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象過動物雜交誕下的后代是怎么樣的嗎?在諾大的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的神奇自然現象,也存在著許多超乎人們想象的東西。
比如,自然界中的雜交現象就遠遠超乎了人們所能接受的想象范圍。雜交這一現象能夠給基因帶來巨大的改變,甚至可以誕生一個新物種。但是雜交行為同時也會給生物本身帶來極大的風險,所以雜交現象一直飽受爭議。
但在野外,動物雜交現象卻是一直存在著的。在自然界的發展當中,這樣的行為也早已見怪不怪。
但是,你有想象過動物雜交,跨種族過后所誕生的孩子是怎樣的嗎?它們將過著怎樣的生活?
野生動物雜交,就如同開盲盒一般,所能誕生的物種遠在人們的想象之外。但是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雜交物種的研究也進一步加深,下面幾個雜交生物就是動物界中常見的雜交物種。
雜交界“熟客”——騾子。
騾子,這一經常為人們所用的生物,其實也是雜交的后代。它是由馬和驢雜交而來的新物種,所以在外形上,我們也能依稀看出馬和驢的蹤影。
正是因為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后代,所以很多人會混淆這個物種。實際上,想要分辨眼前的生物是不是騾子,也并不是一件難事。
一般來說,在這三者之中,驢的耳朵最長,馬的耳朵最短,騾子界于這三者之間。其次也可以看尾巴,馬的尾巴一般最長且比較濃密,驢在這三者之間尾巴最短。
而在外觀顏色上,驢一般多為灰色或者是黑色,且唇部為白色,大多數驢還會有白色眼圈,而這些特征都是馬和騾子比較少擁有的。
想要在這三者中分辨出驢,最重要的還是看生育能力。騾子作為馬和驢的后代,并沒有遺傳到生育能力,是這三個物種中唯一一個無法生育的。
因為騾子的染色體只有63條,奇數目的染色體是很難完成配對以及胚胎生產的,所以騾子并沒有辦法自我繁衍。
但是騾子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遺傳且優化了馬和驢的優點。比如,騾子一般是作為人類搬運重物的幫手為人們所知的,所以它的耐力優于馬和驢。且騾子也擁有比馬和驢更好的記憶能力以及更長的壽命,這些都是雜交帶來的基因優化。
利益驅動下的雜交物種——獅虎獸。
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一個名氣很大的雜交物種,那便是雄性獅子和雌性老虎雜交的后代獅虎獸。但是獅虎獸一般在野外不會存在,因為它是人們為了謀取利益而人工培育的雜交物種。
世界上的第一只獅虎獸是在1981年來自法國的“利利”。
獅虎獸一般體型會比老虎和獅子都大,所以十分具有觀賞性,在動物園中如果有一只獅虎獸,便會給園方帶來巨大的利益。
但是作為一種雜交物種,獅虎獸在遺傳上也有基因缺失,比如很多獅虎獸都患有嚴重的關節炎骨骼問題。且獅虎獸作為人工培育的物種,一輩子也無法擁有自由,只能在籠子里供人研究。
生物雜交雖然在自然界中并不少見,但卻總是遭人詬病,認為雜交是一種破壞自然法則的行為。人類所研發的雜交技術也一直以來被小心使用,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
在自然界中,因為存在著生殖隔離的機制,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了野生雜交,否則自然界將會出現許多超乎人們想象的生物。那么雜交技術到底有多可怕呢?是否應該被禁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共同看待。
雜交技術的威脅性。其實在人類發明的很多雜交技術中,都對自然界物種有著威脅性,這種威脅也被稱作基因混合摻入。
在引入改變生態型的新基因時,區域生物極有可能會因此被替代。因為新的雜交物種很可能比原先的區域物種更適合在這片區域生存,以致使整個區域生物圈遭到雜交物種的威脅,使得原生物種基因難以留存下來。
雜交物種的危害性。雜交物種如果一不小心在自然界中泛濫開來,也會給自然界造成極大的危害。
就比如非洲蜜蜂與多種歐洲蜜蜂雜交所誕下的后代殺人蜂,就曾經給人們造成極大的威脅。在1957年的美國,所培育殺人蜂的匣子不小心被養蜂人打開,殺人蜂便因此迅速在美國泛濫開來,從原先的26只變成驚人的15億只,給人類造成巨大的困擾。
雜交物種的益處。其實,除去以上幾點,雜交技術還是有益處的,比如雜交行為就能一定程度上促進基因改良,優化生物基因。比如雜交水稻,就幫助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物雜交,也讓一些動物的基因得到原有基礎上的優化。
雜交技術作為一種目前尚未成熟的技術,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不應該被濫用。生物的發展都是由自然界規定的,我們不能因為一己私利去破壞自然界法則,否則便會造成難以想象的破壞。
對于雜交技術,我們還是要謹慎看待。努力發展生物技術,提高對生物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加好的利用好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