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名稱
項目名稱是項目學術思想的高度濃縮和集中體現,同時也是學術水平的直接反映。項目名稱好未必能提高學術評價,但項目名稱不好卻一定能降低對項目的學術評價。通常情況下項目名稱的命名原則是將關鍵詞進行有序和合乎邏輯的組合,要體現準確、簡潔、清楚的原則,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重要和最清晰的信息。項目名稱通常應該是20-25個字,如果字數超過30個,多數情況意味著內容可能有重復,但如果字數太少也可能因為缺乏必須的限定詞而導致項目名稱太大。通常情況項目名稱的結構模式包括兩種即科學問題式或結論式,而目前申報項目的題名多以結論式為主。因此,項目名稱中不宜強調某個細胞因子、信號分子等中間環節而應強調終極目標即科學目標。另外,不宜特別強調某個實驗模型或技術,除非是非常先進和新的技術或以技術創新為主題的項目。
常見問題:項目名稱字數太多或太少;邏輯關系不清,如因果、并列、包容關系混亂,理解易發生歧義。舉例說明:申請人題目“ACE-AngI-T1軸與TMAO在肥胖性高血壓大鼠中的相關性研究”,但實際要表達的是“TMAO通過調控ACE-AngI-AT1軸在肥胖高血壓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第二種表達更符合項目設計初衷,與研究內容一致,同時也與項目的目標和預期結論相呼應。本例中存在的問題是AngI與TMAO兩個關鍵詞并非并列關系,原項目名稱中的表述可能導致讀者對研究目標的理解發生歧義。
2
摘要(400字)
摘要是整個申請書內容的高度濃縮,要包括研究背景、科學問題、研究目標、研究基礎、研究內容、技術方法、科學意義等,高度濃縮地回答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及工作意義等問題。
推薦結構模式:......疾病,發病率上升(或)......。發病(病理)機制不清,目前已有......學說等。針對......問題,雖已取得......進展,但......仍不清。在前期......的基礎上,本研究圍繞......問題(提出......學說)開展研究。采用......動物實驗模型和/或開展......人群觀察。利用......方法結合......技術,觀察......指標,達到......目的。項目對闡明......機制,揭示......規律有重要意義/為......奠定基礎,提供......思路。
摘要通常有7個句子,分別描述不同的內容。其中1個句子描述背景、1個句子描述研究現狀、1-2個句子描述科學問題、2-3個句子描述研究內容及技術方法、1個句子描述結果、結論及意義。
常見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是結構失衡,即過多描述了某個方面的內容,如過多描述背景、科學問題或研究內容、技術方法等。由于摘要的字數有限,因此過多描述某些內容就會影響其他內容的描述。
3
關鍵詞
主要表現為研究內容過少或過多,或過于寬泛,重點不突出或不集中。研究內容與目標不能很好地相互呼應,研究內容無法準確地反映擬解決的科學問題并實現研究目標。也有部分申請書的研究內容過于偏應用研究,不屬于基金資助的范圍。
關鍵詞是申請書中最重要的學術概念,項目評審者在閱讀項目名稱后再根據相關的關鍵詞即可基本了解整個項目的基本信息,包括科學問題、科學目標、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及主要技術方法等。通常5個關鍵詞中可能有2-3個描述科學問題,1個描述研究內容,1個描述技術方法,1個描述預期結果和意義。另外,關鍵詞要進行有序排列,即依照關鍵詞的內涵及邏輯關系進行排列。
常見問題:關鍵詞選擇不規范及不恰當,沒有準確反映項目中科學問題、研究內容、技術方法、意義等,關鍵詞沒有按邏輯關系排序。
4
立項依據
立項依據是體現項目科學性、創新性的最重要環節,項目評審者對項目科學問題的評價主要來自于對立項依據的理解。因此,本部分內容的撰寫尤為重要,立項依據主要圍繞研究背景、科學問題的提出,科學假說的確立(包括解決問題的思路),科學意義及創新性進行描述。
研究背景通常由某個領域的研究現狀描述或研究歷史的回顧開始。主要圍繞已有研究成果如各種觀點、學說、已形成的研究結論,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等展開描述。背景的描述相對寬泛,是對某個領域(不是某個科學問題)現狀的描述,是為引出本研究的科學問題進行的理論鋪墊。背景描述中重點關注(聚焦)的問題,就是本項目的科學問題。而圍繞科學問題的描述則是立項依據中最重要的內容,如科學問題概念的界定(內涵、外延),分析對該問題的研究歷史、所取得成果(結論),存在的爭議;分析存在爭議或存在問題的原因,如認識角度、理論水平、技術手段的限制等;對一些重要的結果、觀點要進行適當解析及點評;分析其科學上的重要意義,說明解決該問題在科學上的意義和不解決該問題對后續研究及應用領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假說(科學問題及研究思路),并闡述本項目對現存問題的解決思路,及與以往所有研究相比具有的創意,如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思路或不同的技術手段,并預期項目完成后的科學成果,強化項目的重要意義;介紹本課題組前期工作,展示申請人掌握的相關理論和技術,說明具有完成本項目良好的工作基礎。
立項依據撰寫要點:把本項目科學問題中已解決的問題(既往研究背景)與尚未解決的問題(本項目的科學問題)都能夠清晰描述。撰寫過程最好擬定若干小標題,對研究現狀進行詳細描述;主要問題的引出(描述)如發病因素、病理機制、信號分子及通路、治療措施等應由面到點進行描述;在表述研究背景和國內外現狀時最好提及自己的工作;必須充分考慮非同行評委評審的因素。
常見問題:對研究背景提供的信息過于簡單,只是泛泛地描述文獻報道,沒有全面系統的信息,無法讓讀者完整、清晰地了解相關的研究現狀;把立項依據寫成了綜述。綜述是綜合描述及分析與某專題相關的研究工作,提供有關研究歷史及現狀的信息。而立項依據是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類似綜述的信息),提出科學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科學假說)。在立項依據中科學問題是聯系既往工作和本項目擬開展研究的橋梁。描述背景只是為了引出本研究的問題,科學問題才是重點描述內容,通常背景內容在立項依據中所占比例應在30%-40%,不宜有過多篇幅。
5
參考文獻
建議以英文文獻為主,適當引用國內同行知名專家的文獻;盡量引用與本項目有密切關聯的最新和最重要的文獻,新的文獻指近期發表的包括本年度發表的論文,重要文獻是指發表在最高學術期刊的論文,包括CNS發表的論文及本領域頂級期刊的論文,除了引用與本研究觀點一致的論文,還必須引用觀點不同的論文;適當引用自己的工作(說明自己研究工作的層次、水平及具有的研究基礎)。
常見問題:文獻陳舊不夠新,引用文獻太少(少于20篇)或太多(大于50篇);引用自己的論文過多尤其是一般水平的論文,可能使立項依據變成一家之言。
6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案
在對科學問題及科學假說闡明的基礎上,必然是對項目實施的描述,包括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等。研究目標回答“為什么做”、研究內容回答“做什么”、研究方案回答“如何做”的不同問題。
推薦的撰寫模式是先目標后內容,使研究目標、內容、方案、技術路線這一系列內容的撰寫符合由簡到繁的邏輯關系(形成塔形結構)。需要把握的寫作要點是繁簡適度、避免重復。研究目標應概括描述,并與項目預期的最終結論相呼應。研究目標的描述通常不涉及技術、方法(偶爾涉及模型),更不涉及觀察指標。研究內容是分解的目標,可依照觀察對象(動物實驗或臨床人群)或不同的實驗模型將總目標分解成分目標,以此為基礎進行描述。研究內容的描述涉及人群分組、動物模型或使用的技術、方法,但不涉及實驗過程和細節即不涉及各種觀察指標。研究方案是研究內容實施的各個過程的集合,是對所有研究過程最為詳實的表述,只要不是涉密或大家熟知的常識,就應詳細描述。包括實驗模型、觀察對象,分組、各種技術、方法的選擇、特點,各項觀察指標,各個實驗實施的詳細過程(某些方法技術可能需要附參考文獻)。
常見問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案描述的繁簡不當;研究目標用一段文字而不是分段描述,讀者需要從中判斷到底是幾個目標;某些內容在不同的標題有重復,或某些重要問題提供的信息少,沒有表達清楚。
7
關鍵科學問題、可行性及創新性
部分內容的描述將項目的精華、亮點再次提煉,加以重點說明。關鍵科學 問題是指對達到預期目標有重要影響的某些內容如某些理論問題,因為項目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與這些問題的解決相關。可行性分析應從理論、技術方法、實驗方案、已有的實驗工作基礎、已掌握的實驗技術、已具備的實驗工作條件包括空間和設備、團隊成員掌握的實驗技術等不同方面描述,說明具有完成項目的所有條件。創新性是通過描述本研究與已有研究的區別,分析比較提煉特色及創新性。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強調項目所在的領域、方向在科學上的重要意義并不等同于本項目在科學上就具有創新性及特色。必須要通過描述本項目與既往研究相比具有的創新點如研究視角、選用方法技術、實驗方案設計,本研究預期結果的科學性以及研究結論的科學意義等,由此體現項目的創新性及特色。
8
預期研究結果
預期研究結果是對項目實施的效果預測,通常分成兩部分描述,即研究結果及研究成果。前者描述研究結束期望得到的實驗或臨床觀察結果,要與研究目標呼應,要體現合乎邏輯的推斷和預測;研究成果即專利、論文、人才培養等。
常見問題:只有預期研究成果如論文、人才培養,而沒有預期研究結果的表述。
9
工作基礎
該部分內容的描述使評審者通過了解申請人既往從事的與本項目相關的研究工作及成果,由此判斷其是否具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能力完成項目。工作基礎包括兩部分內容,即與本項目相關的實驗數據、結果和已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申請書中在工作基礎和申請人簡歷兩部分都涉及提供學術論文的內容。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是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論文,而后者是申請人的全部論文(有時研究者會有不同研究方向的論文)。
10
對申請書的整體理解
關于科學研究主線與輔助描述內容的關系。研究背景、科學問題(科學假說)、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預期結果是整個申請書的主線即科學研究主線,首尾呼應,環環相扣。研究背景引出科學問題,科學問題決定研究目標,科學問題、研究目標決定研究內容,研究內容決定研究方案、技術路線,根據科學問題、研究目標、內容、所用技術對研究進行預測,得出預期結果。
關鍵科學問題、關鍵技術、可行性、創新性、年度計劃、工作條件及工作基礎是輔助描述內容。是對申請書特色、亮點、創意進行重點說明的補充和輔助描述。其中關鍵科學問題、關鍵技術、可行性、創新性,要通過概括、凝練(而概括、凝練是指描述終極目標、拓展的意義而非具體的實驗內容、過程、方法、技術的描述)進行輔助說明,不能將申請書的內容摘錄進行重復描述。而年度計劃、工作條件及工作基礎的描述則不能進行任何凝練或加工,必須實事求是的表述,必要時需通過提供佐證對相關信息加以說明,以便證實其真實性。
關于科學問題(科學)與研究過程(技術)的關系。研究背景、科學問題(科學假說)、研究目標是圍繞科學(科學問題、科學性)進行的描述。研究內容、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是圍繞技術即研究過程(操作、實施)進行的描述。科學問題體現、決定研究的起點、科學意義及創新性。方法技術的先進性及可行性也會影響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從而影響整個研究的科學價值。
…………
來源:張策,崔永萍,郭大瑋?. 撰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的技巧及要點[J].中國科學基金,2018, 6.(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