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對于宗室以外的文武大臣有一系列的賞賜,有官銜方面的,有物質方面的,有經濟方面的,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皇帝賞賜給有功之臣黃馬褂。然而在清朝歷史上,還有一種賞賜是十分珍貴的,即使是有功之臣也不一定能夠得到,那就是三眼花翎。
在清朝歷史上一共有7人被賞賜三眼花翎,比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大臣還要少一位,而且在乾隆以前沒有一位大臣得到三眼花翎的賞賜,可見三眼花翎的含金量,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這7人都是因為什么獲得三眼花翎的。
花翎是清朝官員帽子上的“尾巴”,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所謂的眼也就是孔雀翎毛上圓花紋。
清朝初期規定,皇室成員中爵位低于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駙(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
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
清朝花翎
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
到乾隆帝執政時期,乾隆下令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但是賞賜給文武大臣們還是十分慎重的,自乾隆到清末,一共只有7人獲得了三眼花翎,分別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那么他們又是憑什么獲得三眼花翎的呢?
傅恒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于富察家族,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富察皇后的親弟弟,因為這層關系,他在27歲就已經是保和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太保銜。這固然有“裙帶關系”,不過傅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并非紈绔子弟。
傅恒
傅恒是乾隆前期的著名戰將,他在乾隆十四年平定大小金川之亂,乾隆二十年平定準噶爾之亂,乾隆三十年又率軍督師緬甸,不幸染上惡疾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病逝。
可以說傅恒為乾隆盛世做出了重要貢獻,乾隆帝對他也是不吝賞賜,兩次封他為公爵,也正是憑借這些軍功,傅恒得到了三眼花翎的賞賜。嘉慶元年(1796年),傅恒被追贈郡王銜并配享太廟。
福康安是傅恒第三子,滿洲正黃旗人,富察皇后的親侄子,也是憑借家室,福康安的仕途也是比較順利的。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跟隨阿桂參加第二次金川之役開始,福康安也立下了不少軍功。
福康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福康安跟隨阿桂鎮壓甘肅撒拉族起義,破石峰堡,封嘉勇侯,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福康安以主帥身份率軍渡海,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軍進軍西藏,擊退廓爾喀入侵,越過喜馬拉雅山,兵臨陽布(今尼泊爾加德滿都),迫使廓爾喀稱臣請降。乾隆六十年(1795年),鎮壓湘黔苗民起義。
福康安參與或指揮了乾隆中后期的幾次重大戰役,功勛卓著,憑借著這些功勞,他也得到了三眼花翎的賞賜,而且他也被封為公爵(一等嘉勇忠銳公),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嘉慶元年(1796年),福康安病逝后被追封為嘉勇郡王,與其父一同配享太廟。
和琳是乾隆寵臣和珅的弟弟,不過和琳憑軍功獲得了三眼花翎,而和珅雖然是乾隆的紅人卻沒能得到。
和琳是鈕鈷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和珅的親弟弟,與福康安交情很深。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和琳跟隨福康安平定廓爾喀對西藏的侵略,之后又跟隨福康安鎮壓貴州、湖南苗民起義。憑借這些軍功,和琳也得到了三眼花翎的賞賜。
和琳影視形象
長齡是蒙古正白旗人,順天府大興人,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中后期長齡曾跟隨阿桂、福康安等人征討甘肅、新疆、臺灣、廓爾喀等地,因功累遷至內閣學士。此后到道光年間,他歷任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云貴總督等職。
道光六年(1826年),長齡出任伊犁將軍,主持平定了新疆張格爾之亂,配合楊芳擒獲張格爾有功,加封一等威勇公,拜太傅,也因此得到了三眼花翎。道光十八年(1838年),長齡去世,終年80歲。
與上述幾位不同的是,禧恩是正兒八經的皇室成員,他是豫親王多鐸的七世孫,襲封的睿親王多爾博的后代。禧恩雖然與睿親王的爵位無緣,但是卻憑軍功獲得了三眼花翎。
禧恩參與平定了湖南江華瑤、趙金龍之亂,廣東趙仔青之亂等重大軍事行動,因此得以被賞賜三眼花翎。
對于李鴻章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他是晚清政壇上的知名人物,也是大清的“裱糊匠”。李鴻章早年曾追隨恩師曾國藩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并受命組建了淮軍。而后李鴻章又辦洋務運動,創建大清北洋水師,這一切在那個時代都是具有創新意義的。
李鴻章
也是憑借著這些,李鴻章步步高升,一路升至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等職,而他又代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以說那時候他是慈禧太后的專屬代理人,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所以李鴻章也得到了三眼花翎的賞賜。
徐桐出生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他的一生是一個標準的文官升遷之路。自步入仕途以來,他歷任翰林院檢討、實錄館協修、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
然而他一個武官職位都沒擔任過,他沒有帶兵作戰的經歷,沒有擔任過武職——包括不限于駐防將軍、都統、提督、總兵等,甚至連軍機大臣、總督、巡撫、兵部尚書之類與軍事沾點邊的職位都沒有做過。
徐桐
那為什么徐桐能夠得到三眼花翎呢?這主要是因為他處處以慈禧太后馬首是瞻,所辦之事也很合慈禧太后的胃口。徐桐是一個頑固守舊,討厭西學的人,僅憑這一點他就很的慈禧太后的賞識。戊戌變法時,徐桐反對變法,聲稱“寧可亡國,不可變法”,戊戌六君子被殺后,徐桐很高興,把戲班子請到家里,連唱了三天大戲。
因此種種,徐桐一直是慈禧的大紅人,因此得到了三眼花翎的賞賜,而且他還是7人之中唯一一位沒有軍功在身卻得到三眼花翎的大臣。
小結:
這7位三眼花翎的得主,前六位都有軍功在身,因此得到皇帝們的賞賜,被賜予三眼花翎,這也是皇帝對他們的器重,然而只有徐桐一節文人,沒有半點軍功,卻因為慈禧太后的“厚愛”,得到了三眼花翎,可以說七人之中徐桐得到三眼花翎是最容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