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2018年NSFC初審(形審)結果公布:關于公布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初審結果的通告。2018年不予受理的申請書,涉及到3428份申請書:今年(2018年),共受理項目申請211439項,不予受理項目申請3428項,不予受理比例為 1.595 % 。
今天,我們的文章題目是:2018基金評審經驗與體會(轉自小木蟲)。
——1——
我評審國基感覺主要對本本進行四看:
1.看題目,題目就是相親,姑娘要靚麗好看,給人印象深刻,有回頭率;
2.看摘要,摘要耀精煉簡潔明了,不能又臭又長;
3.看創新,創新要有見地要實不虛,嚴禁高大上的浮夸;
4.看基礎,基礎要震懾人,不吹牛要亮底,要干貨。
符合題目新摘要精,創新美基礎厚則A,符合以上3項則B, 符合以上2項則C, 全部不符合則死啦死啦的!
——2——
今年有幸評審了基金,這是第三年評審啦
。總體感覺本子的質量相比去年在提高。印象比較深的有一個本子,發表的文章層次還是比較高的,可惜的是本子寫得不大好,所提出的關鍵科學問題竟然是具體的實驗方法問題,并且這個方法也并不是申請人的創新。所以,盡管申請人的基礎比較好,我還是沒有給優先資助,說實在的,我都有點遺憾。其他有的本子,雖然發表文章影響因子不是很高,但項目闡述十分清楚,科學問題也提的較為貼切,有創新,果斷給優先。基本按照學部平均資助率打分。
個人感覺,寫項目和寫論文還是有較大區別的,論文針對某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作較深入的分析討論,即可發表;但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考慮的方面更多,更應該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鏈。
建議:申請項目要沉下心來,從頭到尾梳理:項目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前人的方法與研究到何種程度,本人的方法與特色,等等,按照申請書模版提綱,該詳細的地方詳細論述,該深入的地方深入討論。
祝各位同行高中!!!
——3——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專家,也是靠刷木蟲來獲取基金進展的屌絲一枚,并且每年發榜前也積極參與蟲友們發明的各種驗證是否中基金的方法,這里就不引參考文獻及致謝了。感謝版主立的這個專題,我是帶著很大期望來學習的,鑒于真正的專家還未露面,我就先拋個磚頭。有幸評審過工材學部某口的幾類本子(地區、青年、面上),來說說作為評審人我的評審標準,希望跟大家一起交流,相互促進。同時也有個私心,今年報了面上,為自己的基金祈福。(本人屬于資深潛水蟲,但原賬號識別度太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新申請個賬號。)
1. 我最看重的是研究基礎
一個本子拿來,我通常先看研究基礎,因為一個申請者的學術能力及科研水平在研究基礎上可以得到最為直接的體現。對于論文我想任何一個專注于科研一線的評審人都是極容易區分期刊水平的,在我們口影響因子比較扯淡,有很多好的期刊影響因子并不高,當時一個本領域國際公認的牛刊的主編來我們這作報告,就曾說過,他們期刊讀者主要是工程師,看過了就學習了,很少會再發表論文進行引用,因此影響了期刊的因子,但這反而增加了他們在本領域的聲望。從工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回饋于工程,我想這才是期刊建立之初的基本出發點。
說說我中意的類型:
(1) 申請者有1個我認為的本領域TOP級期刊(需要說明一下,我說的TOP級期刊,遠不是Nature\Science類,那類屬于大神級),那恭喜你,第一關你過了,至少是個資助的結論,因為我認為你至少是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及科研追求的;
(2) 如果有幾個,在我心里基本可以確定為優先資助的對象了。
(3) 如果你有主流非TOP級SCI期刊,那印象也很好,質量一定的前提下,數量決定你的評分。
總的來說質量決定一切,因此希望蟲友們以高水平期刊為目標,而不是影響因子高的期刊。
再說說我不喜歡的類型:
(1) Open access journal. 對這類期刊有種固有的偏見,我覺得如果你的成果很好,為什么要花這個冤枉錢呢?所以還是對成果不夠自信。
(2) 國內交錢即發類期刊,印象很差很差。通常都是這樣的情況,代表作都是好期刊;或者都是水刊,很少有混搭的情況。因此給大家個建議,如果10篇代表作不能都提供好的期刊論文,那寧可空著也不要用水刊湊數。如果不考慮時間的順序,往往第一個代表作代表了你的高度,最后一個期刊代表你的下限。
我知道這種唯基礎論的評價方法會招來很多蟲友的指責,但我認為研究基礎是一個研究者能力最為直接且客觀的表現,如果這項有缺失,那再好的idea我都非常懷疑你是否能做出來,是否能高水平的完成。在目前的博士生培養中,發表高水平期刊也是能力培養很重要的一項。因此,即使對于青年基金,如果你拿不出我認為及格的基礎水平(我的博士生兩篇主流SCI算及格),很抱歉我覺得你還缺乏獨立科研的能力。同等研究基礎條件下,我更傾向支持科研基礎弱的高校申請者,因為我認為在相對不易的設備條件下能做出好的成果,說明你付出的更多,所以985類高校的申請者要更加油啦。
2. 本子的質量是最后一塊磚
為什么我不是最看重本子質量,因為從我個人寫本子及做研究的過程來看,在申請之初,有些研究思路還不是很成熟,只是有個基本的框架,在具體實施之中,還有很多要完善及修補的地方,有的時候好的成果往往是在寫本子的時候沒意識到,反而在做的時候發現的。這些東西是在申請書中無法表現的,但還是那句話,你有好的科研素質,那后面的科研過程我相信也是高水平的。此外,有時候審到的本子不是小同行的,對于創新及主要研究內容我并不是非常的有把握,所以量裁的時候還是要非常慎重,防止被忽悠。但內容也不是不重要,下面我說說我對本子內容的一些看法。
(1) 什么是好的綜述?
一句話,用客觀的事實表達你主觀的想法。有的申請書喜歡羅列文獻,一篇一篇的介紹,但完全脫離了你想傳遞的信息;還有的申請書只主觀講自己的觀點,完全脫離了文獻的支撐。這兩種在我看來都屬于言之無物的范疇。一個好的綜述應該是帶著讀者走進你的科研計劃,這個路是你的主觀表達,你設定好的。但是讓讀者有興趣走下去的是你有說服力的旁證,也就是參考文獻。所以要善用參考文獻來表達你的主觀意愿。
(2) 創新點很重要
即使我不是你的小同行,你的創新點也要說服我,至少在我的知識領域內我認可你說的。有的本子,創新點只說這個還沒人做過,很抱歉我真的不能認同,單純沒人做過可能是覺得沒意義,或者不可行。你應該重點說為什么沒人做,以及做出來有多大意義。
(3) 別小看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來源很重要,如果很多那種水刊的論文,我只能說你收集的信息可能是不準確的,你對自己科研的出發點定的有點低。曾經一個評審人對我本子的意見是參考文獻中中文文獻太少,對國內情況不了解。我對這個觀點是不認同的,國內高水平的成果也追求高水平的國際期刊,這也是現實。不能從區分國內外期刊來判定申請者對研究現狀的認識。還要特別指出一點,請大家善待自己的參考文獻格式,這個是最容易看出你行文規范性的地方。因為文獻格式容易出錯,如果你這部分格式弄得非常完善,那我認為你整個申請書的行文也是規范的。
(4) 小錯誤可以有,別太多
現在的本子這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少了,說明大家更用心對待自己的研究了。偶爾有幾處文字錯誤完全可以接受,不影響你的評分。但如果非常頻繁,那抱歉,我覺得你還不夠認真,對自己的申請也不夠真誠。
(5) 最體現水平的是關鍵科學問題的凝練
關鍵科學問題是對研究內容中最關鍵問題的科學提煉,不是對研究內容或是研究計劃的總結,這個提煉應該有一定的科學高度,應該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待問題。它一方面是對你研究難點的科學性描述,另一方面申請者也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還具有普遍性的意義。它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就點論面。在我看來,這才是整個申請書的膽,也是最能反映申請書水平的核心依據。但是比較遺憾的是,能做到較好的凝練的本子不多,我想這也是包括本人在內的年輕蟲友們需要在平時的科研活動中多思考、總結、提升的地方。站得高了,看的自然就遠了。
啰里啰嗦說著這么多,其實想說的還有更多(主要是怕被老婆發現熬夜改論文,卻在上班時間逛木蟲,會被揍的)。以上都是個人的淺見,希望對一些年輕蟲友有幫助(本人也算次年輕蟲),也歡迎更多的蟲友批評指正。最重要的希望以此引出真正的專家進行評辯,讓我們在科研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幫助。最后再強調下,為自己的面上基金祈福啦。
——4——
評審國基感覺最優秀的本本必須具備以下四部曲:
1.最刺眼的題目;
2.最精煉的摘要;
3.最驚人的創新;
4.最震懾的基礎。
符合以上“四最”則A
——5——
結合自己情況來回應一下(1)基礎方面,本人近兩年發表了幾篇本學科主流期刊,含本小學科的top期刊,還有一些相關的論文,應該屬于基礎較好類型;專家們的評語中突出了這一點,也充分認可,談到這個的五個專家有四個專家強調了我的基礎扎實。(2)對文獻綜述的評價方面,不要寫成流水賬,要有客觀的點評,并適度為后面自己做的東西做鋪墊。切記不要二次引用,同時參考的文獻一定要是有代表性的。(3)創新性與關鍵科學問題提煉方面,這一點,在歷年失敗的經歷中,我學會了如何去把握關鍵,一方面要寫出自己在這一塊的真正內涵,另外一方面,凝練至關重要。(4)關于態度問題,不能說自己就完全完美,后期就發現基金本子里有一個字母寫錯了。基金本子的撰寫態度一定要端正,從頭到尾一定要自己朗讀出來,看看話是否通順,邏輯是否合理等。
2018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醫學部面上項目接收26552項,占NSFC整個面上的28.67%(下圖);其中醫學部面上增加3587項,增幅達15.62%;整個NSFC面上增加12331項,醫學部增加的數量占29.09%;可見醫學部,目前申請的熱度居高不下!
2018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醫學部青年項目接收27793項,占NSFC整個青年的32.30%(下圖);其中醫學部青年增加3128項,增幅達12.68%;整個NSFC面上增加7847項,醫學部增加的數量占39.86%;可見醫學部青年項目,目前已經成為NSFC申請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從2017年9月26日我們開啟的第一篇文章:2018年國自然(NSFC)申請,該起航了!到現在,我們與大家一起走過了大半年的時間,2017年12月1日我們開啟了2018年NSFC申請的第一篇文章:12.1,2018年國自然(NSFC)申請全攻略(含下載)。其中有苦也有樂(2018年NSFC網上填報正式開始(含填報步驟及空白模板)),這里我們順理一下我們的文章:
感謝各位朋友們的一路支持!祝2018年申請NSFC的醫生朋友們,在2018年8月份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