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數據:印度5.6億人吃不飽飯,我國饑餓指數排名第幾位?
從2021年的人口數量統計來看,我國人口總數為14.13億人,印度的人口總數則為13.93億人,雖然對比來看,我國仍然是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但和印度之間0.2億的人口差距,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印度趕超了。
前段時間,最新的印度人口統計數據中,印度的總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14.12億人,和我國只剩下“百萬”的人口差距,這也意味著,最多明年,印度就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當然,對于印度來說,不少印度人都認為,龐大的人口會成為自己發展的優勢,然而,有一個問題卻不得不重視:都說民以食為天,人口越多,對于耕地面積、糧食產量的需求也就會越多,那么,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印度,他們的糧食夠吃嗎?
先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2年的全球饑餓指數正式發布,在參與饑餓評估的121個國家中,印度竟然排到了107位,這個名次是非常靠后的。
當然,即使是去年的“全球饑餓指數”排名中,印度的名次也沒有強到哪去,據悉,去年印度在評估的121個國家中排名為101位,由此可見,印度人的“饑餓情況”一直存在,而且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至少有5.6億印度人面臨中度以上的糧食緊張問題,同時,至少2億印度人處于長期饑餓的狀態,由此可見,印度有40%左右的人口是吃不飽飯的。
這也意味著,別看印度人口多,在印度長期吃不飽飯的家庭可不少,甚至在調查走訪中,調查者發現,很多印度家庭因為貧窮,每天只能通過吃主食來填飽肚子,根本就顧不得去想“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當然,由于印度新生兒數量一直穩定增長,這也讓這些年來,印度也一直都是全球“兒童消瘦率”最高的國家,將近20%的印度兒童,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
毋庸置疑,印度有關部門并不承認這一事實,相反的,在今年的“全球饑餓指數”發布后,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還立刻公開發文指責:稱印度并不存在饑餓問題,印度和其他人口大國一樣,都沒有任何的糧食安全和營養需求問題,認為這是在“誣蔑”印度。
當然,這里印度提到的“其他人口大國”主要是我國,然而,在“全球饑餓指數”中,我國的排名卻在第一位,這說明我國并不存在嚴重的“人口饑餓”問題,相反的,我國的糧食儲量更是達到全球第一,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顯示,從稻谷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的庫存量來看,中國的儲存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見,我國的糧食儲量驚人,這也是我國人民餓不了肚子的主要原因。
說起來,印度和我國一樣,除了人口數量差不多之外,也是一個標準的農業大國,甚至因為印度的氣候和地理優勢,還讓印度的耕地面積遠高于我國,在全球排名第一位。
讓我們看一組對比數據:印度的耕地總面積約為27億畝,而我國雖然國土面積比印度大,但卻因為境內很多地方并不適合耕種,因此,我國的耕地總面積僅有20.2億畝。
然而,雖然我國比印度耕地總面積少了近7億畝,但我國卻養活了14億人口,而且糧食產量連年豐收,讓老百姓不再為“吃飯”的問題發愁。可是,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面積,卻有數億人口吃不飽飯,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印度境內的大部分地區,都很適合耕種,這也讓擁有全球最多耕地面積的印度,被認為是“老天爺賞飯吃”,不過,這些年來印度卻一直做著“吃飯砸碗”的事情。
從印度的糧食產量來看:去年,印度的糧食產量約為3.1億噸,這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我國上世紀70年代的糧食產量水準。
要知道,比印度耕地面積少7億畝的我國,去年的糧食產量卻達到了6.8億噸以上,數據對比來看,印度的糧食總產量不足我國的50%。
所以,別看印度耕地面積大,但因為糧食產量低,以及每年印度都有大量的糧食出口,印度的饑餓人口數量自然也就會連年增加,讓印度人的“饑餓問題”越來越嚴重了,歸根結底,就是印度糧食產量較低,他們還大量出口糧食,最終導致印度國內的糧食儲存量遠遠不夠,人們才會吃不飽飯。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印度每年的旱季和雨季,持續的時間都非常長,同時,印度在“防災抗災”方面的能力也較弱,這樣一來,若是遇到了持續的“天災”,就會造成糧食的大規模減產,甚至是顆粒無收。
另一方面,在農業生產這塊,印度也沒有實現全面的機械化,印度大部分的農民,都沿用著非常古老的耕種方式,自然,靠天吃飯,但自己實力不行,飯碗里的飯也就盛不了那么滿了。
此外,導致印度饑餓人口數量連年增加的另一個原因,是印度為了換取外匯,不顧本國民眾餓不餓,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糧食,以此來給人一種印度“衣食無憂”的錯覺,可事實上這樣的惡性循環反而會讓印度的局面變得越來越嚴重。
有專家認為,若印度的貿易逆差持續加大,或許終有一天,印度也會迎來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