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新浪眾測提供了一次美輪美奐的體驗,通過了這半個月和Mavic Pro的親密接觸,打算將自己對無人機的所有操作心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各位,從入門到精通可能看這一篇就足夠了。
面對現在市面上那么多不同種類的無人機,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無人機確實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從來沒有玩過模型飛機的朋友更是一頭霧水,那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臺無人機了?
就拿大疆目前的產品線來說,幾款主流品類為精靈3、精靈4、悟1、御,價格從2k 到2W 不等,我最早買的無人機就是精靈3。那會也是狠狠心咬咬牙然后分期購買了,精靈3有幾種款型,Standard相對來說比較初級因為圖傳距離理論可以1km實際也就六七百米,很容易失去圖傳對于新手而言看不見圖像就會非常的慌亂,所以我自己不太推薦精靈3S及之前的款型作為入門機型,所以大家購買的時候可以從Phantom 3 Adavanced及之后開始考慮,圖傳距離可以達到5km且比較穩定,上升高度也可以達到500m。
我自己接觸過的就是以上的這幾款了,再早的機器我沒有購買。可以從圖中大致看到包裝的情況,整體給我的感覺御的盒子非常的緊湊,其次是精靈4的泡沫箱,悟因為體型巨大所以包裝就相當大,相當于6個御的盒子那么大了。專業程度來說精靈系列和御都屬于消費級,悟、筋斗云等屬于專業級,之所以為專業級因為云臺的可更換鏡頭設計加上可以雙人控制所以《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里面經常可以看到悟的身影。
那作為普通家庭其實最大的用途就是在旅行中記錄一點一滴,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導演,安全肯定是第一位其次是易操作,所以有避障功能的無人機肯定是我優先推薦的,所以目前來看最可能就精靈4和御是在消費級里能夠滿足的。
從圖中來看Mavic Pro的質量是精靈4的一半左右,飛行速度和飛行時間相差無幾,在相機方面Mavic Pro用的是視角較窄的 78°鏡頭,但光圈為F2.2,Phantom 4用的是視角寬廣的94°鏡頭,F2.8光圈。這個差別想必稍微知道一些攝影知識的就會明白其中的含義是什么,在后續的評測中也會比較詳細的說明。4K視頻的拍攝從Phantom 3 Professional版本就已經普及了,所以對于視頻質量有高要求的朋友可以從精靈3專業版開始買起,新手入門的話其實我覺得目前Phantom 3 Adavanced更高。
Mavic Pro更加適合的是經常需要輕裝旅行的朋友,因為足夠小巧加上高性能的傳感器、相機,如果嫌單反太重的話完全可以考慮直接用Mavic Pro加上日常用的手機完全可以拍出刷爆朋友圈的大片。
簡單介紹了一下無人機的選購,主要是因為可能很多讀者可能看完了這篇文章后對無人機長草但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或者等不了很長時間(目前Mavic Pro還沒有現貨),接下來就是帶大家看看Mavic Pro包裝里都有些什么。
一張圖讀懂它的大小如何,之前還覺得無人機分性別,因為大小的原因。Mavic Pro大小和iPhone 6Plus的大小差不多,折疊之后可以放在自己的書包或者其他任意地方,有需要的話可以裝在布袋里。
和我的精靈4的盒子對比了一下,發現正面的感覺有點類似。
從上面看大小就很明顯了,加上精靈4的遙控器就比御的遙控器要大很多,所以盒子肯定要厚實很多。
然后和悟1做比較,這個就看起來更小巧了,從便攜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革命性的一代產品。
來一張和御姐的合照開始接下來的開箱部分。
因為情懷,所以我決定將開箱帶入航模隊里,和初代的固定翼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在這里插一句嘴,無人機目前主要市面上的分為多旋翼、固定翼、直升機,Mavic Pro就屬于四軸的固定翼。
打開盒子的過程并不復雜,機身和遙控器一打開就能看見,還有一些配件放在了他們的下面藏著,非常的簡潔。
將所有的物品全部取出后,較之前使用過的其他產品有所不同的就是鏡頭多了一個球星保護蓋,適配的線多了幾條不同的,同時大疆公司專門為Mavic Pro增加了一條DJI Care換新計劃(Mavic Pro),提供兩次支付少量RMB換新的機會,有點像手機的碎屏險。
出廠時已經有兩個槳葉已經裝好,還有上面的兩槳葉需要我們自行安裝,同時配件里送了兩對槳葉方便我們更換,畢竟這屬于易耗品。
8.3寸的快拆槳葉設計比較巧妙在于可以折疊,旋轉的時候可以自行展開。
云臺和相機是一體化的設計,比之前的云臺相機都小巧了不少,大小和一毛錢的硬幣差不多,我把這個當做Mavic Pro的一個亮點,因為相機和云臺這樣的精密儀器一旦做小了里面的部件也跟著變小,又增大了拆機的程度所以這一次我放棄把它拆了的打算。
仔細看機身正前方有一對“小眼睛”——前視視覺系統,當無人機向前飛行的時候能夠識別前方的障礙距離機器有多遠,太近了也會發生警報。唯一要注意的是夜晚和面對白色、反光的物體前視視覺感應可能會失靈。
遙控器較我認識的手柄來說還算比較特別,也屬于折疊的設計,同時正面的按鍵也豐富了,加上遙控器有屏幕了,開機的方式同樣是先短按再長按,短按顯示出廠狀態電量為37%,開機后顯示屏上也會顯示飛行高度,速度,距離,電量等基本信息,這極大程度方便了如果手機沒電的時候我也可以清晰在手柄上看到飛機的參數。
手柄的側面凹槽部分就是為了夾住手機而設計的,不過太厚的手機殼可能就無法夾住了需要去掉后放入。別看出廠狀態上面是蘋果的lighting接口,盒中還有安卓的mirco-USB和Type-C兩種轉接線,充電時可以使用普通數據線進行連接。
下方還隱藏了一個USB接口,如果你想知道平板能否接入這個孔可就非常有用了,只需要將數據線一端插入其中一端連接Pad即可,依舊有一個要注意就是如果要連接下方的接口時候務必要將側面的Micro-USB接口線拔出,不然不能識別。
Mavic Pro的遙控很有以前玩的PS手柄的感覺,非對稱設計的折疊天線,向內折疊的手機支架給人非常不一樣的感覺,加上兩個搖桿的大小和齒牙都有相應的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功能鍵發生了改變,左右肩是錄像和快門按鈕,它們下方是控制云臺的撥輪和控制相機參數的撥輪。后面的功能鍵也是需要自己去自定義的。
可能很多有童年的小伙伴就會對這個手柄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就比如這體驗的半個月多時間就被很多朋友愛不釋手。
關于電池我需要提到的一點就是一塊電池是肯定不夠無人機飛行的,我另外又購置了兩塊電池盒一個電池管家,管家的意義在于可以同時把四塊電池放入其中,但是每次都是單獨給一塊電池進行充電,這樣可以保持充電電壓穩定,切忌不要讓充電器同時給手柄和電池一同充電。
感覺它躺著很舒服的樣子啊,原諒我想歪了,底部主要是鎂鋁合金散熱板,還可以看到有超聲波傳感器和下視視覺定位系統,讀書甚少的我給這個設計跪了,簡約而不簡單估計說的就是如此。
可能很多人要問這個無人機降落在地面上怎么連個支架都沒有,那你就錯了,下面這兩個突出的部分就是它的腳架,別看就這么一丟丟的高度,足以保護傳感器和定位系統不被磕碰。
DJI MAVIC的logo隨處可見,這個球形的鏡頭保護蓋除了保證云臺和相機的安全性以外,還可以在不用的時候防止灰塵的進入,接下來御姐就進入了逗比模式了!
騎著大白一號的御姐如此瀟灑,已經會開飛機了。
這一架是云翀八號,御姐也輕松駕馭!
御姐鉆進了黑天使的駕駛艙里▲
來,干了這兩瓶雪花,讓我們一起勇闖天涯!
這個畫面有點污,不忍直視!
最后來一瓶會稽山,今夜可以睡一個好覺了。
看完了御姐的各種姿態后,可能最讓我好奇的還是操作上有何不同,拿到產品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載軟件——DJI GO,緊接著就是第一次連接無人機后需要注冊一下。
我將以上的步驟給大家截圖出來,主要是方便沒有接觸過類似產品的朋友,差不多都是以上幾個步驟,起名字、設置操作喜好、快捷鍵設置、新手教學、更新固件。結束了以上的幾個方式之后就算這臺無人機已經綁定了它的主人了。
為了讓大家看的更加直觀一些,我進一步來說明一下飛行前你必須知道的一些操作,差多看完了這些你就離精通不遠了。
之前已經簡單減少了遙控器,讓后我用矢量圖讓大家更加直觀的看一下到底有多少按鍵,每一個都有什么用途,不過這個還是需要實際操作才能慢慢記住。
飛行器和遙控器的開的方式和關的方式是一樣的,短按一次放開再長按一次,會聽到大疆的特有的滴滴滴起伏的聲音,關的時候亦如此,不過要注意的是:開的時候先開遙控器,再開飛行器;關的時候是先關飛行器再關遙控器!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在控制器啟動之后你的無人機才不會被別人的控制器遙控走,所以才有新的機器需要對頻的問題。
校準指南針也是初次飛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不過也不是每次飛行都要校準,當你兩次飛行距離較遠的時候需要校準,校準的時候要避免電磁干擾所以要遠離信號較強的地方如停車場、辦公樓等。
當完成了指南針校準之后就是起飛前的準備,新手建議起飛的時候機尾朝向自己,這樣你的控制器的方向才能和飛機的方向是一致的,當遙控搖桿內八字或者外八字電機就啟動了,緊急情況下關閉電機也是同樣的操作。這個時候如果是美國手的話左手遙桿輕輕向上推飛機就起飛了,如果不知道美國手、日本手、中國手等遙感模式的話可以簡單了解一下,就是左右手操作會不一樣并非是美國人用美國手,中國人用中國手。
以前玩固定翼玩的多的比較喜歡用日本手,因為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以及一些空中姿態調整會比較方便一些。
以美國手為例,可以看到深藍色的部分控制的在上圖中有一一對應,左手上下對應了飛機的起降,左手的左右對應了飛機的順時針、逆時針旋轉;右手的前后左右就對應了飛機的前后左右,一目了然。
Mavic Pro定位“玩”,而玩最關鍵就是便攜,恰好有一天約了朋友外拍就發現自己的遙控器是沒電了,我當時就心碎了,突然想起來Mavic Pro可以通過手機Wifi連接不需要遙控器也可以飛,然后心情大好。
在機身的側面插SD卡處我們可以看到有一次Wifi和RC切換的按鈕,另一邊的圓形按鈕是對頻按鈕,我們將其切換到Wifi模式。
然后Wifi的密碼并不是12341234,而是有一個不規則的隨機數,這個就需要大家在機臂或者電池倉的位置來查看了。
然后用手機直接連接之后可以看到雖然沒有物理按鍵的觸感,但是這樣也可以進行一些智能模式的拍照。
依舊是以美國手為例,左側區域和右側區域從中間分開,根據手指的滑動從而模擬遙控器的方式,不過操作的距離有限制,在Wifi模式下大概圖傳和操作距離在30-50m之間。
初次嘗試了一下覺得還是挺好用的,對于此刻遙控器正好沒電的時候真的是救星。
從屏幕上可以看到App和之前的差別并不大,只是顯示的方式更加簡約了,默認為了GPS模式,手機操作下是沒有姿態模式的。
選擇智能模式中的跟隨模式,飛機就會自動跟隨綠色框框內的人或車輛等移動的物體,識別率還是比較高的而且不容易跟丟。
智能跟隨模式可以設定的主要是高度、速度,跟隨方式。
當他自己拿著手機給自己拍攝的時候也是毫無障礙的。
這個時候我真的羨慕那些會滑板的少年。
通過調整飛行器的高度,云臺的角度也會自動的發生改變,保證跟隨的人在畫面的中心。
可以看到當被拍攝的人返回的時候,無人機的跟隨模式可以是倒退進行的。
不管如何運動,跟隨的人總是在畫面的中心,就算升高飛行器的高度,也能夠保證不丟失目標。
簡單介紹了手機操作和跟隨模式之后,我們來介紹一點進階的內容,保證可以讓你在使用中能夠玩出不一樣的花樣。
Mavic Pro選用的F2.2的大光圈,所以夜間拍攝肯定相比F2.8的精靈系列要要很多,那到底拍攝如何我們來看看。
在晚上的時候從屏幕里看到的景色是這樣的,真的是噪點感人。
然后我在設置里將參數調整為8s的曝光時間然后依次降低,看看噪點如何。
在App里預覽之后發現感覺拍攝當天風力還是挺小的,然后大概5s左右效果是是最好的。
因為曝光時間太長會拍到光暈但是也會有點模糊,大概懸停5s可以保證畫質的清晰度最佳,這個也是根據當天風力所決定的。
有了無人機之后就喜歡去一些十字路口來正上方來長曝光,都是原圖直出的!
Mavic Pro在固定的情況(非空中懸停)下,8s長曝光照樣可以用自己的手機后置閃光燈玩光繪攝影。
提到航點拍攝就不得不說一下Mavic Pro的全新的 OcuSync 實時圖像傳送技術,之前大疆的lightbridge技術最遠支持5km的圖傳,這個直接將其他公司秒殺了,如今這個數據依舊被刷新,現在已經達到了7km,不過這個應該是理論值(也就是無風阻無熱損等狀態下),真實情況下應該差不多電池夠飛五公里往返。
說到航點飛行在這里不得不安利一個軟件,雖然比較貴我還是破費了。
關于航點飛行主要是飛一些具體你想描繪的地方,同時這個軟件還不僅僅如此,想要玩FPV第一視角也可以用這個軟件輕松實現。
我還是比較支持正版,所以建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購買使用。
地圖的方式采用了Google地圖的源,我選擇的是3D地形的方式,準確度還是非常高的。
當你勾選Waypoint模式后,就可以在右上角選擇添加航點進行,這個比DJI Go自帶的航點飛行更加人性化而且還支持手寫的方式。
比如我寫了一個“新”,之后系統就會自動識別并挑出航點。
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這個航點設置好了之后有一個先后順序,而且每個點之間的距離也告訴我們了,左下角同樣告訴我們總共要飛行的距離為1.5km,飛行時間為4min,飛行的速度可以自己調節從而飛行時間也會改變。
航點拍攝主要的用途就是你面前有一個非常大的建筑你想環繞,但是遙控器如果被建筑物擋住之后是可能失去信號的,然后飛機就會自動返航而不會繼續環繞,事先先給飛機安排一個航點飛行的任務可以大大的減少工作的難度。
順著上面說到的Litchi的用途還有一點就是FPV模式的飛行,事先要準備的就是有一個簡易的虛擬現實的頭盔,成本幾十到一兩百不等,作用是為了分屏。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遙控器下面的USB孔來連接手機了,因為之后要將手機插入到虛擬現實眼鏡里,這里面選擇FPV模式。
可以看到屏幕已經被分成了兩側,然后也會告訴我們所有的飛行參數,這個還是比較實用的,如果不需要基準線、參數都可以選擇勾選掉。
這樣更感覺有一種第一視角的沉浸式體驗!
可別說第一視角的感覺瞬間高大上了有木有,其實成本就是增加了一個頭盔加一個軟件的錢,可別說我沒告訴你。
就是因為這個體驗感太好,兩人開始搶遙控器了!
其實這樣的體驗只要你有無人機就可以做到,心動不如行動。
因為我已經用各種無人機拍了上萬張照片了,也經常會和朋友去分享一些我自己拍照方式,現在也毫無保留的來分享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拿到無人機之后首先要想到的是一些創意,而且是在我們正常狀態所無法完成的創意,所以從上面的幾張圖來看其實就是很好的借位。
上面這個在眾測有投稿過,http://zhongce.sina.com.cn/article/view/846/,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還有就是拍公路的時候盡量選擇要么黃金分割、3:7、1:1等比例來拍照,如果沒拍好也沒事,可以后期進行旋轉等方式。
在城市里拍照的時候也是需要找好時間,最佳最適合的時間就是早晨和黃昏,那些時候光線比較好,照片不容易過曝,畢竟無人機都是定光圈的,所以稍不注意就過曝了。
風景拍攝的時候最佳的方式就是畫面中只有一個畫面中心,這樣大家的目光很容易就被吸引走了,主題要突出。
關于夜景拍攝就完全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了,最好是風平的時候那樣無人機不會晃動,然后開長曝光用手動模式來進行拍攝,這點是需要有一定攝影基礎的,搭配適當的參數來進行,切忌一定要關閉前臂燈!!!
感覺滿滿的干貨太多想和大家分享了,因為現在飛機已經足夠智能了,所以飛手的地位在逐漸的下降,慢慢都是傻瓜式的操作讓無人機進入千萬家。
先分享一下我的DJI飛行數據,這個相當于自己的一個飛機記錄,每次的飛行都會有詳細的記錄,包括你在哪兒飛的,飛行時候的操作如何都會有詳細的記錄,在體驗Mavic Pro的這段時間我帶它去了很多地方,因為上海一直下雨又想出好的評測只能出省。
現在這就是我出行的標配了,將Mavic Pro裝箱,高鐵上的位置雖然狹窄也完全可以放得下Mavic Pro。
記得有一期爸爸去哪兒也來過這里,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非常的贊!
小朋友很快學會了Mavic Pro的隱藏功能,就是將其放在地上云臺向上30°,就可以自拍大長腿了。
準備開始穿越樹林!
這個技巧是開啟地形模式同時關閉前視覺感知系統,這樣可以在林間任意穿行。
倒退拍攝時候也要足夠的小心,這個時候可以選擇智能模式中的航向鎖定,操作起來就不用變換思路。
這個時候的操作技巧就是左手搖桿控制右手完全可以不用動,向上撥桿的同時給一部分的旋轉偏量。
因為是室內拍攝所以沒有GPS信號,純姿態模式飛行。
因為在室內飛行所以開啟智能模式中的三腳架模式!
首先需要一些一起配合的小伙伴,大家都非常的歡樂有木有!
哈哈哈,這個進入的有點突然!
有種敲開幸福的大門的感覺有木有!
陪同好兄弟一同走向新娘!
手動姿態環繞模式,幸福瞬間一一記錄。
升高到一定高度后還可以拍到鴿子,真的是非常不錯!
西施故里也是景色宜人啊!
美女鎮樓!
最喜歡做的莫過于去分享一些好的體驗。
手抓Mavic Pro。
進行了這么多天的帶你睡覺帶你飛,差不多把我能想到的飛行方式都一次性分享給大家了,除此之外還進行了幾次拍攝。
經過幾個小視頻的拍攝大家應該能夠更加直觀知道Mavic Pro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