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忠,福建省第三屆杰出人民教師,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干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集美大學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實踐導師,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撰寫發表論文800多篇,出版四本個人專著。
“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毙iL的形象在學校整體效應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優秀校長應該懂教學、懂德育、懂課程、懂科研,尤其要懂管理。為此,筆者認為,優秀的校長應具備“五種力”。
校長在學校內所具有的磁場,即高尚的人格魅力。校長要想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有效地引導全體教師,應做到:
(1)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要有強烈事業心與責任感,對學校的工作執著并不斷追求,盡職盡責,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帶頭典范。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與批改作業,及時完成好各項工作。
(2)真誠待人。校長應將苦楚埋在心里,要把笑容掛在臉上,永遠用微笑面對教師。由于微笑是一扇打開的心靈之窗。只有校長真誠對待教師,教師才會真誠對待校長。
(3)廉潔奉公。校長要秉公辦事,廉潔奉公,帶頭遵守財經制度。切不能以職務之便,用不該用的錢,決不能以公謀私,假公濟私,慷公家之慨,為自己辦私事;不圖名利,少說多干,求真務實,才能取信于教師。而廉潔是立身之本,廉潔是校長的從事學校工作底線。廉潔是一塵不染、是依照規定的程序、規定的制度來辦事。做到廉潔,才能贏得教師認可,才能把學校工作的落腳點放在教育教學上;做到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使教師對校長產生發自內心的信賴、欽佩和信心,從而自覺地追隨和模仿校長的模范行為,它是一種征服人心的力量,能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一座師生學習和敬仰的“教育之碑”。以此為校長領導行為打開暢通無阻的通道。
文化是學校的魂,課程是學校的根。教育本質上是一項通過提供課程產品促進學生成長的事業。如果學校培養目標缺失,學校課程就會缺乏統領,變得零散而隨意,這樣就不可能形成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學校課程方案是反映學校的自我追求,應設計好校本化的課程,校長應成為課程領導者,做好課程確立、課程組織、課程實施等工作。
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就是指校長從學校實際出發,按照國家和地方的要求,科學組織開發、實施和評價課程的能力。包含課程規劃、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面的領導力。校長要依據學校實際情況,挖掘學校中的教育教學資源,設置校本課程。豐富課程建設內容,拓展課程建設視角,使課程開發成為教師和學生成就更好的自己的推動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落實育人目標。只有著眼于課程領域的改革,才能突破學校發展的瓶頸,創新學校課程,實現學校文化建設的新臺階。
實施新教改,教學研究在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校長除了要與教師一起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要在學校努力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建立健全教學研究制度,組織制訂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的措施。
只有建立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校長對學校的領導與管理才是科學的、完善的,才能反映師生的要求和愿望,有利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無數事實也證明,校長有研究力,教師才有研究力,學校才能在研究中進步提升;教育科研既是教學管理的重要領域,更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要素。要讓教育科研為教師成長的催化劑,讓教育科研成為教師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用教育科研的文化來凝聚教師,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提供科研平臺,提升教師科研能力。那么,校長就得不斷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引領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工作。若校長缺乏研究智慧,單憑經驗,只搞應對,難以辦好學校,更辦不出品牌的學校。
校長真正有效的指導,應是激活教師的心靈,讓教師從心靈深處煥發出不竭的智慧,在此基礎上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的形成都將水到渠成。校長要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評課,引領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由于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善于做“伯樂”,積極發掘教師的潛能和創造性,進而推動教學改革。做到:
參與備課。校長應主動參與教師備課過程,實現與文本、教師的交流互動,從而熟悉教材,了解教師的教學設計理念、教學思路以及教學意圖,再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領悟,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加強對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上的指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調控課堂的能力。
深入聽課。這里的“聽”包含兩個層面的行為:第一個層面指的是聽課。聽課的重點不僅要放在聽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貫徹了設計理念,是否實施了“以學定教”;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學”的狀態與效果。第二個層面指的是傾聽教師對所聽課的評議,收集各種反饋信息,以便自己在評課時做參考。
指導性評課。對評議要堅持客觀性與指導性原則。一方面要肯定優點,另一方面要針對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與執教老師交流切磋。從兩個方面著手:一看教師的教,從四個維度來看:即①組織能力、②調控能力、③教學機智、④教案設計。二看學生的學,從四個狀態來看:即①參與狀態、②交流狀態、③思維狀態、④情緒狀態。
制度和文化是學校有效管理的兩大支柱,相輔相成,好比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有效的規章制度必須由“評價性”制度領銜,與評價無關的制度通常是一紙空文。
對于學校的發展,文化干預是最持久、最深刻而又相對遲緩的一種干預方式;制度干預是最強大和最明確的一種強制性干預,這種力量真正發揮效用取決于執行力。
提高制度執行力,關鍵在于做好溝通。溝通是雙向的,在向全體教師發布重要決策之前,應找一此教師談心,聽聽他們的反饋意見。有人發表不同意見,更要認真傾聽,并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要收回好的建議與意見,使學校制度更加科學合理、充實完善,實施更有公正力與執行力。
總之,一個好校長,應具有人格影響力、課程執行力、教學研究力、業務指導力以及制度執行力,努力成為一個“五力”校長。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