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字杏蓀,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實業家,在教育和慈善事業方面也多有貢獻。有關于盛宣懷的評價一直是兩極分化的,作為封建時代的實業家,他有著不可避免的官僚主義思想和商人趨利的本性。但是我們必須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一個人,盛宣懷對中國近代實業發展、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各種慈善機構的建設中都是急公好義、不計回報的。
在盛宣懷生活的時代,'實業'這個詞是經常被提到的,西方列強們能夠輕而易舉的打開中國的大門,靠的就是他們實用的學問和發達的實業。他們有機器、有電器、有銀行、有鐵路、有紡織技術。
中國要想強大起來,也要改變思想,更要擁有自己的實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了,盛宣懷以后也將是洋務派中的一員,是造福于萬民的實業先驅。
盛宣懷在洋務派大臣李鴻章、張之洞的支持下積極創辦實業,于一八七三年在上海創辦了近代第一個民族工業企業——輪船招商公司。
之所以要創辦自己的輪船公司,也是因為當時外國的輪船公司想要壟斷中國的全部航運事業,清政府腐敗無能拿不出任何解決的方法,只能依靠這些洋務大臣和盛宣懷這樣的民族實業家來力挽狂瀾。
輪船招商局初建的時候只有三艘輪船,在李鴻章等人和盛宣懷的苦心經營下,經過二十多年發展,終于成為了一個擁有三十多艘大輪船的大型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的建立,也打破了外國人想要壟斷中國航運事業的野心,為中國的民族企業開創了發展的先河。
盛宣懷除了關注輪船招商局這樣重大的事,在他的心里民生行業也很重要,中國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如果把日常的民生拋在一邊,成千上萬的人豈不是都會對國家感到失望?
當時民生行業受到沖擊最大的就是紡織業,自從鴉片戰爭戰敗,外國人獲得了在中國沿海城市的貿易自由權以來,就開始大量的往中國市場輸送他們的紡織品,并且開設紡織廠,極大的沖擊了傳統的紡織業,不少中國手工業者因此家破人亡。
盛宣懷對此十分痛心,于一八九零年在上海黃浦江邊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棉紡織工廠,后來這個工廠因為一場大火而成了一片廢墟,盛宣懷沒有氣餒,他拿出了自己大部分的錢重新投資棉紡廠,很快就建起了華盛紡織總廠,這也是中國的第一個輕工業建設。
盛宣懷之所以建立這個棉紡廠,不僅是為了發展實業,更是向人們表達了自己堅決抵抗外國貨物的決心,看到中國上層的重要人物都對民族工業振興如此信心澎湃,老百姓當然也會同仇敵愾,和盛宣懷一起推動民生實業進步。
盛宣懷真正厲害之處在于,他不僅推動了民族重工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對于教育事業和公益活動,他也從來沒有忘記過。
民族要發展,僅僅依靠實業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人才,'少年強則國強',所以他在發展實業的同時,也非常重視人才培養,他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開拓者。
盛宣懷一生創辦過大量的學校,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天津西學學堂和上海南洋公學。天津西學學堂的課程和今天的大學課程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它設有汽機、文學、礦務、化學、算數這樣的公共必修課,還有專門設置的專科教育,就像今天培養專業人才的很多專科學校一樣,注重手工實踐。以天津西學學堂的教育科目來看,這還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院校。
光有理工人才是不夠的,于是在一八九六年建立了以文學、師范、政治、外交為宗旨的上海南洋公學院,經過幾年的發展,這里幾乎云集了各種類型的人才,遠遠超出了盛宣懷當年的期望,其中的師范類專業更是王牌專業,開創了師范教育的先河。
在社會公益方面,盛宣懷于宣統元年向清政府提出建立中國紅十字會的請求,宣統二年清政府同意并且委派盛宣懷擔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
雖然盛宣懷擔任紅十字會會長期間,紅十字會的作用只是用于戰爭中的救死扶傷,沒有承擔太多救助百姓的事,但是在后來的抗日戰爭中,紅十字會發揮的作用卻是不可小覷的,千千萬萬的紅十字會工作者前赴后繼,在前線搶救傷員,在后方援救人民。
1904年,盛宣懷創辦了廣仁堂,專門收養貧苦的寡婦和戰爭中失去親人的孤兒,而且還在很多地方開設了廣仁堂的分號,讓無數的孤兒寡婦有了棲身之所。廣仁堂后來還承擔了醫務事業,免費幫人看病,提供義診,在當時中國的慈善行業中廣受贊譽。
除了遍布大半個中國的廣仁堂,還有專門收養貧苦孩子的貧兒院,貧兒院里還設有學校,有專業的老師對他們進行教育,這也是在盛宣懷的授意下創辦的。
從貧兒院里相繼走出了音樂家、軍人、藝術家等等的國家棟梁,盛宣懷對于公益事業的貢獻,應了那句俗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也許有人會說:'他只是一個商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回報的'。作為一個商人,盛宣懷的確依靠實業為自己積攢了大量的財富,這不過是商人的本色罷了。但是出資贊助教育事業、創辦各種慈善組織來看,他就是一個為國為民做好事的良心商人,這與他錢財的多少并沒有任何關系。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承前啟后的代表人物,盛宣懷的厲害之處還有很多,不是寥寥數語可以寫完的,他是時代的先鋒、實業救國的先驅,更是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以及社會公益活動的領導者,他所做的一切值得后人永遠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