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沈小星
來源丨沈小星(ID:Stevenandbook)
編輯丨阿干 正文丨2079字 5分鐘
拿死工資
正在變得越來越尷尬
按部就班地賺錢,僵化不動的收入,沒有太多的可能性,這就是死工資。
我曾經在一家外企奮斗了五年,每月發工資的日子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也是我特么最焦慮的日子。因為沒有懸念地做著重復性的工作,這樣日復一日,今天就能想到自己一年后的樣子,這是很多人都厭惡的狀態。
后來實在憋不住,我換了老板。
因為我明白一件事,工作經歷不等于工作能力,越老越吃香是屬于上個時代的事情了。
而有些崗位,注定拿著死工資,那些沒有迭代和可能性的工作,長此以往,拖垮的不僅僅是你的歲月,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雖然不得不承認,拿死工資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收入模式,但在這一輪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正在變得越來越尷尬。
什么清華北大
都不如膽子大
“你今天一小時又賺了2萬人民幣啦!”
“是的,上完課還要飛另外一個地方。”
“滾,財主,呵呵!”
每次看到我的一個朋友,發朋友圈狀態,我就特別嫉妒,就在朋友圈點贊,調侃他一下。因為他每到一個城市講課,我就知道他一場課又至少賺了2萬人民幣,一年大概150多場課。
他是一名高級理財培訓講師,和我同齡。當年畢業后,去了一家理財培訓單位,月薪三千,一干就三年,在這個行業里換了幾次老板。幾年后在行業內小有名氣,從培訓公司出來了,另起爐灶自己創業。
這小子膽兒挺大啊,難道他不知道自己出來創業有風險?
我想,當然不是。一個人主動換老板,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受氣了,另一種是老板錢給的不到位。
對于一個優秀的人,如果因為受氣就選擇離開,那這個人的格局就太小了。
以我對他的了解,顯然他的能力是超過了工資的預期。我們的死工資,從來就不可能走向財富自由。這個道理,作為一個北京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理財培訓講師,他比誰都清楚。
什么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
當然膽子大也是有前置和底氣的。他在培訓的這幾年當中,給幾十萬職場白領授課,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信用背書。
也就是說,前期公司不斷的培訓他,不斷的塑造他的個人品牌和資源,遠遠比他所拿的死工資,要重要得多。
換句話說,假設你從一家公司辭職,如果只是拿走了你用時間換來的薪水,那說明你工作上的努力,只是個笑話。因為一個公司能給你的資源,遠比發給你的薪水重要得多。所以在職場,我們不僅僅要認真,更要聰明。
記住,未來個人的崛起將成為這個時代新的流量渠道。一個人就代表了一家公司,什么合伙制、雇傭制終將逝去。
收入差距越來越明顯,而你的年薪,很有可能就是別人的月薪。
思維在轉變,選擇更謹慎
那么再挖一層,回歸本質。這個時代,工資收入的門檻是篩選人群最精準的門檻,否則也不會有什么,藍領,金領,灰領。
那么我們這一代普通人如何迅速崛起,獲得更多薪酬,分得更多的蛋糕,讓你的月薪,成為別人的年薪?
無可厚非,除了具有職場核心競爭力。拿高薪不能只看眼前,選擇必須前置。換個方式更好理解,哪有一上來就高潮的,前期的調情很有必要,適當的時候引爆那個點!
畢業后,當你在擇業時,需要認真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因為它將直接體現你今后所屬在不同行業的薪酬。我的建議是:
今后無論做什么工作,都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創業者層出不窮,而互聯網最大的載體之一就是微信。
這周,一個以前根本不會用微信支付的房客,這次直接用微信給我轉了三千的房租。告別傳統支付方式,讓彼此的時間,更有延伸性!
思維在轉變,選擇更謹慎。
無法逃避,每一次的職場選擇不僅僅都是希望,更多是職場陷阱。這個時代注定是一部分人的機會,也是另一部分人的噩夢。
比如互聯網的出現讓傳統媒體人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繼《萬象》、《環球財經》,《他生活hislife》,《好運MONEY 》宣布即將停刊。媒體大佬何力、劉洲偉最近也離開傳統媒體。
我一個朋友幾十年一直做傳統生意,靠賣信息賺錢,俗稱中介商。
他常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如今客戶選擇權被無限放大,互聯網讓價格更透明,靠維系老客戶,一年下來就只能賺點生活費。
是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無限發達必將“奪去”一群人的飯碗。原因很簡單,他們將不會比別的普通人知道得更多。
我們往前再走一步,深入會發現最徹底的競爭是跨界的競爭,你認為收費的主營業務,一個跨界的進來,免費。因為人家前期根本不靠這個賺錢,你美滋滋的活了幾十年,結果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移動說,搞了這么多年,原來騰訊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如今一個移動營業廳的柜臺人員還不如做微信付費社群的賺的多。我同事的小舅子18歲,通過做社群,已經賺足了未來上大學的所有開銷。更為可怕的是后者在做一個源源不斷的變現渠道。而你為什么還不辭職,因為你害怕離開這個平臺,離開這個公司后就只能重新規劃。
前者為平臺做,后者為自己干,哪個更具有 Future,一目了然。
未來對于那些沒有可能性的工作,靠拿死工資的人注定是被社會淘汰的一批人。
看似我們在職場內的穩定,每月固定的收入,旱澇保收。其實死工資是這個時代一個人最大的陷阱,不應該成為你在現實里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