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編輯
馬占山,1885年11月30日生于遼寧懷德縣(今屬吉林省)毛家城子杜西炭窯,八歲起給姜家崴子屯財主姜順放馬,騎術精湛。1903年12月,姜順馬匹丟失,懷疑馬占山,致使他憤而離家出走,在哈拉巴喇山落草為寇。
1905年,被懷德縣衙門收降,委任馬占山為哨官(相當于排長)。1911年任清軍奉天后路巡防營中哨哨長。1913年歸屬于中華民國,改編為中央騎兵第二旅,馬任三團三連少校連長,1918年升任營長,1920年升任團長,隨黑龍江督軍吳俊升部隊開赴黑省東部駐防。1930年任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長。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事變,占領奉天(沈陽)。10月10日,張學良任命馬占山為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他領導指揮了著名的江橋抗戰。
是年10月22日,馬占山率領黑省軍政兩署人員和部分軍隊到達海倫縣城。黑龍江省政府和黑龍江省軍署在海倫開始辦公。
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以黑龍江省自治相許,誘使馬占山出任偽黑龍江省省長。馬占山就任偽職以后很快就發現,他已落人日本侵略者的圈套,遂于4月2日斷然出走黑河,繼續組織保衛團和民眾義勇軍抗日,親自主持成立了黑龍江省抗日救國軍總司令部、統一領導政府軍、保衛團和民眾義勇軍,并根據各部的實際情況,分別加以改編和委任。黑龍江省抗日軍隊中以鄧文為軍長的第一軍原來是政府軍的一個團,到1932年下半年發展到1萬余人,主要成分是各縣的保衛團和義勇軍隊伍。這個軍在1932年的抗戰中屢建戰功,起了重要作用。以李海清為軍長的第三軍號稱也是萬人,其成分是各地的愛國民眾和綠林武裝。以徐海亭為軍長的第四軍則是以訥河、嫩江的保衛團為骨干組織起來的民眾抗日隊伍。以才洪猷為軍長的第五軍,是以呼蘭、慶城等縣的保衛團和義勇軍組織起來的。
馬占山為了免去后顧之憂,一心抗戰,還果斷地處理了家產,遣散了妻妾。他把地契文書分給各佃戶所有,把商鋪、電燈廠、燒鍋、糧棧等企業改由伙友們經營,把他最心愛的牧群(改良馬300匹,牛300頭,羊700只)全數分給了親友,把自己的眷屬加以疏散,每人給子定數量的資金,令其各謀生路。他的家屬們牽衣頓足,失聲痛哭苦苦要求跟隨他,馬占山不為所動,嚴聲喝道:“如不走者,即當死去!”在場的人無不為他這種破釜沉舟的抗日決心所感動。
1932年5月14日,馬占山在黑河舉行出征誓師大會,官兵們慷慨悲歌,歡呼雷動,發誓與馬占山共赴國難,黑河市民被這種悲壯的場面感動得聲淚俱下。翌日,馬占山將軍率隊出征,28日到達海倫前線。
此時,正是日軍大舉向北滿進攻之際。同年是年6月1日,日軍侵占海倫之后,即沿海倫﹣通北﹣北安公路,齊齊哈爾一克山鐵路向北部推進。鑒于形勢惡化,馬占山令部隊撤離鐵路和公路沿線的城鎮,采用流動游擊的戰術打擊敵人。
根據馬占山的決定,黑龍江省抗日軍各部四處活動,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頻繁打擊敵人,抗日武裝斗爭又活躍起來。6月11日,鄧文率部攻擊駐海北鎮天主教堂的日軍,他以一支部隊從正面攻擊,以另一支部隊潛伏于天主教堂以南18里的趙家店附近,并切斷天主教堂與海倫縣城的電話線。數小時以后,天主教堂內的日軍支撐不住,向海倫方面撤退。到趙家店時.我軍伏兵四起,給日軍以迎頭痛擊,日軍傷亡頗大。翌日,日軍增兵向我反撲,我軍消滅敵人一部后,主動撤出陣地。2天的戰斗,我軍共擊斃日軍150余名。6月12日,克山縣義勇軍副司令陳景瑞率部夜間攻人克山縣城,斃敵日偽軍50余名,傷數名,翌日晨7時主動撤離。6月17日,才洪猷旅長率部在青岡縣六大屯地方襲擊敵軍,激戰5小時,斃敵20余名,獲戰馬30余匹,敵軍向青岡縣城逃去。6月19日,綏化義勇軍指揮王鳳鳴率領民軍在克音河附近與敵軍激戰,斃敵20余人。7月1日,鄧文選出精于武術的官兵70余人趁夜間躍人海倫城內,將住于廣信當商號的日軍百余人全都砍殺,當敵巡邏兵發覺時,我部官兵已安全撤出城外。7月9日,義軍李天德部攻占呼海路的興隆車站,斃敵守備隊40余名,拆毀鐵路,斷絕了敵人的交通。8月,鄧文率部攻依安,爭取偽軍霍剛部起義。鄧文與霍剛協同作戰,截斷中東路,占領了安達車站。這是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打擊敵人保存力量的基本作戰方式。遺憾的是馬占山并未把這種游擊戰爭堅持到底。
是年6月下旬,當他的部下正在各地開展游擊戰爭的時候,他自己卻率領部隊越呼海路東征下江,以取得同李杜、丁超等部的聯系,協同作戰。日軍知道馬占山東征的意圖以后,馬上集結重兵前堵后追,逼迫馬占山改變路線,轉赴黑龍江省北部地區。日軍以1個師團的兵力和數千名偽軍相配合,對馬占山部進行圍追堵截。
馬占山部北行一個多月,于7月29日到達東興安嶺西側的羅圈甸子,并被敵包圍。馬占山一面指揮部隊阻擊敵人,一面尋找突破口,力求盡快突出重圍。30日下午3時,由王青龍營長帶隊從西山口突圍,部隊剛沖出山口就被數倍的日軍包圍,王青龍營長及其部下170余人壯烈犧牲。31日,日軍繼續發動進攻,馬占山親自率隊阻擊敵人,經過2天的戰斗,官兵犧牲過半。日軍因為“在這一追擊戰中繳獲不少馬占山的私人財物和貴重物品”,故“判斷在27日戰斗中馬占山已戰死”。正當敵人利令智昏宣傳“馬占山已戰死”之時,馬占山又奇跡般地活躍在抗日疆場。7月31日夜,馬占山組織精干的突擊隊,奮勇沖殺,終于突出重圍。在預定的集合地點,收容整理部隊之后,又率所部繼續北進。在深山密林里,經過40多天的艱苦行軍,于9月9日到達龍門縣城。10月、11月間,馬占山又與蘇炳文合作,謀劃攻取齊齊哈爾,均因敵強我弱而未果。至此,馬占山看到自己勢單力孤,已不能扭轉大局。于是,便經甘南前往海拉爾。1932年12月4日,由滿洲里乘火車退入蘇聯。1933年6月馬占山返回上海,1936年參與西安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后,重上抗日前線。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馬占山又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因他反對內戰而稱病未到職。
1948年底,馬占山響應共產黨號召,參與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動。中共通過馬占山邀請鄧寶珊去北平,勸告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1月上旬,馬、鄧、傅3人經過多次商議,決定響應和平解放北平的號召,宣布起義。
1950年6月初,毛澤東主席派人電邀馬占山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馬占山因患肺癌,不能行動,未能出席。11月29日,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終年65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務院送了挽聯和花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親自送靈,把他安葬在北京西郊萬安公墓。
資料來源于《醉美都城地·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