,東部湖區水面寬廣,總面積達2625平方公里。相對于湖面面積,洞庭湖的水體并不算深,最大只有23.5米,平均為6.39米。因此,洞庭湖更像是一個敞口大開的“淺水水盆”,在高溫天氣下蒸發量更大、水位消退更快。

根據FY–3D氣象衛星的監測結果,在8月18日,洞庭湖的水體面積僅有548平方公里,而7月1日則為1600多平方公里,一個月的“縮水量”將近70%。“豐水連成片,枯水幾條線”,這是對洞庭湖的真實寫照。

資料圖

我們結合全國氣溫的數據來看,8月18日~22日,長江流域依然“熱力四射”,大部分地區比同期偏高了4~6℃,長江中游的氣溫偏高了6℃以上,幾乎到了“熱到發紫”的程度!洞庭湖提前80多天退到枯水線,極端性的高溫是直接原因!

資料圖

據退休漁民萬師傅介紹,他曾在洞庭湖打漁20多年,記憶中還從未見過洞庭湖在8月份就進入了枯水期,今年的情況非常罕見。受高溫影響,湖邊出現很多水坑,再加上水位淺、水溫高,里面的魚很容易缺氧死亡。

資料圖

大量野生魚死亡,會帶來多大的生態損失?我們先來參考2007年8月份的枯水案例。據岳陽縣的漁政人員反映,當年洞庭湖的黃顙魚、銀魚等魚類資源銳減,2008~2009年的開漁季的產量堪稱“慘淡”,直到2010年才恢復正常。

可惜好景不長,2011年5月,洞庭湖又遭遇了春季干旱,枯水期與魚類的繁殖期高度重合,長江刀魚、鯉魚、鲌魚等產卵規模縮小,資源損失更加嚴重。據業內人士估計,洞庭湖魚類資源的恢復至少要3~5年的時間

資料圖

相比于2007年和2011年,今年的干旱范圍更廣,旱情更嚴重,生態影響不容小視。一方面,常規魚類的繁殖期已經結束,但部分特種魚還處于繁殖期。比如:洞庭湖銀魚就分為春季、秋季兩個繁殖群體,秋季群體在9~10月進入盛產期,8月的枯水無疑會導致繁殖群體衰退,秋季繁殖規模減小。

資料圖

另一方面,大規模干旱也會影響湖區的食物鏈,螺螄、河蚌、底棲動物等都是洞庭湖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干旱會導致水草、螺類、水生昆蟲減少。根據“上行效應”,以之為食的魚類、鳥類將缺少生物餌料,整個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魚坑”里的魚為何只能看,不能撈?

眼看著水坑中的魚白白死去,不少網友很是心急:不如抓緊時間搶救,將其轉移到主湖中,盡可能保留生物資源,減少損失!

資料圖

網友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方式并不可取。

一來,人工轉移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救助效率低,在轉移過程中也會造成死亡;二來,擱淺在水坑中的魚雖然數量多,但相較于全湖的生物資源還是九牛一毛,大多數魚都退到了安全水域;第三,水位消退、魚群擱淺都是自然現象,滯留的魚群是水鳥的天然餌料,人為過多干涉反而不合時宜。

洞庭湖水鳥/中國岳陽

目前,湖區工作人員采取的做法是對死魚進行打撈、掩埋處理,防止尸體腐敗污染水質。對于水坑中的活魚,則不加干涉和處理。

需要說明的是,“魚坑”中的魚也不允許私人打撈,即便當地村民發現了魚坑,也只能看,不能私自捕撈!

漁政人員勸返捕魚的村民(圖源網絡)

今年年初,鄱陽湖南磯山水域也出現了魚群擱淺的現象,岸邊和淺溝內密密麻麻全是魚,大魚有50cm以上,小的只有10cm左右。當地漁業部門嚴禁管理,前往捕魚的居民不時被漁政人員勸返,撈到的魚也被要求放生。

主要原因和長江的禁漁政策有關。開篇指出,鄱陽湖、洞庭湖是長江僅存的兩個通江大湖,而漁業資源又有流動性,魚群隨著水位漲落在江湖之間來回遷徙,四大家魚、鳡魚、刀魚等洄游性魚類尤其如此。

資料圖

在本質上,長江和兩湖的魚類一脈相承,具有整體性,十年禁漁政策也明確將“一江,兩湖”同時納入了禁漁范圍,背后不乏對魚類資源變動的考量。如今,洞庭湖野生魚群擱淺,如果當地居民肆意捕撈而不加制止,無疑會違反長江禁漁的相關要求。

資料圖

2021年12月,湖南省進一步加強了對長江水生生物的保護,將長江干流湖南段、洞庭湖、湘資沅澧干流納入了禁捕區域。文件明確指出:

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其他水域,在禁捕期內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因育種,科研,檢測等特殊需要進行捕撈的,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總之,生產性捕撈不分場合,魚群因干旱而擱淺并不是放開捕撈的正當理由,禁漁的邊界應始終保持嚴肅性。

洞庭湖枯水期延長,三峽水庫的補水作用有多大?

高溫干旱的影響也只是短期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及時補充水源,維持現有的水面規模,這對于生物資源的保護至關重要。

對于可利用的水源,我們首先要寄希望于天然降雨。根據國家氣象中心的預測,從8月25日開始,長江流域將陸續迎來降雨,干旱即將迎來轉機。中央氣象臺也發布了降雨預報,預計8月25日~26日,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都將迎來降雨,但降雨量普遍只有0~10mm左右,局部地區可達25~50mm

資料圖

從8月27日開始,一股強大的冷空氣將自北向南推進,降雨帶由黃河過渡到長江,雨帶中心降雨量可達50~100mm(暴雨級別)。8月29日~30日,降雨范圍將覆蓋四川、重慶等干旱省市,雨量可達10~25mm,兩湖地區降雨較少,預計在10mm以內。

再來看三峽水庫的調蓄能力。大規模的降雨近在眼前,雨區集中在以四川、重慶為主的長江上游,這些地區的水量都能被三峽水庫充分攔蓄。

資料圖

三峽水庫是我國面積最大、蓄水容量最多的人工水庫,在175m的正常水位下,總蓄水量達393億m3,相當于2800多個西湖。截至8月23日14時,庫區水位已下降到145.34m,出庫流量略大于入庫流量,防洪庫容綽綽有余。

資料圖

預計8月25日,三峽庫區正處于降雨中心,降雨量預報為35mm,水位或將小幅度上漲。儲存的雨水通過調度能進一步緩解洞庭湖的干旱,維持長江中下游主河道的生態水量。

資料圖

再退一步說,即便補水水量不足,湖區的魚類也可以退到長江干流避難。等到來年春汛,湖水上漲,長江魚群將重返洞庭湖,通過自然繁殖增加密度。屆時,再通過科學觀測、定向增殖放流,湖區就有望重現魚蝦成群、山青水綠的生態圖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長江大通站水位已不足7米!高溫、干旱之下,長江的魚該怎么辦?
應對伏秋連旱 防范旱澇急轉
魚有話說 原來大量魚類都能用聲音交流
海鷗捉到魚后,卻非要戲耍一番就不怕魚逃走?
三峽大壩下大型魚群泛濫!幾十斤鰱鳙到處都是,專家卻高興不起來
超10萬斤!長江瀘州段出現大量野生魚群,未來是否會出現魚滿為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临漳县| 定日县| 巨鹿县| 和顺县| 新竹县| 栾川县| 孝昌县| 昆明市| 陇川县| 永靖县| 温泉县| 湛江市| 忻城县| 阳新县| 株洲县| 和田县| 岐山县| 西昌市| 龙山县| 封丘县| 宿州市| 汾西县| 梅河口市| 缙云县| 绍兴市| 额尔古纳市| 尚义县| 洛浦县| 汝南县| 双江| 宁南县| 新泰市| 阿拉善盟| 历史| 惠来县| 睢宁县| 乐亭县| 瑞丽市| 龙口市|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