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法國應該是同盟國中整體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之一,甚至還被譽為是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然而就是這個所謂的第一陸軍強國,在德軍的鐵蹄之下,僅僅抵抗了一個多月就投降了,讓各國都大跌眼鏡,實力比其弱很多的英國卻抵抗到了戰爭的勝利。
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在二戰后成為了與中美英法比肩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著巨大的權力和影響力,這是為何?其實里面涉及到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無外乎以下幾點。
法國雖覆滅,但法國后面的領導人戴高樂依舊帶領部分法國士兵與同盟國軍對抗德國,擁有著極高的威望,依舊屬于戰勝國。
當年法國被德國覆滅前,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的英法聯軍有30多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國士兵,這也為英法聯軍日后的諾曼底登陸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而法國準備投降時,當時還屬于不起眼的將領戴高樂,在最后一刻跳上了飛機順利逃亡到了英國,成為了法國在外的臨時流亡政府其也因此成為了法國在外流亡政府的代表,領導所有未投降的法國人繼續和軸心國對抗。
二戰中戴高樂所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也是一股強大的對抗法西斯的力量,在當時有著較大影響力,能與中法英蘇并列的也只有法國。
不否認在二戰中法國的大部分兵力都投降了德國,然而在戴高樂等人的團結和領導下,其匯集了眾多的法國軍民,成為了一股強大的對抗法西斯的力量。雖然這股力量與中美英蘇這些國家的力量差了不少,但在那個大半歐洲都淪陷的情況下,這部分還未投降且積極對抗德軍的力量也算極為強大了。
因此在后面雖然美蘇也不太情愿給予法國五常地位,但考慮到法國在戴高樂領導下對二戰所做出的貢獻以及短時間內也確實無法找到一個能夠與美蘇中英等國相提并論的國家,所以也就勉為其難地承認了法國的五常地位,但如果以實力來劃分,法國的五常地位還是有很大水分的。
二戰結束后美蘇關系逐漸轉冷,美國需要拉攏法國,這是法國能夠成為五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在當時,復國后的法國因為其強大的底蘊,實力迅速恢復,依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世界強國。而這樣強大的對象自然也是美國所拉攏的,所以哪怕明知道法國并不具備成為五常之一的實力,但美國依舊還是支持其成為五常之一,為的就是在后面對抗蘇聯時西方陣營能夠更加強大,多一份勝利的機會。
結語:
法國憑什么成為五常之一,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戴高樂的帶領下,法國的有生力量在二戰中的貢獻也是極大的,除此之外還因為美國的拉攏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