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難,父母應加以指導并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心中“有底”,就不會退縮不前了。
晶晶剛剛上小學,文靜秀麗,但是膽子特別小。她從來不敢一個人待在家里,大白天爸媽不在,也不敢一個人留在家里,總是到附近的奶奶家去;每次家里來了客人,也不敢與人打招呼要是聽見打雷、看到閃電,總是嚇得縮進爸爸媽媽的懷里;從來都不敢獨自出門,有什么事總是要爸爸媽媽陪著:要是有道題目不會做,媽媽叫她去問隔壁的哥哥,她也不敢一個人去,非得媽媽陪著去不可。晶晶的性格,就是典型的怯懦。
點擊加載圖片
明智的父母應該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積極大膽的品質,讓孩子遇事心中“有底”,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堅強地走得順順利利,爸爸媽媽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 鼓勵孩子大膽地說話
一些性格怯懦的孩子不太喜歡說話,對這種孩子,爸爸媽媽應盡量少講“你一定這樣或那樣做”之類的話,而應多講“你看怎樣辦”“你的想法是什么”之類的話,給孩子一個獨立思考并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
點擊加載圖片
2 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公共場合,別人對孩子表示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更注意與人的交往。最主要的是要讓孩子和同齡伙伴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膽小不是病,但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只要端正教育態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能改善孩子的膽小,并培養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來。
點擊加載圖片
3 不要嘲笑和恐嚇孩子
有的孩子比較膽小,父母就不要嘲笑孩子,更不要恐嚇孩子,因為嘲笑和恐嚇會強化孩子的膽怯心理,使孩子把膽怯藏在心里,不敢再在父母面前表露出來,這樣就容易引發其他的心理問題。膽小的孩子非常害怕別人的評價,如果父母老是訓斥他們:“真是膽小鬼!”孩子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不良的自我認識,即我就是一個膽小鬼。如果父母再對孩子不斷恐嚇,用恐嚇孩子來達到制約孩子的目的,會使孩子越來越膽小。因此,做父母的應該鼓勵孩子說出害怕,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愿意幫助他一起解決問題的。
點擊加載圖片
4 多進行關注和鼓勵
膽小的孩子,一般缺乏勇氣,創造性也差。因此,應培養教育孩子不該做的事不做,但應該做的事就要勇于嘗試,不要傷害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一旦受到驚嚇或表現出害怕,家長要馬上安撫受到驚嚇的孩子,告訴他“怕”一點用處都沒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說話,輕輕地拍拍他或緊緊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這樣做會讓他感到安全。“恐懼”這東西是通過教育、經歷和被自己信任的人保護著才能擺脫的。
點擊加載圖片
不要總提起使孩子受到驚嚇的事。安撫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不停地說話,而是控制住你自己,盡量少說,只是摟緊他。等他恢復正常后,不要繼續談論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試圖幫他分析什么,這樣安撫毫無意義,反倒強調了恐懼。
5 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嘗試
父母要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實踐精神。不要因噎廢食,大部分成功都是從不斷地克服失敗而來。孩子只有摔倒了,才知道走路要小心;孩子只有到水池中游過、嗆過水,才知道掌握游泳的技巧,但同時也了解了水是危險的;孩子只有經常自己走路,才知道走到路中間是會妨礙到別人,并且是危險的。家長不能陪伴孩子走完所有的人生道路,因此就要從小讓他自己獨立且勇于嘗試。對于孩子能力范圍外的事情,我們可以盡量創造較為安全的環境讓他嘗試。比如自己過馬路,我們就要選擇車流量很少,車速很慢,或是有紅綠燈的地方讓孩子在我們的注視下開始嘗試。總有一天孩子能破繭而出,成為一個積極面對生活的小勇士。
點擊加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