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學習到“錢的單位換算”的時候,無論孩子爸爸怎么輔導,孩子總是懵懵懂懂。
弄不清楚“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錢幣之間的轉化更是經常被繞暈。
這可讓這位爸爸頭疼不少,一連幾天都是悶悶不樂。
大概我們做父母最難過、最無力的時刻,就是你竭盡全力的想給娃加油鼓勁,奈何孩子卻越退越遠了。
這件事情我也曾經在家里跟孩子的爸爸討論過,我問他“做一個爸爸,最難的地方是什么?”
他說:“我覺得做了爸爸之后,最難的地方還是自己的脾氣和修養。”
是呀,很多家庭在面對孩子不聽管教,哭鬧或者做事情磨磨蹭蹭的時候,家里的爸爸很容易將脾氣爆發出來。
所有的父母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我們誰也沒有做過崗前培訓,匆匆忙忙就成為了父母。
在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爸爸。
父親的作用無可替代
究竟爸爸對于孩子而言,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
魯迅先生曾經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曾經這樣寫到:
“用肩膀抵擋住黑暗的閘門,然后放子女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這句話用來描述父親的愛,非常恰當。
“愛和使命”,是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和擔當。
為人父者,就應當承擔起教育孩子的義務乃至使命,為家人遮風擋雨,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親在家庭中沒有存在感,有太多的爸爸只顧忙著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拼命的賺錢。
曾經有一項調查表明:
50%的爸爸在一天中,與孩子互動的時間不到1小時。
如果你問一下身邊的媽媽,爸爸在家中是什么樣子,我想有很多媽媽都會說:不是在家里“玩手機”,就是“打游戲”。
有的爸爸們寧愿把時間用在多工作、多賺錢養家上,也不愿和孩子陪伴在一起。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在3歲前,他的飲食、起居都離不開媽媽的照顧,這一階段孩子的安全感更多來自于媽媽。
但是孩子3歲之后,隨著他的自我意識崛起,孩子開始崇拜男性的堅強、偉岸的形象,這個時候就需要父親能夠為孩子提供安全感。
我們常常說母愛給孩子安全感,但父愛能給這份安全感增加一個保險。
無數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更樂觀、更自信,對自己的認知更清晰。
童年的父愛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親的力量,體現在哪里?
朱自清的《背影》是我們學習過并背誦過的經典短篇,那時候我沒能懂得作者的情感。
當為人父母之后,結合自身的實際,再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感同身受,一定能體會到文中流露出的父親對孩子的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斯蒂芬·波爾特寫了一本書,名叫《爸爸的力量》。
他在書中提到,孩子童年時代所接受到的來自父親的愛,關系到一個孩子成年后的職業選擇和工作習慣,這種影響力大大超過母親。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但這兩種對孩子的愛卻是不同的。
母性之愛,是德行禮儀,在孩子幼兒、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是方向引領和理性,在孩子少兒、青少年階段影響巨大。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費洛姆,在其經典著作《愛的藝術》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論述:
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
爸爸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端,即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等人所創造出來的世界。
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心靈上的接納感;
而父親的作用是指引生活的方向,給他樹立正確的三觀。
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曾說:
“人生的路雖長,但關鍵的只有那么幾步,如果不是父親的及時引導和陪伴,我的發展不會這么順利。”
原來,小升初那年,撒貝寧因為0.5分之差沒考上重點中學,因此一蹶不振。
父親擔心他被成績“禁錮”,就帶著他出去旅行,陪他認識知識以外的世界,并鼓勵他:
“你只是沒發揮好,機會還是有的。男子漢大丈夫,咱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退縮不前!”
在父親的鼓勵下,撒貝寧重新振作了起來。
父親,不僅僅是孩子的養育者,更是孩子通往世界之路的引路人。
沒有誰,比爸爸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做一個稱職的好爸爸,
這3點很重要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做一個稱職的好爸爸,下面這3點很重要。
1、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都喜歡跟爸爸一起玩游戲,作為父親,不要只埋頭于工作,要懂得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和孩子一起玩一個親子游戲,一起到大自然中探索一下,一起修補家中損壞的物品…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只要和父親在一起,孩子才能玩的痛快。
從父親的身上,孩子學會了勇敢、開朗和探索精神。
2、用心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是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遺憾,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女兒學游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放暑假想去游樂園,他抽時間陪同;
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候選期間,堅持去女兒的每一次家長會。
家庭生活中,父親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制定出時間陪伴孩子玩游戲、進行戶外運動等。
在這些陪伴中,不僅能建立親密的父子關系,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3、用心愛你的妻子。
愛默生·艾格里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問題專家,在30多年的婚姻咨詢工作中,愛默生發現了經營家庭和婚姻的真諦——愛與尊重。
女人需要寵愛,男人則需要尊重。
如果一個丈夫不愛妻子,妻子則不會尊重他;
反過來,如果一個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則不會愛妻子,于是婚姻就會陷入一個“瘋狂怪圈”。
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定海神針。父母相愛,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父親們說:“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所以,如果說有什么事是最能讓孩子一生受益的,那么一定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全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雖然我們不都是專業性的教育工作者,但我們一定是對孩子的成長最用心的那個人。
真正對孩子的一生負有完整責任的,只有父母。與各位家長們共勉!
*每日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成長交流平臺,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