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冷戰(zhàn)期間特殊的歷史原因,所以大多數(shù)的國人對于南亞次大陸的歷史有著很大的誤解。至今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國人認為關于“印巴分治”《蒙巴頓方案》將南亞次大陸分化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但事實卻截然相反,在歷史上南亞次大陸從來就沒有形成過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即使是在英國殖民時期,仍然存在著一些葡萄牙與法國的。
關于“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事實上是為整個南亞次大陸帶去了和平,而非是分裂。倘若沒有《蒙巴頓方案》,那么今天的南亞次大陸應該是一個類似于非洲的小國林立戰(zhàn)亂不斷的地區(qū)。
印巴分治示意圖,綠色為巴基斯坦,橙色為印度,灰色為有爭議的土邦。
在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之前,在南亞次大陸依然存在著半獨立狀態(tài)的土邦王國。《蒙巴頓方案》也不只是選擇將英屬印度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在該方案中英屬印度的土邦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印度、巴基斯坦或者是獨立。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之后大多數(shù)的土邦選擇了加入巴基斯坦或者是印度,但依然有部分土邦選擇了獨立。錫金、不丹和尼泊爾三個獨立存在的保護國不受印巴分治的影響,繼續(xù)保持其獨立地位。
但在印度與巴基斯坦分別獨立以后,印度卻以自己為英屬印度繼承者的身份而自居,長期以來一直在南亞地區(qū)進行著領土的擴張。
入侵海得拉巴土邦
海得拉巴土邦位于印度半島中部,在1720年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1798年之后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土邦。統(tǒng)治權依然歸土邦的王公所有。根據(jù)《蒙巴頓方案》,海得拉巴土邦選擇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深綠色為海德拉巴土邦的位置和范圍
1948年9月,印度軍隊入侵海德拉巴,趕走了海德拉巴的世襲統(tǒng)治者伊扎姆,將海德拉巴正式并入印度版圖。通過這次入侵,印度獲得英屬印度面積人口最多且最富有的一個土邦,領土擴張了214187平方公里。
入侵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地區(qū)原為英屬印度的土邦王國之一,在英國撤出南亞次大陸之后,由于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穆斯林居多,所以大部分人希望可以并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卻希望克什米爾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不管從哪一方面,克什米爾都是與印度無關的。
克什米爾地區(qū)示意圖
1947年10月,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爾解放軍開始逐漸占領整個克什米爾。而印度卻以馳援克什米爾王公的理由進軍克什米爾地區(qū)。最終巴基斯坦與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qū)爆發(fā)了戰(zhàn)爭,歷史上稱之為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
戰(zhàn)爭結束以后印度控制了60%的克什米爾地區(qū),巴基斯坦則控制了約40%的克什米爾地區(qū)。最終印度通過這場戰(zhàn)爭獲得了10138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印度正式吞并這一地區(qū),并組建了查謨克什米爾邦。
入侵朱納格特土邦
在印巴分治的決議通過以后,1947年8月15日,位于印度半島西側的朱納格特土邦決定加入巴基斯坦。同年9月16日,巴基斯坦也宣布接受朱納格特土邦為其領土。但隨即印度就派兵入侵了朱納格特土邦,朱納格特土邦的王公被迫出走巴基斯坦。通過該次入侵,印度獲得了8643平方公里的土地。
朱納格特土邦在今天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位置
在印度吞并朱納格特土邦之后,將其并入了古吉拉特邦。目前原朱納格特土邦的統(tǒng)治王公家族仍然活躍在巴基斯坦政壇,而且一直向印度聲索朱納格特土邦的統(tǒng)治權。同時在巴基斯坦的地圖中,朱納格特土邦地區(qū)也一直在巴基斯坦的版圖之內。
吞并錫金
錫金在印度統(tǒng)治南亞次大陸期間并不屬于英屬印度總督的管轄范圍之內,而是與尼泊爾、不丹同樣為保護國。在印巴分治之后,錫金作為獨立的國家繼續(xù)存在。
位于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印度中間的錫金
在印度獨立以后,印度首先以武力脅迫錫金承認印度對英國的及成果關系,確認印度為錫金的保護國。接著印度又直接武裝干涉錫金內政,迫使錫金任命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并且通過憲法承認印度對錫金國防、外交和經(jīng)濟的掌控權。
最終在1975年印度已完全控制錫金之后,印度又策劃了一起政變,徹底將錫金國王廢黜,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由于印度吞并錫金對大多數(shù)國家來說都沒有利益上的損害,所以國際社會除中國與巴基斯坦以外基本選擇了沉默。
印度通過吞并錫金獲得了7096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
自1947年第一次克什米爾戰(zhàn)爭以后,兩國圍繞著克什米爾問題的爭端和沖突始終沒有中斷過,并最終在1965年兩國再次上演全武行,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爆發(fā)。
在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中,由于印度取得了蘇聯(lián)的全力支持,再次在戰(zhàn)爭中獲得了主動權。在戰(zhàn)爭結束后,印度占有了1920平方公里的原巴基斯坦控制的土地,而巴基斯坦則占有了原印度控制的550平方公里的土地。通過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印度的領土擴張了1370平方公里。
在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中,巴基斯坦的損失不僅僅局限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在這場戰(zhàn)爭中占有的主要是高海拔的荒涼地區(qū),而印度占有的則是土地肥沃的地區(qū)。
吞并果阿
1498年達伽馬率領船隊抵達了果阿,1510年葡萄牙人正式占領了果阿。1526年印度歷史上最后一個王朝莫臥兒帝國成立,但果阿一直在葡萄牙的控制之下。即使在英屬印度期間,果阿也一直都承認葡萄牙對果阿的統(tǒng)治。果阿與中國澳門的問題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果阿是屬于葡萄牙的領土,而澳門自明朝至清朝一直都是租借給葡萄牙當局的。
紅色為果阿在印度半島的位置
自印度獨立以來,印度一直向葡萄牙索要果阿地區(qū)。葡萄牙則以果阿為葡萄牙領土為由加以拒絕。最終在1961年,印度出兵,占領了果阿及達曼、第烏等原葡萄牙在南亞地區(qū)的領土。印度通過這次入侵奪得了果阿、達曼和第烏三個地區(qū)的控制權,獲得了3814平方公里的土地。
吞并法屬印度
在印度獨立之初,法國在印度沿海地區(qū)依然有數(shù)個殖民據(jù)點。印度通過與法國政府的協(xié)商,先后獲得了這些地區(qū)的主權。這些領地約526平方公里。
對尼泊爾地區(qū)的入侵
尼泊爾在清朝時期原為中原王朝的朝貢國之一,在十九世紀后不僅淪為英國的勢力范圍,還先后將 南部和西部的大量土地割讓給英屬印度。不過在1923年雙方簽訂的《尼泊爾英國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中確定了尼泊爾的獨立地位。
1960年,中國與尼泊爾達成了邊界協(xié)議,中尼之間徹底沒有了邊界糾紛。1962年印度在中印戰(zhàn)爭中慘敗,在其撤退過程中為防止中國軍隊繼續(xù)深入印度腹地,占領了尼泊爾的卡拉帕尼地區(qū)約75平方公里的土地。
至此,印度自獨立以來,先后憑借各種方式強行擴張了超過3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3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么土地肥沃,要么有著極高的戰(zhàn)略位置。即便如此,印度的領土擴張并沒有因此而停下來。
目前在印度國內除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以外,隨著印度國民經(jīng)濟的增長,關于印度擴張的問題又不斷被提起。他們的目標主要是三個地方:
1、 不丹
不丹目前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對不丹的國防和外交有著最終的決策權。印度不允許任何第三國介入到不丹的內政。所以目前不丹是全世界唯一沒有與聯(lián)合各五個常任理事國主權國家。
印度關于吞并不丹的聲音一直很高,但不丹王室通過政治改革一直試圖阻撓印度的吞并。
不丹與尼泊爾地圖
2、 尼泊爾
尼泊爾在印度的眼里一直都是一塊肥肉,但 由于尼泊爾不像錫金、不丹一樣弱小,加之其背靠中國,所以印度一直不敢明目張膽的入侵尼泊爾。但印度在尼泊爾的一直小動作不斷,長期以來扶植親印度的勢力。但隨著尼泊爾革命的進行,印度在尼泊爾的勢力已經(jīng)逐漸漸微。
3、 科科群島
科科群島戰(zhàn)略位置示意圖
緬甸在獨立之前與印度同樣屬于英國的屬地,印度一直對緬甸被單獨劃分出去而耿耿于懷。科科群島位于緬甸的西側印度洋地區(qū),是南海進入印度洋的必經(jīng)之地。目前印度國內一直有著武裝入侵科科群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