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僅是我本人對老師課程的理解,您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看老師的授課視頻,祝您福慧雙增!
神堂穴:心俞外開一寸半,或第五椎下外開三寸。心藏神,所以用神堂命名,加強心俞的作用。比如肺藏魄,所以用魄戶命名肺俞外開一寸半的穴道,加強肺腧的作用。
譩譆:第六椎下外開三寸或督俞穴外開一寸半,治療血癌時可以針或灸譩譆幫助督俞穴的效果。古書上說,讓病人叫譩譆兩個字,那個脈就會跳起來(老師意思這個不是真的)這是因為古人隔著衣服不好找穴,我們可以按照骨頭去找。
膈關:第七椎下外開三寸或膈俞外開一寸半,治癥和膈俞差不多:小便黃,大便不好。
魂門:第九椎下外開三寸或肝俞外開一寸半,肝藏魂,輔助肝俞的效果。
陽綱:第十椎下外開三寸或膽俞外開一寸半。
意舍:第十一椎下外開三寸或脾俞外開一寸半,脾藏意,意念、意志。意舍,輔助加強脾俞的效果。脾俞+意舍治癥:肚子脹滿(脾主少腹),大便滑泄(脾主濕),小便色黃(脾主黃色,本來黃色應該待在脾里面的,因為脾虛了,所以藏不住,黃色營養跟著小便出來了)。治嘔吐、消渴(脾在中焦,主中消),身熱目黃(?)。
胃倉:第十二椎下外開三寸或胃俞外開一寸半,同前面一樣,輔助胃俞的效果。
肓門:第十三椎下外開三寸或三焦俞外開一寸半。我們所謂的三焦,其中乳房就屬于三焦系統,所以治療乳房的問題可以三焦俞+肓門+石門,石門是三焦的募穴,有絕育的功能,針、灸都可以,硬塊、乳癌都可以。乳癌如果在十三椎有壓痛可以這樣治,如果這里沒有壓痛,則不一定要在這里選穴治療,乳癌有很多的穴位可以用。
志室:第十四椎下外開三寸或腎俞穴外開一寸半,臨床上一起下針幫助腎俞的作用。
經外奇穴:痞根穴,第十三椎下外開三寸半的地方,向下找一點點。痞根,顧名思義:痞塊之根,中醫認為腫瘤、硬塊都有一個根,就好像樹木有根一樣,如果把樹砍掉,根不砍掉,樹還會長回來。所以這個穴道用來診斷腫瘤,有沒有腫瘤?治好了沒有?同時也可以在這里下針把根斷掉,腫瘤、硬塊可以從這里從腎臟、身體里面吸收營養。
胞肓穴:第十九椎下外開三寸,近取穴,排泄系統癥治此。
秩邊:第二十椎下外開三寸,治療痔瘡的有名穴道。
秩邊+長強+溫溜(大腸郗)+孔最(肺郗)(肺與大腸相表里)
對痔瘡消炎、鎮痛、止血都很好。
承扶穴:臀部股溝橫紋正中間(圖),對坐骨神經痛、腰痛很好,還有痔瘡、小便等。用三寸針直接深扎,扎到骨頭上,否則沒有效果。
殷門穴:膝蓋彎處正中間是委中穴,委中與承扶連線的正中間,不常用,承扶和委中太好用了,殷門根本用不到,知道有這個穴道就好了。
用的比較多的是委陽、委中穴。委陽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絡穴,是別絡,也就是支干,不是主干道。也是三焦的下輔助。原絡治療時,會用到陽經的原穴,加對應表里經的絡穴。
委陽穴:淋巴結腫大,比如腋窩手腕處等。
補充:淤血,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針灸或處方都有很多方法。
痞塊,是氣瘀堵了,氣屬陽,用行陽的方法。陽不走的時候,陰就會累積起來。
中醫的觀念認為陽(氣)行6寸,陰(血)才開始走,所以氣一直在血的前面6寸的地方在走。
陽:看不見的屬陽,比如氣
陰:看得見的屬陰,比如血,積塊,腫瘤
(講五臟六腑時,五臟是藏在里面的,是看不見的,屬陰;六腑是看得見的,屬陽)(需要咨詢解答)
委中穴:非常有名的大穴,去血放毒,麻風病,背痛,皮膚癬。
美國臨床上有一種癥,翻譯成中文叫卡布奇肉瘤,呈現的癥狀是:肚臍以上才有,肚臍以下完好無損,上半身的肉瘤長了那么多,大的有葡萄那么大,滿滿的正背面都有,有的破掉,里面有白色津液流出。很多醫生可能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種癥在美國聯邦政府看到的話,不用驗血直接下結論: AIDS(艾滋病),是法定的病。這種就用委中放血去毒。
委中放血用在幾個地方:一,解毒,二,麻風病,治這種傳染性很厲害的病的話,放血時要戴手套。
一,卡布奇肉瘤放血案例:
用水或米酒拍打委中部位,看到青筋冒出來,刺破吸血。星期一治療,星期三復診,已經全部沒有了,連老師自己都驚到了。臨床上很多的案例看到,卡布奇肉瘤一開始在舊金山一帶同性戀團體發現的,他們吸毒。
如果說艾滋病是因為艾滋病毒在體內出不來,但是毒放掉之后,表證卡布奇肉瘤沒有了,檢查艾滋病毒還在,這個怎么解釋?
其實老師在美國臨床上看到很多艾滋病人,根本就是中藥里面的“白虎湯”癥,一劑下去,病人就會感覺透心涼,很舒服。可是西醫卻緊追不放(艾滋病毒還在)。實際上這個病是吸毒引起的,還有跟小兒麻痹疫苗有關,以后講到方劑的時候再學。
二,麻風病癥狀,眉毛掉了,有些人鼻子也掉了,傳染性很強。
所以,委中穴又被稱為血郗穴,血里有任何的毒都可以在這里治療。
委中穴是膀胱經的合穴(圖),土性,而陽經井穴是金性,膀胱經是陽經,是水性。金生水,所以膀胱經的井穴(?是哪個)是膀胱經的母穴。根據中醫口訣:
“補井當補合,瀉井當瀉榮”
所以就用合穴——委中穴代替原本的母穴,在委中做膀胱經的補法。膀胱經在后背那么大兩條,所以幾乎所有的背痛都是在委中上下針。
補法:隨,順,陽,提
隨(迎)著經絡的流向為補(泄)法
順(逆)時針很快轉動,再慢慢回來為補(泄)法
順(逆)時針轉動3579(68)陽數(陰數)為補(泄)法
扎針結束以后,向上提(下推)一點為補(泄)法
擔法與截法:擔法,就像扁擔挑擔子一樣,比如一個人承扶位置痛,委中位置痛,正好中點是殷門穴,一針下去兩邊的痛都好了。再比如肩膀痛、手腕痛,中間正好曲池穴。技巧很多,但是要注意針法,還有commonsense(常識)。
截法:比如手被砍了,大量出血,在出血的上一寸(靠近身體的地方)下針可以止血,如果還出血,繼續上一寸下針,一定會止住的。
還有一個帶狀皰疹用截法,下節課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