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末期出現的各種狀況里,開始預示著一場財政危機的來臨,到了17世紀早期,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這有很多原因,維持皇室的成本——大約有23000人是王室的負擔,比如對朝鮮和日本的軍事行動也是如此。此外,農民正在失去土地,富有的地主正在繳納盡可能少的稅。
17世紀早期被稱為“小冰河期”的氣象現象帶來了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管理的生態災難。導致歉收,其次是饑荒。
1627年至1628年陜西的饑荒導致了大規模的逃兵,很快這些人組成了幫派,在農村游蕩,偷走他們能找到的東西。
這些團伙的規模不斷擴大,混亂蔓延到陜西東部和西部。到1636年,他們已經組織起來,由兩個人領導。
在北方,李自成(1606-1645),曾是一名牧羊人,也曾在一家酒館工作,當過鐵匠的學徒。與此同時,在黃河和長江之間的地區,退役老兵張獻忠(1606-47)是首領。
當時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白銀停止流入中國。日本禁止來自澳門的商人進入長崎,從而阻止這些商人將白銀帶回來。
更糟糕的是,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和西班牙之間的緊張關系升級,導致2萬多人喪生。兩國之間的貿易結束了,另一種白銀來源被疏遠了。
中國經濟崩潰了,許多人無力納稅。到了16世紀末,作為稅務員的太監們被派到中國的城市里去征稅。
他們的做法是無情的,逮捕甚至殺害違約者,他們壓迫性的傲慢在人民中激起了人們的反抗。1600年,紡織工人奮起反抗稅吏,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城市工人的反抗。
不滿和叛亂開始蔓延,死亡人數令人震驚。1642年,一群叛軍沖破了黃河的堤壩,隨后的洪水和饑荒奪去了數十萬人的生命。在這幾十年里,流行病也大量死亡。
與此同時,叛軍取得了進展,李自成占領了湖北、河南和陜西。1644年4月,他進入了北京。
隨著朝廷的逃亡或投降,明朝最后一位統治者崇皇帝(統治1628-44)爬上宮殿后的展望山,用自己的腰帶在蝗蟲樹上上吊自殺。
李和張,同時占領了四川,宣布建立朝代,建立政府,甚至啟動公務員考試和鑄造硬幣。
然而,該國基本上仍然不穩定,搶劫和內亂繼續有增無減。一支來自北方長城以外的軍隊再次來到現場,利用兩國政府的弱點,奪取政權,恢復帝國的秩序。
從1126年到1912年滿族人滅亡,明朝是整個中國唯一一段漫長的本土統治時期。這一時期經常受到許多原因的批評。
例如,王朝的統治者由于缺乏對太監、經濟以及對蒙古和日本等外部勢力的控制,未能有效統治。君主和官僚之間的內部緊張關系常常使國家機器癱瘓。
當歐洲正在推進驚人的創新和決定性的社會變革,中華帝國在明朝停滯不前,抑制創新和創業,由中國的退出船只從海洋的時候歐洲的海洋國家開始發現的時代,發送他們的船只到亞洲和美洲。
此外,印刷、火藥和羅盤的發源地中國,把科技發展的主動權交給了歐洲人。
正如一位觀察者所指出的:“從17世紀開始,中國人越來越被歐洲的技術專長所眼花繚亂,經歷了一段對自己成就的遺忘時期。”
當耶穌會傳教士向中國人展示一個機械時鐘時,他們感到敬畏。他們忘了,一開始就是他們發明了機械鐘!”
然而,從好的方面來看,人口的增長、商業化的商業化、廣泛的出版業以及對社區生活的當地控制,都幫助普通中國人發展了一種共同的歷史和身份認同感。
還必須承認的是,明朝皇帝確實成功地在他們龐大的帝國和人口上維持了一定程度的和平,這在那個戰爭時代可不是絕非的壯舉。
明朝滅亡后,一個新的統治王朝出現了,再次從長城以外的森林和平原上出現。
滿族人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蘇珊人,他們以使用木制弓箭而聞名,在三君主和五帝時期 (公元前2852-2070年)以及周朝。
直到10世紀,他們一直被稱為“女真”,隸屬于契丹帝國,即后來成為遼朝。女真領袖完顏阿古達(統治于1115-23年)在北滿洲建立了晉朝,即太祖。
晉朝在1141年打敗了宋朝,并統治著中國北方,直到1234年,他們被蒙古人占領。女真人開始向明朝的皇帝進貢。
1616年,重要的女真首領努爾哈奇(統治1616-26年)統一了多個女真部落,并宣布自己為可汗,建立了金朝,俗稱后晉。
努爾哈契花了30年的時間推翻了明朝在滿洲的統治,并記錄了明朝、蒙古、朝鮮和其他女真軍隊的多次失敗。
他把他的滿族人民招募到了4個軍隊中,后來是8個。每個軍隊都用彩色旗幟表示。他還下令創作一個滿語劇本。這被用于明朝法典的改編,引入了中國的行政實踐。
1618年,隨著明朝社會的瓦解,努爾哈奇襲擊了中國帝國東北方向的遼東地區。所有被俘的人都被迫在他的軍隊中服役,并采用滿族發型——正面剃光,其余的頭發作為長辮或排隊。
努爾哈契的繼任者,他的兒子洪太基(統治1626-43年),擴大了滿族的領土,因為明朝的將軍們率領軍隊叛逃到他的身邊,蒙古人也應征入伍。
1636年,洪太極將朝名從晉改為清,意為“純”。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吳三桂將軍(1612-78)在位于長城東端的山海關打開了長城的大門,允許清軍進入中國。
考慮加入李的叛軍,吳在得知清朝攝政王多根(1612-50)被捕后,與清朝攝政王多根(1612-50)進行了談判。多根的軍隊涌進大門,前往北京,在皇帝自殺一個月后就占領了那里。
李撤退到西安,一年后,滿族人占領了西安,李自成被殺。
明朝的將軍們曾希望滿族人只能在他們的軍隊中充當雇傭軍,但很快就很明顯,他們會留在這里,想要統治。為了支持宦官,大部分被驅逐,大片土地被沒收。
每個人都必須采用滿族的發型,如果他在十天內就失敗了,他就會被處決。這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恥辱,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服從。
叛軍繼續出現,并繼續與滿族人進行斗爭,以阻止他們進入長江以南。然而,在有抵抗的地方,他們都是無情的。在揚州,據說有80萬人在城市淪陷后被屠殺。
南方的貴族面臨著投降與和平或可怕的暴力,清政府花了15年才制服他們。最后一個明朝偽裝者,貴國王朱耀朗(1623-62)在緬甸被追捕并暗殺。
1673年,吳三桂領導了最后一次嚴重的嘗試,但經過八年的沖突,即三封建國的起義和吳三桂的死亡,起義被鎮壓,清朝現在統治著天下。
令人驚訝的是,從1669年到1799年,中國只有三位皇帝統治。
康熙(統治1661-1722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統治1735-96年,盡管直到1799年去世仍在有效控制之下)的統治尤其長。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別占據了非凡的61年,而在這兩次馬拉松統治之間,雍正(統治1722-35)占據了龍王座13年。
他們是善良而努力的統治者,總的來說,他們避開了武斷統治的做法,發展政府機構,確保建立制度以確保征收稅收。
康熙是清朝的第二個皇帝,七歲時登即位。在他15歲之前,中國的有效統治者是四個攝政王和他的祖母小莊太后(1613-88),后者是清朝歷史上備受尊敬的人物。
康熙被公認為是中國所有皇帝中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年僅18歲,他個人負責處理三個封建組織的起義。
緊接著,為了維護他的帝國,他開始了平定政策,軟化了滿族人對本土華人的待遇。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沒收了大片土地,或多或少地把農民當作奴隸對待。
中國人和滿族人實行種族隔離,禁止通婚。在首都北京,中國人被驅逐出紫禁城,被迫住在城市的南部。康熙放寬了這些政策,降低了稅收,并禁止進一步沒收土地。
這刺激了農業生產,為帝國的金庫提供了更多的稅收收入。官員工資的增加導致了腐敗現象的減少。
他涉足中國文化,但也對西方技術以及西方在科學和數學領域的進步表現出了興趣。他也是第一個學習演奏西方樂器的中國皇帝。
耶穌會的傳教士在法庭上得到了接待,他下令,只要皈依者繼續舉行祖傳儀式,就可以接受基督教。
當教皇使節查爾斯-托馬斯·美拉德·德·圖農(1668-1710)拒絕慶祝這些儀式時,皇帝開始支持其他天主教命令,而不是耶穌會士。
此外,當德·圖農堅持認為教皇對傳教士和他們的中國皈依者有權威時,康熙驅逐了那些不愿照他所說的去做的傳教士。
與此同時,他堅持將道德新儒家的正統觀念強加給中國,強調“16項道德原則”,他要求在帝國的城鎮和村莊每月閱讀兩次。
在康熙統治期間,人們編纂了一本漢字詞典——《康熙詞典》,這項任務幫助獲得了漢朝學者官員的支持,他們在此之前一直討厭清朝的統治。
他委托出版了《明史》,這是中國官方作品集之一,以及1705年出版的重要詩集《唐》。它包含了49,000首詩,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詩集之一。
從留下的記錄來看,康熙似乎是一個很少使用死刑的人道的統治者。他留下了一份告別令,在其中列出了指導他生活的原則。
他最后說:“我享受著我的國家的崇敬和世界的財富;我沒有目標,沒有我沒有經歷過。但現在我已經變老了,我不能放松片刻。”
“因此,我把整個世界都看作是一件破舊的涼鞋,把所有的財富都看作是泥和沙子。如果我能一死而不爆發麻煩,我的愿望就會得到滿足。”
“我已經露出了我的內臟,展示了我的內臟,沒有什么可以讓我露出來的了。我不會再說什么了。”
羅伯特·坦普爾---------中國的天才: 300年的科學、發現與發明,羅伯特·坦普爾,倫敦,安德烈·多伊奇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
《停滯的帝國》法國佩雷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