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今年65歲,在退休之后生活節奏都慢了下來。
退休之后他的生活非常單一,基本上就是吃飯睡覺。
而張先生也喜歡吃肉,幾乎頓頓離不開。
兒女感覺父母受了一輩子苦,到老想吃點什么就吃點什么吧。
所以也就沒怎么限制張先生的飲食,基本上對他的需求都會滿足。
突然有一天,鄰居聽到了關于張先生的噩耗。
了解之后才發現,張先生由于體重過胖造成了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和脂肪肝。
醫生表示,張先生突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引發了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張先生的飲食不健康導致的。
再加上張先生的體重過胖,發生意外的時候增加了死亡概率。
由此,不少人引發了思考:
壽命與體重到底有沒有關系呢?60歲之后體重怎樣算達標呢?
體重和壽命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果體重能夠控制在有效范圍內,沒有上升或者下降的太明顯,都是合理的。
如果這個人的體重是在一個合理范圍之內的,比較容易避免一些肥胖病的發生。
很多體重過重的人都會引發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等這些慢性病,時間久了就會引發多種并發癥。
每年都有不少尿毒癥患者,是因為糖尿病引發的。
除此之外,肥胖的人體內脂肪含量很高,容易引發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疾病。
當體內脂肪堆積的越多,就會增加心臟等各個器官的負擔。
張先生因為肥胖導致了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他的悲劇是因為對體重不重視造成的。
可見,我們的體重和我們的壽命是有著一定關系的。
那么老年人60歲之后該如何計算自己的體重呢?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是合格的呢?
很多人對于胖瘦并沒有正確的認知,大部分人通常以肉眼來判斷一個人是胖還是瘦。
每一個人對于胖瘦的感覺也不同,通過肉眼判斷一個人是胖還是瘦,這個方法并不準確。
國際上通用的判斷肥胖會用BMI來判斷體重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者的BMI指數在20-25之間,就屬于正常體重。
BMI指數超過25,身材就會偏胖,需要引起重視。
如果BMI指數超過35,身材就會嚴重肥胖,需要及時調整飲食,增加鍛煉,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除此之外,還有的人通過腰圍來檢測體重是否標準。
以亞洲人作為標準來看,如果男性的腰圍超過90厘米就屬于肥胖,女性的腰圍超過80厘米也屬于肥胖。
相對比較專業的人士,會通過檢測體脂率來判斷一個人的體重是否超標。
通常男性的體脂率如果超過25%就屬于肥胖,女性超過30%屬于肥胖。
體脂率的計算公式=0.23×年齡+1.2×BMI-5.4-10.8×性別(女生為0,男生為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經對深圳地區接近40萬超過65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調查兩年。
在這兩年時間,有4000多名老年人死亡。
這項調查結論是:
無論男女,當年齡超過60歲之后,體脂率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九之內,死亡風險比較低。
1、基因因素
有的人從小就胖,這些主要受到基因的影響。
有的會從中年之后發胖,受到基因影響的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會出現暴飲暴食,這些人大多數喜歡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
有的人天生就瘦,這部分人天生對食物沒有很強的欲望。
吃多吃少都可以,自然也不會出現肥胖問題。
2、吃太多
老年人吃太多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為什么說老年人容易吃太多呢?
很多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吃過很多苦,甚至吃不飽飯。
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缺衣少食,但是剩菜剩飯現象非常嚴重。
在一個家庭中,剩菜剩飯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收尾的。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之后,大家在做飯的時候也不太控制量,很容易每頓飯都做多了。
長此以往,老年人的胃口越來越大,導致老年人吃太多,體重明顯發生變化。
平時做飯盡量少做,老年人也要量力而行,不要給身體增加負擔。
3、性格特征
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對于體重也是關鍵的影響因素。
有的人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情緒波動起伏比較大,不擅長調節自己的情緒。
這類人是比較容易暴躁的。
當情緒暴躁的時候,就會出現暴飲暴食等問題,體重短時間內就會大幅度增加。
性格相對比較穩定,情緒變化不大的人,能夠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自我進行調整。
也不會太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等問題,在體重上也不會出現很大的波動。
4、睡不夠
很多人總會以為睡眠不足只是簡單的眼袋加重、黑眼圈、身材暴瘦,其實并非如此。
睡眠不夠的人才容易出現肥胖問題。
英國華威大學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出現肥胖的概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兩倍。
睡眠不足對人體激素的分泌會產生影響,因為睡眠不足會促使胃饑餓素分泌,同時還會抑制瘦素分泌。
在一增一減的影響下,患者自然容易出現肥胖的問題。
要想體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熬夜等不良習慣。
5、運動太少
老年人的運動可以說很少,甚至有的老人吃完飯就躺下或者坐著聽聽收音機或者看看電視。
運動過少加上老年之后又吃的食物相對比較高熱量,身材非常容易發福。
1、堅持合理運動
很多老年人是不太喜歡運動的,尤其是退休之后生活更單一。
基本上就是吃飯睡覺,有的老年人可能給子女帶帶孩子,相對而言運動比較少。
老年人是非常容易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這些慢性病的,體重過胖的人患有慢性病的概率會增高很多。
適當的合理運動,一方面能夠提升身體抵抗力,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控制體重,可以遠離疾病。
適當的增加鍛煉,不僅能夠有效的控制體重,同時還能夠讓心臟跳動更有規律,更有活力。
老年人的心臟變得更加“年輕”,能夠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等疾病。
體育鍛煉并不是要求我們每時每刻都去鍛煉,我們每周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既能夠防止我們身體發福,同時還能夠增強我們心臟的功能,何樂而不為?
2、智力訓練
60歲之后對于老年人而言,大部分人的記憶力會出現明顯減退。
記憶力減退,一方面會影響到生活,另一方面大腦皮層的記憶也會受到影響。
通過智力訓練能夠減緩記憶力衰退的情況,老年人可以選擇玩數獨游戲。
因為數獨游戲比較考察思維能來,可以有效幫助老年人鍛煉大的思考應變能力和記憶力。
腦力勞動也是比較消耗能量的,通過智力訓練能夠增加身體的代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年人預防身體發福。
3、保持樂觀的心態
老年人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生活比較單一,又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往往對子女管束就越來越多。
一方面不利于和子女的關系,另一方面很容易自己陷入抑郁情緒。
保持樂觀的心態,一方面能夠讓家庭關系更加和諧,另一方面情緒相對平穩,不會大起大落。
因為情緒不穩定,容易導致暴飲暴食,不利于體重的穩定。
有一些人可能受原生態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一直比較消極,這個時候更不要抗拒。
適當的去多閱讀,多走出去接近大自然,都有助于我們心態的變好。
當我們心態變好之后,一些疾病就能夠遠離我們,我們的身體也就變得越來越健康,我們也就會越來越長壽。
4、堅持合理飲食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張先生退休之后由于對飲食不加以控制導致身材發福,并引發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最終突發疾病死亡。
可以看出,堅持合理飲食是多么的重要,不能夠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就對飲食不加以控制。
生活條件變好之后,大家并不缺衣少食,更應該合理飲食。
堅持合理飲食,能夠讓生活更加健康,身材也會得到有效的控制。
可能很多人長期的飲食習慣不健康,要想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并不容易。
開始的時候往往比較困難,但是堅持下去能夠帶來的好處非常多。
5、保持好體重不肥胖
老年人一般不太注重身材,很多人覺得到了這個歲數就不要計較胖瘦了。
尤其是一些子女覺得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吃的苦特別多,到老了想吃點什么就吃點什么吧。
張先生的悲劇并不只是個例,有很多人都是因為過度肥胖引發了很多安全隱患問題。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上演,務必要保持好體重,不過度肥胖。
6、定期監測體重,合理進行調整
定期檢測體重,可以有效的提醒大家監督身材的變化。
當體重突然增加過多的時候,務必引起重視。
不要每天都去進行檢測體重,每天檢測體重也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不利于正常的生活。
每周檢測一次體重就可以,當體重出現波動比較大的時候,就是引起重視的時候。
不管是體重下降過多還是上升過多,都是一個警戒。
7、定期體檢
因為影響體重的因素是比較多的,單純靠定期的測量體重,并不能夠真正的了解身體的變化。
老年人本身身體條件相對比較差,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問題。
因此,定期檢查身體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能夠及時了解身體的狀態,另一方面能夠有效了解引起體重變化的其他因素,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體重和壽命有著一定的關聯,我們在生活中要注重觀察體重的變化。
及時對身體進行檢測,尤其是60歲之后年齡相對比較大,體重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十分有必要。
體重不僅僅關乎到體型的問題,更重要的關乎身體健康。
作為老年人,身體本身就相對比較差,如果對體重不加以重視,將會直接影響到健康和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