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大橋
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首座跨江大橋
也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在黨的二十大前夕
迎來通車65周年紀念日
你知道嗎
這座大橋的設計方案
有四位無錫籍專家的心血!
顧懋勛(1896~1975):無錫人(堰橋鄒岐),我國著名橋梁專家。北伐戰爭時,他搶修過濟南黃河大鐵橋;抗日戰爭時,他考察了全國各地被日軍空襲毀壞的橋梁并提出搶修意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橋梁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有他的一份功勞——因為他的修改建議,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1975年病逝于武漢漢陽,歸葬于南京雨花臺功德園。
他修改蘇聯專家方案獲認同
為國家節省大量資金
1950年顧懋勛奉調北京鐵道部,任設計局橋梁科科長。習慣在工程第一線工作的他不習慣坐機關,不久后他就主動提出要求參加實際橋梁設計工作,此時武漢長江大橋正在籌備建設中,于是顧懋勛就被委派至武漢參加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任鐵道部大橋局副總工程師。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長江的橋梁,其設計是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完成的,為了與前來武漢協助大橋建設的蘇聯專家交流,顧懋勛還努力學習俄語。
最初,蘇方給出的方案是大橋跨江面和跨陸地部分均系鋼結構,但這樣的造價比較大。后來,顧懋勛就提出一個修改意見,即大橋的跨陸地部分可改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且橋體開孔的位置和大小必須符合市政規劃。這樣修改就可為國家節約大量資金。這個意見提出來后,得到了蘇聯專家的贊同,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少見的。據介紹,武漢長江大橋(連同配套工程)總投資預算是1.72億元人民幣,實際只用了1.384億元;大橋本身造價預算7250萬元,實際只用了6581萬元。
也因此,顧懋勛在1956年先后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范、全國鐵路先進生產者與全國先進生產者,出席同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他曾在大會上發言,并受到毛主席和國家領導人接見。著名作家臧克家曾去探望他,并發表文章介紹其業績、生活及為人等。
錢令希(1916~2009):無錫人(鴻聲里),我國著名工程力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開拓者,大連理工大學第二任校長,在橋梁、水壩、港工、造船和國防等工程中發揮了力學研究的作用,擔任過武漢長江大橋工程顧問、參與過南京長江大橋規劃工作。1998年起為中科院資深院士,2009年病逝于大連。
他淡泊名利拒絕被提“XX之父”
為國家諸多工程傾力計算
2022年8月17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刊發《錢令希的力學人生》一文,作者堵力(無錫人,中國青年報高級記者)讀剛出版的《力學篤行:錢令希傳》后,回憶了2004年采訪錢令希的點滴:
“我剛拒絕了中央電視臺的《大家》節目”。當代著名工程力學家和教育家錢令希,對我這個無錫小同鄉說起他剛掛斷的電話。
我很吃驚:“《大家》現在多火呀,干嘛不去?你不去誰有資格去啊。”1955年,年僅39歲的錢令希當選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學部委員(院士),可謂青年得志,早早就完成了很多人六七十歲還在孜孜以求的目標。“我是小家。”他以慣用的幽默逗我,然后認真地告訴我,大家,排在我前面的多著呢!
還有一次在北京海軍總醫院,錢老正要做手術,我為了讓他開心就說:你知道嗎?好多人都說您是×××之父!他本來瞇得很小的眼睛忽然睜開:“我可不是什么之父!一個國家大工程,要用成千上萬人,幾十萬人的努力。我算什么,不要給我封什么帽子。”
事實上,這本由中國科協組織編撰的書(指《力學篤行:錢令希傳》)中提到,錢令希參與設計了中國近現代最初的鐵路橋梁,參與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建造及南京長江大橋和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規劃,帶頭承擔了我國第一個現代化油港的設計任務和主導了核潛艇的力學計算,以及人民大會堂的設計建設。
華有恒(1926~2011):無錫人,先后任職于鐵道部設計總局武漢大橋設計組、大橋設計事務所、武漢大橋工程局設計處、武漢橋梁學院、九江船舶管理處、大橋勘測設計院、武漢長江二橋工程指揮部等單位,歷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處副總工程師、處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1992年退休后返聘為大橋局技術顧問,2011年7月病逝于武漢。
他設計武漢長江大橋鋼梁方案
還參加九江長江大橋建設
以上資料照片里的這6個人,是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同班同學,后來全都參加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工作,各自負責不同的方面,前排左一就是華有恒,他參與的是武漢長江大橋鋼梁方案設計。
后來,華有恒1954年在鐵道部大橋設計事務所負責武漢市江漢橋四次超靜定板桁混合梁鋼橋設計;1986年在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測設計院負責九江長江大橋180米鋼桁梁全伸臂安裝設計,主持雙層吊索集設計,并參加施工;1993年在武漢長江二橋工程指揮部負責400米斜拉橋現制混凝土主梁500噸復合型牽索掛籃設計,并參加施工。
所獲榮譽也很多:1993年獲鐵道部頒“九江長江大橋雙層吊索架設大跨度鋼梁新技術”二等獎;1994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頒“多用途浮箱”一等獎;1996年獲鐵道部頒“大跨度斜拉橋500噸級復合型牽索掛籃施工技術”二等獎;1997年獲鐵道部頒“京九線九江長江大橋建橋新技術”特等獎。
陳新(1932~2011):無錫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橋梁工程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長期致力于橋梁總體及基礎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在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九江長江大橋、錢塘江二橋等橋梁的設計建造中,屢有技術突破和創新,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的人生與多座長江大橋結緣
為國家創造過兩項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