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禮儀之邦,凡事都要講個“禮”字,不管是吃飯穿衣,還是為人處世,都需要禮貌待人,在這種“愛屋及烏”之下,也產生了許多“餐桌禮儀”。
自我們從孩童學著吃飯開始,家中長輩就會教給我們各種各樣的禮儀規矩,比如“不要吧唧嘴”、““長輩先動筷”、“不能用筷子敲碗”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在參加飯局的時候,還有著:“菜不擺三,筷不列5,席不坐6”的說法,別看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囊括了上菜、擺筷以及如何落座等多方面禮儀,今天就來給大家細說一下。
1.菜不擺3
什么是“菜不擺三”?通俗來說,大家在宴請賓客的時候,哪怕入座的只有兩個客人,也不能只點3個菜,當然不是嫌棄菜少的意思,這背后大有深意。
首先,我們國人都喜歡團圓、好事成雙的吉祥寓意,自古點菜都喜歡點成雙數,這樣好看又好聽。
其次,3為單數,與“散”字諧音,寓意著離散、不歡而散等等,大家吃飯都是為了相聚,而離散就與吃飯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一般在擺貢品的時候,有擺上3盤的習俗,所以3盤菜出現在餐桌上不僅不吉利,客人可能會覺得膈應。
2.筷不列5
所謂“筷不成五”,不是說不能擺放五雙筷子的意思,它是指的筷子的長短和整齊度,主人分給客人的筷子必須長短統一。
五雙筷子必然會有長有短,無法統一,因此我們在用餐和用餐完畢之后,都要把筷子擺放整齊,切忌不要胡亂擺放,不然一拿起來看起來長長短短的,會給人一種“三長兩短”的意思。
在傳統觀念中三長兩短”,輕則破財免災,重則危及生命,聽起來十分不吉利,甚至還可能會得罪客人,故而為了規避這種“無妄之災”,得一個好兆頭,會有“筷不成五”的說法!
3.席不坐6
這最后的“席不成六”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六人不成席的意思。
在我們平時的飯局中,一般都是一席八人,圓桌的話是一席十人,古時候的飯桌大都是方桌,名為“八仙桌”,一席坐八人,有聚財、八仙過海的美好寓意,一桌坐十人,也有著十全十美的寓意。
但是如果六個人坐在桌子上吃飯,那么很有可能變成了“烏龜宴”,意思是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六個人坐的話,必然會有兩個方向是只坐一個人的,像極了一頭一尾四腳的烏龜,所以六人席便成了“烏龜王八席”。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大家在請客的時候要多多注意這些細節,也可以讓自己和朋友之間的關系維持的更久,此外大家在挑酒方面也要格外注意,最好是挑選純糧的醬香酒。
比如說茅臺,不差錢的選它就完事了,不過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還是建議選擇性價比高的、品質好的醬酒,比如滿上酒。
滿上酒來自我國的“醬酒之鄉,也就是茅臺酒的老家——茅臺鎮,它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釀酒圣地,尤其是當地獨有的紅纓子高粱,可以說是專門為釀酒而生的。
再加上入口微甜的赤河水,被譽為是天然的釀酒“圣水”,純天然的生態環境為微生物的繁衍成長提供了“天然溫床”,在技術方面,它沿用了經典的的“12987”大曲坤沙釀酒工藝,層層嚴格把關,滿上酒就在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應運而生。
打開一瓶滿上酒,聞起來不僅有酒香還有著濃郁的糧曲香味,酒液通透清澈,入口之后是細膩爽滑的感覺,宛如是優質的牛奶打發出來的新鮮奶油,干凈爽口且不含任何雜質,舌尖上盡是醇厚凈爽,優雅細膩的感覺,下肚后不辣喉也上頭的感覺,回味持久又讓人沉溺其中。
以上就是給大家帶來的關于“菜不擺3,筷不列5,席不坐6”的酒桌禮儀分享,不知道大家還了解哪些餐桌禮儀,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