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盲詩仁
編輯:文盲詩仁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亞馬遜河,這條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河”的長江,蘊藏著無盡的神秘。
作為地球上最長的河流,亞馬遜河流域面積廣袤,分布著上萬條支流。然而讓人不解的是,至今沒有一座橋梁橫跨這條洪流猛河。
亞馬遜叢林中棲息著數以萬計的物種,有著地球上最為豐富的基因庫。卻也潛伏著致命的生物,令亞馬遜河充滿了無盡的危險。
亞馬遜,這片迷人的綠洲,蘊含了太多未解之謎。我們又將在這里發現什么不為人知的奧秘?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條博大精深的長江,揭開這片叢林的神秘面紗吧!
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河流之一。它源自安第斯山脈,橫跨南美大陸,最后注入大西洋。
亞馬遜河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域面積。它的流域面積達到了驚人的7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8個國家的陸地面積。
與之相比,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的流域面積只有100萬平方公里左右,不到亞馬遜河的十分之一。
亞馬遜河流域面積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亞馬遜河全長達6437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流經面積廣闊,二是亞馬遜河位于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區域,這片區域年降雨量極大,河流注入量充沛,形成復雜的河網系統,大大擴展了其流域范圍。
亞馬遜河的水量極為充沛。據統計,亞馬遜河的年徑流量高達6.6萬億立方米,是世界上任何一條河流的5倍以上,相當于7條長江的水量。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一是亞馬遜河流域地跨熱帶和亞熱帶,年降雨量高達2000-3000毫米,提供了充沛的水源補給,二是亞馬遜河擁有上萬條支流匯入,這些支流產生了大量額外的水量,三是亞馬遜河下游河道寬廣,流速緩慢,水量得以蓄積。
亞馬遜河河道極為寬廣。在入??诟浇?,亞馬遜河的河寬可達240公里,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在下游地區,河面寬度也有20-40公里之多。
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亞馬遜河下游地勢平坦,河水流速放緩,在攜帶的大量泥沙沉積后,河道不斷向兩側擴展,河面也變得十分寬闊。這種寬廣河面在世界主要河流中是非常罕見的。
這樣對比起來,我國的長江確實不如亞馬遜河“野”。
從青藏高原的“駝腰”向東奔騰,蜿蜒萬里,浩蕩東去的長江,自古以來就被譽為“中華第一河”。它不僅催生了燦爛的江南文明,也孕育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氣節。
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冰川,海拔約5300米,這里是長江的第一滴水落入人間。在通天河與巴曲河匯合后,成為金沙江的雛形。
金沙江北回納入大渡河等眾多青藏高原的支流后,在橫斷山脈形成了一系列奇觀,其中又以虎跳峽最為壯觀,峽谷深達3790米,堪稱“天下第一峽”。虎跳峽兩岸峭壁陡立,峽谷中常年陰云迷蒙,蘊含著無窮的神秘色彩。
長江在云貴高原東緣的宜賓正式定名,并匯入沱江水量。此后長江進入四川盆地,在重慶匯入嘉陵江,方圓百里,船只云集,重慶由此成為內陸航運樞紐。
重慶還因建在山城之上,有“山城”的美稱。隨后長江穿過巫山云霧,進入荊州境內的九曲回腸。此段險灘頻出,歷史上曾多次成為水患重災區。據說荊州段的九曲回腸,一日之內江水可繞城九周,難度非常大。
經過湖北宜昌,長江進入鄂東平原。在岳陽,湘江注入長江后,長江流量大為增加。岳陽樓自古作為江湖交會之處,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稱。之后長江經江西景德鎮入鄱陽湖,景德鎮以其珠光寶氣的瓷器而聞名中外。
鄱陽湖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更是文人雅士們津津樂道的怡人風光。在江蘇省會南京匯入京杭大運河。
南京是我國六朝古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東方歷史名城”。最后,長江落入東海,則孕育了當今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腹地。上海是我國經濟第一大城市,擁有世界一流的天際線。
長江歷經億萬年的地質變遷,最終形成今天壯闊的畫卷。它浩蕩的江水,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氣節,它流經的城市,則承載了燦爛的中華文明。讓我們共同呵護這條母親河,使其源長流直,綿延不息。
除了環境不同,兩大江中的生物的差別也極為明顯。
亞馬遜熱帶雨林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了數量繁多的野生動植物種群。這里蘊藏著世界上最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之一。
然而,這片看似生機盎然的叢林,對于人類探險者而言,也隱藏著無數未知的殺機。
這里棲息著體型巨大的兇猛爬行動物,如綠鱷、巨蟒、森蚺等,它們具有足以碾壓人體的恐怖體型與力量。
據記載,某探險隊曾目擊一條巨蟒吞下活生生的成年美洲豹,場面令人毛骨悚然。還有報道稱,一名失蹤探險者被發現時,尸體已遭一只大鱷撕咬得面目全非。
這些爬行動物往往成群結隊,獵食時極具壓制性,人類實在難以招架。
除此之外,肉食性的食人魚集群也會對人形成極大威脅。據一位目擊者描述,他的同伴在河中遭到食人魚攻擊,只聽得一陣水聲轟鳴,頃刻間,這人已經被啃得皮開肉綻,慘不忍睹。
食人魚會快速啃食獵物的眼睛和其他致命部位,使之喪失行動能力后,再成群結隊進行猛烈攻擊,事發突然,令人防不勝防。
與巨型兇獸相比,一些小型動物所帶來的危險也不容忽視。如體型細小的刺客蟲,它們會傳播南美錐蟲病。
據報導,曾有科考人員返回后發現全身多處紅腫,經檢查證實是中了刺客蟲的毒,導致嚴重感染。
又如寄生鲇,會快速鉤住其他魚類甚至人類身體進行血食。有登山客落水后,發現腿上無數小洞在涌血,其實就是被寄生鲇攻擊所致。這些威脅雖不至直接導致死亡,但也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傷害。
可以說,亞馬遜叢林作為一個古老的完整生態系統,對于外來入侵者形成了多重天然防線。這里不僅有兇猛的掠食者,還布滿致命的陷阱。據一位幸存探險者講述,他的兩個同伴分別因踩入沼澤和觸發陷阱而喪命。
探險者想要深入腹地,必須時刻警惕周遭環境,做好防備措施,否則極有可能會在茂盛的群山叢林中葬送性命。
相較亞馬遜河而言,長江中的生物就溫和多了。
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流域面積廣闊,生物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共有魚類350余種。這些魚類大多棲息于長江本河及其眾多支流、湖泊當中。
根據生存環境,可分為淡水魚和咸淡水魚兩大類。淡水魚有324種之多,遠超過其他河流的淡水魚種類數量。
咸淡水魚主要生活在河口咸淡水交匯處,如鯔魚、花鱸等,但也可在下游淡水區域發現它們的蹤跡。
在眾多魚類中,以鯉形目魚類居多,高達248種,占總數的70%以上。其中又以鯉科魚最為豐富,多達181種,幾乎占了一半。
鯉科魚顧名思義,包括鯉魚、草魚、鯽魚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經濟魚類。在地域分布上,鯉科魚類的各個亞科在長江流域均有代表分布,充分反映了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除了數量眾多的鯉形目魚類,長江流域還分布有其他類群。鲇形目魚類有37種,種類排名第二。此外還有鱘科、鰍科等魚類,種類雖不若鯉形目魚類繁多,但也有幾十上百種。
值得一提的是,長江上游分布著多達24種高原魚類,這在其他發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中較為罕見。
雖然長江魚類資源豐富多樣,但在環境污染、水壩建設、亂捕濫撈等人為影響下,許多物種正面臨數量銳減的困境。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幾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魚類。
中華鱘是長江的旗艦物種,號稱“長江魚王”,體型巨大,個體可達500余公斤。其生存已有上億年歷史。
然而在過度捕撈下,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萬余條銳減至百余條。白鱘更是在近百年間滅絕,成為長江的一大損失。達氏鱘、胭脂魚等物種也面臨不同程度的存亡危機。
針對珍稀物種減少的嚴峻形勢,人工繁殖成為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但從中華鱘人工放流的成效來看,僅靠人工養殖仍難以扭轉野生種群遞減的局面。
更為關鍵的是要嚴格管控捕撈,改善棲息環境,限制外來入侵種,充分恢復魚類的自然生存空間。
魚類之外,長江還有江豚、揚子鱷、大鯢等特有的千年古物種。它們同樣面臨生存困境,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護。
綜上所述,保護長江生物資源,恢復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多樣性,還任重道遠。需要政府監管部門、科研機構、公眾組織通力合作,才能讓這些存在了千萬年的生命得到有效守護,使它們的明天不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