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以黨的二十大為基本遵循,沿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明確2023年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重點工作。本文從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發,總結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八大核心要點,回顧國資央企的工作成效,研判國資央企的改革發展趨勢。解讀分為建設篇與改革篇,改革篇將主要對國資國企改革相關內容進行解析。
●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全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著力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
●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
●以上市公司為樣板打造現代新國企
●堅決有力抓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圖1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內容對比資料來源:國務院國資委,中大咨詢整理
一、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2020年至2022年落實國有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和頂層設計的具體施工圖。伴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的基本完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加靈活高效,專項工程示范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國有企業活力與效率實現質的提升。
今年是決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國資央企及地方國資國企聚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攻堅克難,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高質量圓滿收官。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方面,國資央企抓住“清晰劃分權責”的關鍵點,不斷提升前置事項清單的精準性、分批分類落實董事會職權、提升外部董事履職能力素質,實現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在“三能”機制建設方面,國資央企強調“落實見效”,通過剛性兌現考核結果、強化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精準激勵等方式推動“三能”機制在各層級普遍化、常態化運行。同時,“科改示范行動”提質擴圍,引領帶動作用取得更大突破。一方面企業類型得到充實,科改示范企業由原先的209家,新增到了440家,其中有52家專精特新企業。另一方面,改革舉措不斷突破,國資委推動科改示范企業在不違反中央關于國資國企改革“四梁八柱”相關規定內容前提下進行大膽探索,支持企業針對性解決改革創新發展中的問題,激發創新活力。此外,國資央企持續深化分類改革,在國有企業更加清晰的功能定位基礎上分類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考核、分類監管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圖2 中央企業分類改革主要成效(數據截至2022年中)資料來源:《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依照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以更大力度打造現代新國企,著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更好發揮中央企業核心功能”的指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后,國資央企將著力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分類改革上下功夫,以系統完備的制度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以強勁活力帶動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一是進一步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落實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特”之所在;二是以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為抓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決策機制,進一步厘清權責邊界,并充分授權放權,推動國有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獨立市場經營主體;三是構建適合企業家成長的企業經營機制,通過進一步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落實國有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構建融“激勵、約束、容錯”為一體的長效機制,讓更多國有企業經理人成長為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四是在推動共性問題攻堅克難的同時,堅持分類改革方向,進一步區分生產型企業、投資型企業、管理型企業、科技型企業等不同類型企業,著力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核算、分類考核,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更好發揮中央企業核心功能。
二、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
近年來,國資央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持續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戰略性重組聚焦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以資產重組或無償劃撥等方式在集團層面穩步推進重組整合,而專業化整合則以業務做強做精為目標,以優勢企業為主體,通過資產重組、股權合作、資產置換、無償劃轉、協議轉讓、戰略聯盟等方式,打破企業邊界,將資源向優勢企業和主業企業集中。
圖3 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的對比資料來源:中大咨詢整理
與2021年前所未有的戰略性重組動作相比,專業化整合是今年央企間合并重組的主流模式。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也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最后半年,多個央企在諸多領域展開了專業化整合,打造了一批央地合作的新典型,實施了一批產業類央企間協同的新項目,同時兩類公司在專業化整合窗口期積極開展非主非優資產的盤活優化。
圖4 2022年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的重要實踐資料來源:中大咨詢整理
比較之下,大部分地方國有企業在過去一年仍在大力推動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旨在通過重組整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江蘇、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地相繼推動集團企業戰略性重組,通過重組、新設集團企業,推動各地國資國企主業歸位、產業歸核、資產歸集,形成戰略明確、板塊清晰、專業突出、規模適度的布局結構。
圖5 2022年地方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的重要實踐資料來源:中大咨詢整理
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是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主要手段和途徑。下一階段,國資央企將會持續深化專業化整合,圍繞“突出實業、聚焦主業、做精一業”目標,從“進、退、整、合”四個方面加大力度推進工作,通過聚焦重點領域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布局,堅決退出非主業、非優勢業務資產,深入開展企業間同一業務或同質業務的整合,深化央企、央地、國企民企間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同時,各地方國有企業也將結合各地實際加快推動強強聯合的戰略性重組,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同類業務的專業化整合。
三、以上市公司為樣板打造現代新國企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的重要組織形式和資本運作的重要平臺,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主體,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對于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工作提到新的高度,發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在上市平臺布局優化和功能發揮、完善治理和規范運作、強化內生增長和創新發展、增進市場認同和價值實現等四方面作出明確部署,并接連召開工作會議,對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進行部署。
近年來,國資央企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多措并舉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數量和經營績效實現突破,上市平臺功能作用有效發揮,治理效能、規范運作和股東回報走在市場前列。截止2022年5月,中央企業共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440戶,其中境內超過350戶;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55萬億元,相較2021年上半年增長21.4%。
圖6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主要成效 資料來源:《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中上協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央企業的重要組織形式,貢獻了央企系統約65%的營業收入和80%的利潤總額,且上市公司本身屬于中央企業優質資產,在上市公司監管要求下,建立起了相對完善、靈活的經營體制。針對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提出的“以更大力度打造現代新國企”,我們認為,上市公司將成為打造現代新國企的重要樣板,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仍然是中央企業的重要工作之一。結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發展現狀與目標要求,未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發展將突出完善公司治理、并購重組、分拆上市、股權激勵、信息披露五個關鍵詞。
完善公司治理方面,著力通過出讓存量、引進增量、換股等多種方式,繼續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依法合規提名董事人選,并全方位加強獨立董事隊伍建設,持續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并購重組方面,逐步將現有未上市的優質資產有計劃地注入上市公司,加大力度盤活或退出低效無效上市平臺,同時通過并購重組方式獲取關鍵資源要素,提前謀劃中國領先的科技戰略產業和資源戰略產業優勢布局,推動上市公司聚焦主業、調整結構,強化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分拆上市方面,持續推進有利于理順業務架構、突出主業優勢、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價值實現的子企業分拆上市;股權激勵方面,運用限制性股票激勵、分紅等激勵工具,在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內不同層級和類型的企業組合開展多種激勵方式,充分調動關鍵崗位核心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上市公司創新發展和業績提升;信息披露方面,不斷提高信息披露規范性和全面性,完善信息披露及投資者互動的內容與方式,同時加強ESG信息披露,以ESG信息披露為契機,構建和完善社會責任體系。
四、堅決有力抓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風險,是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國資央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工作要求,內強能力、外強支撐,有效防范化解內外部各類風險,有力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內強能力方面,一是落實“合規管理強化年”工作部署。中央企業著力建立健全以基本制度、重點領域合規指南、操作手冊等為主體的分級分類合規管理制度體系,完善合規管理運行過程中的合規風險識別預警機制、合法合規性審查機制、合規報告制度、合規管理評價機制。二是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加強“三化”監管是2022年國資監管大格局的重要工作內容,國資委聚焦“針對性、專業性”加強專業化監管,全面實行權責清單管理,深入開展分類授權放權,并推進全國國資國企實時在線監管系統建設;聚焦“全面性、系統性”加強體系化監管,統籌落實穩增長、抓改革、強創新、促發展、防風險等多重監管目標;聚焦“合法性、合規性”加強法制化監管,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關鍵抓手,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權履職,建立健全國資監管法規體系和工作體系。
外強支撐方面,一是強化國有資本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產業基礎的支撐能力。提升國防軍工、能源資源、糧食、戰略性網絡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保障水平,確保煤電油氣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保供穩價。二是加大重點領域風險化解的金融支持。落實黨中央及有關部門關于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工作要求,發揮國資央企在問題企業紓困和不良資產盤活業務領域的豐富經驗,化解當前多發的房地產企業流動性風險。三是促進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落實國家助企紓困政策,通過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有力緩解產業鏈中小企業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