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豚,一種在長江內生存了幾十萬年的可愛生靈,它們是江豚屬下的一種指名亞種,江豚屬的動物大多生活在沿海水域咸淡水交界處,長江江豚是唯一一種完全生活在淡水流域的江豚,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種淡水豚類。
江豚曾經的伙伴白鱀豚已經成為了這50年來第一個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鯨類物種,長江江豚今天的狀態,也和2、30年前白鱀豚的處境非常的相似,現在世上所存的江豚,不過1000多頭,其中長江干流大概500頭,鄱陽湖大概450頭,洞庭湖90頭,它們的數量已經少于國寶大熊貓。專家們稱,如果再不重視江豚的保護,可能最快在10年后,它們的蹤跡就會從世界上消失,如果不盡快減緩它們種群減少的速度,它們可能在10-15年內就會與我們告別。
目前,江豚的保護主要有三種途徑: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就地保護是指在江豚自然生活的長江流域以及干流主要湖泊中保護它們的生存,減緩物種滅絕速度。遷地保護是指將從長江干流等地捕獲的江豚遷移到半自然保護區,在那里讓江豚自由的進行繁衍和生活。目前兩個主要的遷地保護區分別是湖北石首天鵝洲保護區和安徽銅陵保護區,石首天鵝洲保護區已經在江豚保護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從1992年建立保護區之初的10頭江豚增長到如今的45頭。人工繁育便是使江豚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延續這一種群,也是物種保護迫不得已之時的最后的策略。其實,目前的三種保護策略都各有缺點不足,就地保護要考慮到目前長江的生態環境的惡化,遷地保護雖然還是給予了江豚一個半自然的生存環境,但是近親繁殖和對于遺傳多樣性的保護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而人工環境繁育就更不用說,遷地保護和人工環境繁育其實都是維持江豚物種生存的次要手段,因為最后這些環境下生活的江豚都要進過野化訓練,回歸自然,重新回到它們自古以來生存的家園--長江。
所以,要想拯救江豚,最重要的是要拯救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長江。長江沿岸的大城市每年向長江內排放250億噸以上的廢水,包括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廢水,絕大部分都未經處理,重慶下游的水質,甚至有20%連三類水質的標準都達不到。除了水污染外,長江流域內的魚也在急劇減少,淡水魚類產量逐年下降,捕撈到的魚的質量也一年不如一年。各種過度捕撈、非法捕撈屢禁不止。此外,水電工程建設、圍湖造田、疏通航道等等人類活動也給生活在長江的各種生物和長江的生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現在的情況下,要改善江豚的生活環境,切實地做到保護江豚物種的延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江面劃線分區
長江中下游是有名的“黃金水道”,每年都有著巨大的航運量,是重要的經濟運輸紐帶。放眼望去,如今的長江水面上來來往往都是船只,不但侵占了長江江豚等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它們螺旋槳的轟鳴聲也會干擾江豚的回聲定位系統,影響到江豚捕食、集群、求偶等一系列生理活動,擾亂它們的正常生活。有時候,輪船的螺旋槳甚至會給江豚帶來直接傷害。近幾年因為躲避不及被螺旋槳打死的江豚居然不在少數。因此,長江流域航道和非航道的劃分十分必要,特別是洞庭湖、鄱陽湖與長江交接的水面,目前來看,幾乎已經被船只封住,由于江豚生性膽小,對于狹窄的水面有著天生的恐懼,很難通過密密麻麻的船只由湖泊進入長江或者由長江進入湖泊,嚴重地影響它們正常的遷徙活動。長江的江面需要留出一片天地不被船只占滿,分出一塊區域讓江豚不用生活在螺旋槳的陰影之下。
二、漁業整改和漁民的再安置
長江的漁業這幾年光景一日不如一日。2002年以來,由于漁業資源的衰減,長江流域開始在每年4月1日到7月1日之間禁漁,然而因為禁漁期每位漁民每個月只有100元的微薄補貼,根本難于維持生計,有漁民仍無視禁漁期偷偷打魚。每年長江內都有投放新的魚苗,但是每年的漁業收成還是越來越少。漁民每年能夠打魚的時間本來就不長,隨著魚的減少,有些漁民甚至采取了一些“竭澤而漁”的極端捕魚措施,運用電打魚、迷魂陣、滾鉤等大規模的捕魚方式,大有把魚一網打盡的架勢,而且還影響了魚的生殖能力,使得可捕之魚進一步減少。魚的減少不但影響了漁業的收成,也減少了江豚的食物來源。更令人痛心的是,漁民采用的極端捕魚工具如電打魚、迷魂陣等也給江豚造成了直接的傷害。
三、水利水電工程、挖沙等加強限制
有人曾經目睹過,在一次為了建橋的疏通河道爆破后,水面上立馬浮起幾只江豚的尸體,那畫面想著便叫人痛心。如今,各種水利工程建設不但在建設過程中給長江帶來了傷害,在建成后,各式水電站改變了長江的洪峰、汛期、水溫等等特征,使得生活在水中的各種生物的生活被打亂,難以適應,有時它們更是阻隔了水生魚類洄游和遷徙的通道。過去,每天早上和下午,在鄱陽湖與長江交界口,總是能看到大群遷移的江豚,場面十分壯觀,然而,在兩座大橋在這里架起之后,這一景觀卻不復存在,大橋密密的橋樁和轟響使江豚望而生嘆。
現在的洞庭湖,放眼望去,一艘艘滿載而歸的挖沙船在水面穿梭,挖沙不但破壞了湖區的生態,還占據了大片的湖面,它們對洞庭湖生態的破壞的影響大得不可估摸。
而這些行為不加強管理,將來的長江便不知會是何種模樣,但是不得而知的是,這樣的長江,肯定不是適合江豚生存的。
四、提高群眾保護意識,爭取提高保護等級
對于國寶大熊貓,藏羚羊等瀕危動物,人們的了解還算比較多,而長江江豚,這一數量僅在1000頭上下的水中微笑天使,這一世上唯一的淡水江豚,大眾對于它們的了解可謂少之又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早在2013年就將長江江豚的瀕危等級由瀕危級升級到極危級,而江豚在中國,仍然只是區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長江江豚的保護,已經進入了刻不容緩的最后時刻,現在的我們有著最后的機會不讓這個美麗獨特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可能保護它們的有些措施看上去不符合當前的短期經濟利益,但是經濟發展的腳步絕不是我們一意孤行地破壞環境的借口。江豚是長江生態環境的指示,它們的逐漸消失意味著長江終有一天對于人類無盡掠奪的報復。請別讓江豚的微笑,被我們為時已晚的眼淚取代。
楊依清
到此,你已經閱讀了本文的2370個字,向“讀萬卷書”又邁進了一步,讀覽天下邀您一起“深度閱讀,漲知識,漲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