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僅是我本人對老師課程的理解,您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看老師的授課視頻,祝您福慧雙增!
俞募治療:每一個內臟都有俞穴和募穴,兩個穴位同時用就叫俞募治療,主要用于內科病。
比如:氣喘,肺的問題,可以下針后背肺俞穴+肺募中府穴。
再比如:胃口不好、不想吃飯,可以下針后背胃俞穴+胃募中脘穴。14歲以下的孩子不留針,直針進,直針出。
內科病顯現出來的寒癥用灸,熱癥用針。
熱癥:嘴巴燥渴,喜歡喝冰水,舌苔是黃的,全臉赤紅,脈是弘大的(?),便秘或下痢濃臭,小便黃……
寒癥:也會下痢,但是是吃什么拉什么,食物不消化,面色蒼白,舌苔是白的,不口渴,倦怠,聲音沒有力量,用灸,不要小看灸,灸真的很厲害,尤其是灸毒蛇咬傷、破傷風等,針力不及的時候,灸真的很好。
會郗治療法:當有內科癥的病人兼有內臟疼痛的時候用,因為郗穴有鎮痛的作用。
比如:便血
一,痔瘡出血:
先血后便是內痔,無痛
先便后血是外痔,痛
二,大腸炎:
血便混合,一天要上二三十次廁所,肚子痛,腸子不感覺痛,這一種就是用會郗治療法。
大腸屬腑,腑會中脘,大腸經郗穴是溫溜穴,所以中脘+溫溜。
再比如:咳嗽很久,支氣管都咳破了,肺咳得痛了。肺屬于內臟,臟會章門,肺郗孔最穴,所以章門+孔最。
后面會學到一些錦上添花的方法,比如萬年歷和靈龜八法還有奇穴。我們前面學的是主流針灸醫學,后面還有很多錦上添花的東西,有一些方法或奇穴治療效果都很好,但是我們不能把主流的東西忘了,因為臨床上會碰到很多沒有見過的或沒有聽過的病,我們可以從主流醫學的基礎上去創新,而且中醫是臨癥治療,不要聽到病名就不會治病了。
今天開始講具體的治癥,從頭講到尾。中醫講治癥,不講治病。從頭(頭部)開始學起,要做到學完今天的課,全世界的頭疼都可以治好,當然心理造成的需要自己解決,病理的疼痛肯定可以治好。
1,全頭痛:百會穴,如果針完百會還是痛,加涌泉穴。還有頭頂痛,和全頭痛是一樣的:百會+涌泉。
2,偏頭痛(側面):膽經的偏頭痛,對側合谷+同側太陽透率谷。
偏頭痛兼有惡心:中脘、內關、足三里、公孫,這幾個穴位是依次增加的,比如扎完中脘,惡心好了,就不用再加后面的穴位了,以此類推。
3,耳后痛:只有三焦經經過耳后。
初痛:天井穴
久痛:中渚穴
4,前額痛:胃經
中脘穴,效果快的很,除非扎錯穴位
5,眉稜骨痛:眉稜點
對側陰陵泉下一寸
6,后腦痛
天應,同側天柱穴
初痛:束骨穴
久痛:委中穴
7,腦瘤:不一定有頭痛的癥狀,但是有全身顫栗、抖動、面部痙攣等。
方:全蝎加蜈蚣等量打粉裝膠囊口服,可以息風止痙。
下針:百會+涌泉
百會加涌泉就叫導引術,在百會穴上下針,是立一個標桿,是導,在涌泉下針,是引,把東西向下引。
腦萎縮或腦里面長東西,在絕骨穴都會找到壓痛點。差異是:腦萎縮是虛證,腦瘤是實癥。實癥在身體后面第十四椎命門處有壓痛點,第十三椎外開三寸半痞根穴也有壓痛點,這樣可以進一步確診。
這樣下來,沒有什么頭的問題是治不好的……